钟会为何谋反(摘录)

钟会早在坑害嵇康时,就是借杀嵇康向司马昭表忠心,获得伐蜀兵权,早存反心;被姜维看破后,才一起闹事。

虽曰脑洞,但钟会平蜀后造反,却也真不是临时起意。《三国志·钟会传》和《汉晋春秋》都提到他遇见姜维之前,就心怀异志了。

所以钟会要反时,姜维去劝诱那段,才显得极为精彩:

“闻君自淮南已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复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谋,欲以此安归乎!夫韩信不背汉於扰攘,以见疑於既平,大夫种不从范蠡於五湖,卒伏剑而妄死,彼岂闇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绝迹,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游乎?”

这段话聪明极了。

并不直劝钟会反,却先大捧钟会一番,然后提醒他:您已经“民高其功,主畏其谋”,功高震主了。

然后举出韩信和范蠡的例子:韩信兔死狗烹,范蠡归隐得全。

无形之中告诉钟会:你要么被兔死狗烹,要么就泛舟归隐。现在我劝你归隐吧……

姜维明知道钟会这时四十上下,功名之心方盛,正在志得意满自我膨胀之时;这时你劝他要么归隐,要么就功高震主要出麻烦了,傻子都知道他会选什么……

这一把也是推得绝妙。果然钟会就真反了。

当然反过来想想:

钟会当时不反,其实也没几年好日子过了。钟会自己心知肚明。

这就得说到司马家的做派了。

当年司马懿正始之变对付曹爽时,是伙同一群曹魏元老搭伙,劝少壮派的曹爽早早缴械。

当日司马懿的手段是:不断派尹大目、陈泰们去说降曹爽,让蒋济亲自写书信给曹爽,说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

绝对只要曹爽的兵权,不要性命。

曹爽可以不信司马懿,但这老几位说话,曹爽是信的:

尹大目是殿中校尉,天子身边的人。

陈泰是陈群的儿子。尚书。

蒋济那是四十年前就跟孙权斗的老人了,当朝太尉。蒋济之前的曹魏太尉是?贾诩啊,司马懿啊,是这种分量的人。

这些人都来给司马懿作保,曹爽不相信司马懿,但必须相信这老几位吧?毕竟这些老元勋的态度很明白:

“司马懿只要你的权力,不要你的命;我们来了,就是作保了;你不听,非要打,就是跟我们打!”

对曹爽一个贵公子出身的人物,面对这种打起来未必能赢,放弃了一定能得平安的处境,也会选后者吧?

万没想到,司马懿出尔反尔,一转身把曹爽杀了,连带何晏们一起杀了。

曹爽是完全想不到,万无一失的担保,也可能失效。

担保的诸位也愣了:你把我们当什么?我们不是盟友吗?!?!

蒋济是被司马懿弄懵了的:我堂堂太尉,跟你老同事了,我豁出老脸给你作保,你这么对我?

曹爽死后,蒋济拒绝封赏,过几个月就气死了。

尹大目后来私下里反司马懿的,甚至企图伙同文钦搞淮南叛乱。

陈泰被调去对抗姜维了,后来也气死了——那是另一件事:正始之变后十一年,司马昭与贾充合谋弑君杀了曹髦。陈泰先不肯去见司马昭。被逼着去了,司马昭问他怎么办,陈泰说:杀贾充。司马昭说,可不可以再让步?陈泰说:只有更进一步的,毫无让步可能!

——陈泰同年去世。

——《汉晋春秋》说陈泰因此事自杀;《魏氏春秋》说陈泰因此事吐血而死。

司马懿正始之变后,他两个儿子陆陆续续,对付淮南三叛。

曾经的盟友,曾经的手下,一个接一个被司马家处理掉了。

后世都说司马懿能忍善断还懂得装病,然而他成功的关键,其实不在于能忍,不在于善断,更不在于能装病。

而在于能卖盟友,能连自己人都骗,最后还能出尔反尔,把自己说过的誓言加上盟友的脸皮,一起踩灭。

就是这么多疑残忍的司马家,在钟会伐蜀时,也不太平。

按《三国志·钟会传》:

初,文王欲遣会伐蜀,西曹属邵悌求见曰:今遣锺会率十馀万众伐蜀,愚谓会单身无重任,不若使馀人行。

所以钟会与王戎告别时,王戎已经说了:

“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成大功不那么难,保全自己比较难。

——钟会真正的对手不在面前,而在背后。

——这就是给司马家打工的麻烦了。

司马昭当日伐蜀,大军三路:钟会、邓艾、诸葛绪。

伐蜀到一半,诸葛绪被钟会弹劾,打入囚车抓回去了。

邓艾刚灭了蜀汉,功高盖世,封太尉,封二万户。一回头被钟会搞个诬陷,立刻就抓起来了——钟会也知道司马家整人辣手,才敢对付邓艾。

于是钟会也就反了——当然他也是自作孽,但看看诸葛绪和邓艾的下场,司马家的做派可知。

实际上,当时钟会自己的环境,本来就很危险。

《晋书·荀勖传》有这么一段:

及钟会谋反,审问未至,而外人先告之。帝待会素厚,未之信也。勖曰:“会虽受恩,然其性未可许以见得思义,不可不速为之备。”帝即出镇长安……先是,勖启“伐蜀,宜以卫瓘为监军”。及蜀中乱,赖瓘以济。会平,还洛,与裴秀、羊祜共管机密。

——钟会的外甥荀勖,跟他关系不好。

荀勖当时和贾充、裴秀一起,都是司马昭很信赖的人。

钟会谋反的传说刚起来,司马昭还没动呢,背地里坑害他的言论先到了。

荀勖先背刺了舅舅,说钟会性格不对,要防备他,司马昭这才启程到长安。

此前钟会西征,就是荀勖劝说,要用卫瓘当监军盯着钟会,结果也的确是卫瓘搞定了邓艾钟会。

所以咯:

司马家此前就是出卖盟友、废杀天子、内耗连绵不断。

钟会自己耳闻目睹,甚至参与其中。

钟会伐蜀前后,司马昭身边已经一直有闲言碎语搞钟会。

钟会出征前都被劝说,打仗不难,保全很难。他一有风吹草动,自己外甥都要背刺自己。

姜维劝他要么功高震主而死,要么归隐了事,虽是诱哄,却也是事实。所以姜维是个催化剂,推了钟会一把。

反过来想:如果当时钟会不反,会是什么下场?

就算钟会回朝当了司徒,司马昭再过两年就要死了,钟会四十来岁,正是做大事的好年纪。司马昭会给司马攸和司马炎,留下钟会这么个功高震主、聪明机变的人物吗?

毕竟钟会又不像羊祜,有羊徽瑜这么个司马家大亲戚。他哥哥钟毓还在他起事前死了。司马家可是除了亲戚,别的都不太信的。

哪怕司马昭肯留下钟会,这里可有个关键的人物呢:

钟会在朝里的仇家一大堆,最看不惯他的,是司马昭的老婆王元姬。她可一直给司马昭吹枕头风,说钟会“见利忘义,好为事端”呢。

那是王元姬爷爷王朗和钟会他爸爸钟繇早就结下的梁子。

领导太太看不上你,你怎么办?

司马昭一死,王元姬还在呢。

吕雉能对付韩信,王元姬对付不了钟会么?

姜维劝钟会归隐,其实钟会何尝不明白:司马家那做派,归隐的人都能把你揪出来杀了——嵇康不肯出来做官,杀了;李密不肯做官,还要写《陈情表》,拿自己亲人说事,“以孝治天下”呢。

司马昭处理起人来,就是这样了。

大概,在司马家这种盟友功臣都会随时被处理掉的环境下,最后功臣们能选择的也有限吧?

所以后来晋明帝听王导说自己司马家起家的历史,害羞到埋脸,说如此我们这国祚如何能长久?

——任何一个不讲信义,随时准备出尔反尔卖盟友杀功臣的玩意,可能长久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钟会为何谋反(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