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如何阅读一本书》笔记

    读书的关键在于 “ 以自己为中心 ”,即为明白自己是读书的主体,书籍是为自己服务的。所以要明白下面几点:一是明晰自己读某本书的目的,带着明确的目的积极地去读书,而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或者是走马观花,二是将按照自己的知识结构重新构建书中的知识点。三是阅读的本质是交流,读完一本书必须要有自己的评论和创意,而不是仅仅做知识的搬运工。四是分层次阅读,按照自己的需要,对不同的书,书中的不同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对无关紧要的进行检视阅读,对自己重要的或是感兴趣的进行分析阅读,如果想充分了解某一知识,就需要进行主题阅读了。总之,人是活的,读书时就要灵活应对,不能死读书。

读书前--读书四问

1.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

        所谓纲举目张,阅读前我们应先了解这本书的主题,列出大纲,明确篇章结构,阐述各部分主要内容。首先,按书的体裁和主题进行分类。其次,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讲了什么,即概括全书的主要内容。再次,按全书的结构顺序或逻辑顺序列举全书的大纲,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最后,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2.作者通过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

一步一步找出作者的主要想法,声明与论点,分析作者的思路,并形成自己的判断。

首先,找出可以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可能有人会问,如果作者的全部观点,我一点也不能认同,无法达成共识,该怎么办?读者若是无法认同作者的任何观点,那么,这本书就没有深入阅读的必要了。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实践,不能认同的观点,必然也不会应用在实践中。这样的书或许会成为读者进行相关阅读的契机,但是对这本书来说,可以终止阅读了。其次,在最重要的语句中,抓住作者的主旨。提炼关键字是一个筛选的过程,我们需要从作者的许多观点中找出最重要的一点,明确主旨。这里的“主旨”与第一问中最早确定的“主题”略有不同,更偏重“目的”而非“事实”,也更为主观。知道作者的论述目标之后,再从全书具体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重新串联并架构出来。简而言之就是按作者的观点在书中寻找佐证,形成一个新的大纲。最后,根据书中的内容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有解决的。这一步是对作者观点的简要总结,同时产生新的思考。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

写下自己的评论,评论是一件严肃的事,是对阅读内容的审视,更是对阅读过程的负责。

4.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

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

经过读书前的四问确定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阅读的方法

速读法

速读的关键在三点,一是理解,二是速度,三是回忆。速读正是在保证效果的前提下提高速度的。

速度

语义分块,绝不要逐字阅读。科学研究表明,人在阅读时眼球是以跳动的模式工作的:视线的焦点首先落在第一个字上,然后眼球停止运动、对焦、读取信息,再跳到下一个字,重新对焦、读取信息,依此类推。简单说来,阅读时眼球处在运动和停顿的交替过程中,只有在眼停时才能感知字句,统计表明,在视线完成一次跳跃的过程中,一次对焦所用的时间大约为1/4秒,而视线从一个焦点跳到下一个焦点的时间非常短,仅为几毫秒,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一般人视读的速度理论上可以达到240字/分钟,这还是按逐字阅读计算的,如果以一个词、短语,或者一段话为眼睛定焦单位计算的话,阅读速度会更快。比如可以将下面一句话进行分块:

语义分块

理解与专注

对于如何专注,以下我将从心态,情感,行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心态要轻松。先放松精神,然后才能全神贯注,阅读时不必有加快速度之类的心理暗示,也不必过度紧张。警惕阅读的负面情绪。    首先要克服恐惧心理,面对有关阅读的恐惧情绪,我们应该对症下药,找到恐惧的根源,解决它。比如阅读深奥的书籍时,可以事先做一些功课;若阅读的速度不快,就不要一开始就定下每分钟一千字这样的阅读计划;认识到自己阅读上的弱项,就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身体不适或者心绪不安时,就想办法让自己恢复平常的状态。阅读时,阅读者才是主动的一方,书籍应该在自己的掌控中。要做书籍的主人,而不能成为它的奴隶。    其次,别对书籍和作者产生情绪,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对书籍进行评价,也可能对书中的内容产生一些正面或者负面的情绪,这是需要竭力避免的。在读完一本书、切实了解作者的观点之前不轻易评价,不要被情绪蒙蔽双眼,从而看不到真正有意义的内容。阅读一本书,理解更为重要。理解需要大脑正常而理性地思考。而情绪会占用大脑大量资源,不利于正常阅读。所以,阅读时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不要对个人的观点产生情绪或者对书籍的作者产生偏见。速读需要调动自身所有资源,全身心投入阅读中,唯独不包括情绪。      避免负罪感。阅读时还有一种常见的负面情绪,即负罪感。阅读之中的负罪感可能在开始阅读之前就已经产生了,比如本来打算每天读书却没有做到,买了一本自己敬仰的作者的书却没有认真读,这时阅读中的负罪感来源于过去“不阅读”的行为,将这样的念头带入阅读之中,是十分不利的。有没有可以简单地消除或者减轻负罪感的办法呢?研究表明,“表现原理”能够减轻人的罪恶感。表现原理,是指人们可以通过对某种情绪的表现而获得相应的情绪感受。例如人厌恶某个事物时会皱眉、撇嘴,现实中可能因为做出这个动作而更加讨厌某个事物;人心情好时会笑,如果心情不好时对着镜子微笑,就会觉得心情好一些了。可以认为,负罪感是人们对自己的厌恶,皱眉、撇嘴之类的动作可能会加重负罪感,而洗手、洗脸之类的行为会减轻负罪感。如果对书籍或者对阅读行为产生了负罪感,就在阅读之前洗把脸吧,然后开始阅读,用实际行动消除负罪感。身体的其他部位要各司其职。在阅读是身体的其他部位要为眼睛和大脑服务,首先嘴巴不要出声,因为语速比视读速度要慢并且声音会对阅读者造成干扰,影响阅读效果。在阅读过程中若有声音干扰,会影响大脑皮层的正常工作,降低专注度,不利于记忆和理解阅读的内容。其次双手可以记笔记或者画思维导图,将思维视觉化,也可以用手指或笔引导视线。最后身体坐姿要端正,正确的阅读姿态可以有效防止疲劳。

除了以上三点,还有几个小的细节要注意。1.大量输入,满足大脑的高效性,避免逐字阅读。逐字阅读会使阅读者难以集中注意力。在逐字阅读时,人的大脑处理的阅读信息较少,此时大脑闲置的空间比工作的空间更大,这些闲置的空间并不会就这样简单地闲置,而是会用来调用、处理其他信息,当这些信息远多于阅读信息时,人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在书本上,也就出现了“开小差”的情况。2.连续阅读,不要中途查资料。如果查资料或者回读会打乱阅读的节奏,使自己分神。3.积极阅读,拆解内容,建立自己的逻辑。积极阅读,比如阅读前做好准备工作,通过读书四问明晰自己的读书目的,并且在读书过程中不断提问,梳理脉络,不断的将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将探究、质疑和主动阅读的愿望深深刻入自己的思想中。无论什么样的阅读理念、方法、技巧,只有成为自己的习惯,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如果没有养成主动提问的习惯,则要在阅读实践中刻意培养。

回忆

1.同熟悉的知识联系起来。

2.提取关键,并且分类记忆。

3.运用想象与联想,将书中画面动起来,并且注入自己的情感。


精读法

记笔记

写读书笔记还可以锻炼读者的思考能力,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写读书笔记有助于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可使人的思维更具条理性、逻辑性,可以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精读一本书时,由于有充足的时间,通过“写”的方式可以加深理解,对提高阅读能力有所帮助。此外,写读书笔记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式,还可以通过“写”提高文字表达能力。读书笔记是将书本内容消化后的再创造,有助于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并结合自身体验完善和创新读书笔记的类型有很多,写法也不拘于一定的格式。不同的人写读书笔记有不同的特点,然而,总的来说读书笔记大体可分为摘抄型、感悟型、评注型和综合型四类。

反复阅读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阅读--实践--反思--再阅读--再实践

反复阅读并不是机械地从头到尾地重新看,也不是漫无目的重复,更不是迫于无奈地重复阅读,它需要有强烈的动机、有明确的目的、有顺序、有详略地读。首先重复阅读要把握重点,应把重点章节挑出来重新重组脉络,充分调动自己的能动性,将思维活跃起来。化旧为新,化被动为主动,才是破解之道。重复阅读时应明确这几点:其一,不做无目的的重复;其二,不做无新意的重复;其三,不做无效用的重复。

讲出来或写出来

读是写或讲的目的。检验自己是否读透一本书,最简单的就是用自己的话向别人讲述,或者写下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阅读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