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天人合一亭,一片空岚罩云海

三喜羊  文/图

虽然我从没听过“香港第一景”是哪里,但却听闻有“香港第二景”,那就是位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的天人合一亭,它可能也是香港最有哲学意味的景观设计了。

香港是山城,中文大学得天独厚,校园位于沙田马料水,依山傍海,坐校巴盘山而上,在绿树丛林和书院楼宇间穿行,直至山顶,始见新亚书院。

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新亚书院于1949年由史学家和国学大师钱穆及一群学者创立,以弘扬儒学为己任,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天人合一亭就设于书院的山上,缘于纪念钱穆先生及其临终悟道之文《天人合一论》。

事实上,天人合一亭也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亭,只是竖了一块很现代的透明的亭顶,充其量是一个遮顶罢了。旁边造的是一洼太极型的水池,水池很小很浅,却是水色清透,盈盈满池,乍看非常平凡普通,但点睛与神来之笔就藏于此波澜不兴的笃定中。

站在水池边,高瞻远瞩,远眺云端马鞍山,一抹青山如黛;近看俯瞰山下的吐露港码头,碧海连着灰蓝天色,苍茫澄空。此时,视线所及池子里的水,却神奇地与远处的海水浑然天成地有缝对接起来,合成了一片真正的水天一色。绝妙之处,是那接缝却是条低于水池一级的小走廊,人若站在廊上,池水犹如“天空之镜”,把人影倒映在水中。霎时,人与影、天与水均连成一体,仿佛天上有人,人在天里,亦在水中,此情此景,正是应了“天人合一”的精髓了吧?

更有心思的设计是,在水池旁植有一株巨大的老榕树,这树长得似乎也深谙创建者之意味深长。长长的须根和浓密的叶子恰到好处地伸展下垂到水池之上,也同样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画框,被该校黄乃正教授称为“一池清水,二树半抱”。在相机镜头下,这奇特的设计构成了一幅清幽淡远的中国水墨画。

位于亭边有半高的外墙,刻有钱穆先生的《天人合一论》全文。文章写于1990年,当时钱老先生已经96岁高龄,他把毕生所学所思所悟所得,最终归结到“天人合一”四字真言中。文章开篇第一段摘言:“中国人是把天和人合起来看。中国人认为天命就表露在人生上,离开人生,也就无从来讲天命。离开天命,也就无从来讲人生。所以中国古人认为人生与天命最高贵最伟大处,便在能把他们两者和合为一。离开了人,又从何处来证明有天。所以一切人文演进都顺从天道来。违背了天命,即无人文可言。我以为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文化最古老最有贡献的一种主张。”

哲学总带着一种醍醐灌顶的警醒,文章字字句句看似并不难懂,难的恐怕是吾辈穷一生之精力也没有此等悟性去参透。那么,如此凝重的哲学命题,还是让它回归到画面的明净,静看那一片空岚罩云海,在这水波无边中,去慢慢体会其中之韵味吧。

(藉此文特别感谢美妈同学倾情造型、池边有缘一起合拍的小美女及一对璧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香港】天人合一亭,一片空岚罩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