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思考许久,今天终于落笔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很多人爱看人物传记、历史故事,茶余饭后时候呢侃侃而谈、挥斥方遒、谈古论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的意思是,这些历史书籍到底给我们什么了?为什么很多优秀的政治、军事、企业家能够面对一个又一个极其复杂的局面的时候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而我们很多普通人却不能?为什么古代帝王都要学习历史,而现在似乎历史专业成为学生们不太愿意选择的专业?为什么有人能知行合一,而绝大多数人仅仅是增长了知识,但无法指导行动呢?

后来我发现,是因为我们学错了,是没有学而时习之,是我们懒。

学错了,是因为我们过去总是聚焦于历史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标准答案的意义,读书“务于精熟”,为的是考试能考出好成绩,而非“观其大略,取精用宏”,没有通过历史学习形成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因此,学到的知识没法用。

没有学而时习之。世界是由一件又一件充满成必然和偶然的实践演化而成的,是人的行为形成的。重点是行为,没有行为,只有念头,世界不会改变。但是什么指导行为,就是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就是在一个条件下,人通过思考做出的决策。但是这种做决策的功力是需要训练的,是需要迭代的。光学不练,假把式,还是书本上的知识,不是自己的,没有真正使用。因此,孔子说学而时习之,就是学到的东西要不断练习,变成潜意识的直觉性的行动,才有意义。

我们懒。读书,看历史剧,看跌宕起伏,看喜怒哀乐。看完了,就过去了。过去了,就没用了。我们太懒了,没有主动思考。其实,读书,不在于数量,在于质量。要读真正的历史,而非演义。要读书的时候进行困难的思考,而非简单的知晓,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其实,读历史书就好比你穿越到那个时代,作为一个旁观者看那个世界,那个人,理解他的过去,性格,然后看他在面对决策的时候如何思考,如何决策,这样才有启发,才活生生的烙印在你的世界观里。

也就是,在读历史书的时候,当一个人遇到决策时,合上书,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


读历史书

这样训练的好处,很多,主要有三:

第一,启发智慧。我们因为不会有那么多的身份,因此社会不同、身份不同、经历不同的人面对的问题,无形中好比增加了我们的朋友,看到朋友面对的困难,“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样的思考有利于我们个人的智慧启发。

第二,理解人性。人是极其复杂的,可能很善良,但是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可能很凶恶,但是面对大是大非的事情依然骨气十足。所以,理解人性,尤其是中国人的人性特点和文化,更需要读中国经典史籍。

第三,把握规律。掌握规律是一个人审时度势发展的很重要因素。我们处在大环境中,我们如何把握趋势、如何规避风险、如何借力,如何打力,面对困境,也会更加坦然。

因此,我做了一个比较宏大的学习训练计划,即通过历史瞬间,结合现今的一些案例,去分析和思考如何决策,以及决策背后的一些原则。将这些原则融入血液、传递给组织、传递给朋友、传递给家人,大家共同进步。

最后,我想说,一个国家要变好,核心是我们每一个人做好自己。我们无需太在意历史的结果,因为在真正的历史学家眼里,历史其实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结果。回到历史现场,大事件之所以有了后来的走向,一点都不必然,很可能就是当时一个意外小事件给左右的。就如《人类群星闪耀时》的书中,一个个历史瞬间,一个个小事,成为改变历史走向的决定性事件。

因此,我们能做的,就是关注当下每一个决策,尽力做好,然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