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领悟其崇高的品质。

2. 学习人物传记及小标题式写作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文

(设计缘由:课前在班级调查,几乎没有人知道邓稼先。本文为人物传记,但是因为邓稼先职业的特殊性以及杨振宁科学家的身份,本文评价性的语言过多,具体的事迹较少,因此课堂上不易引起共鸣。在预习时安排学生观看纪录片《国家记忆——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

二、速读课文,把握内容

        小标题是本文结构的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以第六个小标题为形式,给课文重拟一组小标题。

1.提出要求:

                小标题拟题原则

    ①要提示内容,体现文章脉络

    ②要围绕中心,体现独特个性

    ③要格式相仿,体现整齐优美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展示邓稼先

(一)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崛起的中国

(二)“两弹”元勋                      英雄的一生

(三)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纯朴的为人

(四)民族感情?友情?        民族的自豪

(五)“我不能走”                    无我的奉献

(六)永恒的骄傲                    永恒的骄傲

(设计过程:关于重拟小标题这一环节,刘恩樵导师、田玲老师在教学设计里提及。但这一环节需要在概括内容后调整句式,难度较大。但是仿写或对联都会涉及到这一能力,因此我花了不少时间让学生学会“仿写”。我最终借鉴了刘恩樵导师的环节,但是增加了拟小标题的要求,让学生更加有章可循。在一番折磨与斟酌后,学生拟写的小标题竟未比刘导提供的参考逊色多少。)

三、精读文段,领悟崇高

1.快速找出并朗读对邓稼先评价性语言,感受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示例:我朗读的是第一个小标题中的语句“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我从中读到一个有巨大贡献却鲜为人知的邓稼先。

(设计缘由:人物传记一大特色就是评价性语言,通过对评价性语言的寻找与朗读,进一步感受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但对于朗读的设计并未提出具体的要求。)

2.人物传记——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人物传记:多件事迹(真实典型)

                  多处评价(真挚自然)

为何本文并未过多提及邓稼先的工作与生活场景(事迹)

(设计缘由:起先拿起这篇文章并没有关注它的文体,知道看到汲安庆对田玲老师的点评,我才关注起文体。的确如此,王君老师一直强调教学设计要关注文本特质,何况是文体特质呢。因此有了这一设计让学生了解人物传记,了解本篇与其他人物传记的区别。)

四、聚焦细节,走进内心

镜头一:“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呢?谈谈理由。              (第一组)

镜头二:“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你觉得邓稼先的手会不会颤抖? 为什么?    (第二组)

镜头三:“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如何朗读“我不能走”?谈谈理由。          (第三组)

资料助读:在一次实验中,原子弹爆炸失败,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他坚持回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坚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人下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后来当邓稼先知道自己得了癌症时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设计缘由:上一环节从评价性语言认识邓稼先,本环节从细节来感受邓稼先,感受作者对其深情。其中镜头三适时的加入资料助读有助于理解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精神。这一环节借鉴了王君老师的创意设计。)

五、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设计过程:因为课前在班级调查,几乎没有人知道邓稼先。我上这一课最大的想法就是让学生记住这个名字,记住两弹一星成就背后的科学家。我播放《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片尾曲《中国男儿》,不出所料两弹一星功勋章获得者的名字孩子们非常陌生。因为书后有一活动要求,课后搜集“两弹一星”科学家的事迹,我就介绍了钱学森、郭永怀、程开甲等人。最后用梁植的《我的偶像》引导学生追星就要追这些闪亮的巨星。这一环节插入较多的视频资料,在教学中其实也算大忌!)

教学反思:

1.纪录片《国家记忆——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因为电脑安装插件没有成功,临时换成了王洛勇与刘琳演诵的《等待》,时长4分钟,能初步了解邓稼先。以后课前电脑还是需要提前调试。

2.设计的三个环节都在认识邓稼先,内容上是否重复了,层次是否有递进?

3.小标题重拟这一活动难度过大,花了不少时间,在初一如此要求是否揠苗助长?

4.本课加入了非常多的助读资料,有文字、有照片、有视频。也许会冲淡文本,但我固执的想让学生了解邓稼先,记住他的名字,以后有机会告诉他人,这是一个英雄,一个为核试验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

你可能感兴趣的:(《邓稼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