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读后感

2021年11月21日

借此闲于之际,略略所述。


(一)对抗日战争十个月的分析(妥协还是战争,速战还是持久)

    “伟大的抗日战争一周年纪念,七月七日,快要到了。”(问题的提起)。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这一事件成为全民族抗战的起点。在过去十个月的时间里,东三省沦陷、广州沦陷、淞沪会战以失败告终、上海沦陷、南京大屠杀、武汉告急,战争形势每况愈下,中华民族危矣?那时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对于战争走向的言论,成为了国人心中亟待解决的争议,是“亡国”,还是“亡国”?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时期诸葛亮未出茅庐,已定天下三分。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不出窑洞,断言日本必败,中国必胜。在如此糟糕的战争状况下,毛主席以超前的战略眼光,从国际局势与国内局势进行分析,对国内“中国亡国论”和“日本速胜论”的驳斥,反对一切主观看问题者,中国这个大国,不同于以往的封建王朝,抗日战争是进步的,它将会使得民族独立,所以如何应战,毛主席一语道破。

    《论持久战》的问世,更加详细地指出了日本侵略战争发展走向的三个阶段(①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阶段;②敌我双方战略相持阶段;③敌之战略退却,我之战略反攻阶段),更加确切地指出了抗日战争中我方在面临不同战场、不同战役应该采取的不同应敌方式(①防御中的进攻;②持久中的速决;③内线中的外线),更加具体地指出了抗日战争指挥官战场作战的基本方针(①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②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③消耗战、歼灭战),同时,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心、民心的士气,从头至尾地普及并贯彻于战争的始终。毛主席指出:“日本是行将崩溃的帝国主义者”,我们全国民众应该团结起来、联合起来,为永久和平而战!

(二)民族思想(抗日战争的政治动员)

    自1840年以来,明清王朝的闭关锁国让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国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众思想在退步中进步,在进步中退步。唤醒这全民抗日的思想意识,才能达到全民抗日的热潮,成为了抗战期间最重要且又最根本的问题。

    在“抗日的政治动员”的论述中毛主席明确指出:“首先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必须使每个士兵每个人都明白为什么要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战争的基础在于军心和民心,而军心与民心的基础又在于思想,只有兵民打成一片的军队,才是人民的军队,才能无敌于天下,可见政治的重要性。只有发动民众才能发动全民族的抗日,只有正确的思想才能引导正确的行动。

(三)综上所述

    《论持久战》是1938年5月发行的一部揭示抗日战争发展规律巨著,毛主席以孙子兵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辩证唯物论、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形态相结合,针对抗日战争发展十个月以来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对战争今后发展的历史走向进行预判,是指导抗日战争的一部总的纲领、总的指导方针,是抗日战争史上的一部军事奇书。

    抗日战争是伟大的民族独立战争,是进步的民族独立战争,展现了不可屈服的中国态度,展现了英勇顽强地中国精神。                   

                        2021年11月21日星期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持久战》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