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不能不谈“新零售”?

不谈新零售,那谈什么?谈零售。

不管新零售还是老零售还是什么零售,都是零售。那什么是零售?

百度百科:

零售是指包括所有向最终消费者直接销售商品和服务,以供其作个人及非商业性用途的活动。许多机构,诸如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都从事零售业务。而大部分零售业务是由零售商从事的。

零售是商品经营者或生产者把商品卖给个人消费者或社会团体消费者的交易活动

核心要点:

向最终消费者直接销售商品和服务

首先要有消费者、商品和服务

消费者哪里来?消费者就是芸芸众生,有需求的人们

商品和服务从哪里来?从无到有,大概会有这么几个流程,设计、生产制造、物流运输、仓储、批发,再到”消费终端“,有的之间生产后到消费者,所以流程各异。

只有消费者、商品和服务还不能构成真正的零售,为什么?因为没有交易。谈交易之前,我们先看下什么是交易:

交易:是指双方以货币及服务为媒介的价值的交换。常以货币或服务为媒介的,是买卖双方对有价物品及服务进行互通有无的行为。

故只有通过某种方式,让卖东西的和买东西的产生交易行为,才能实现真正的零售

通过这个图,我们会发现,

零售实际上是一个”场“,一个”链接器“,一个“集合平台“,它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消费者和卖方在这里产生交易,产生交换:

商品或服务<---->消费者的货币。

交易的东西可以是:

摸得着的实物(衣服、鞋子、化妆品、电器等等),也可以是虚拟的东西(电子书、影视、音乐、优惠券、知识内容、设计图等等)。

交易的地方可以是:

码头、口岸、菜市场、集市、店铺、超市、购物中心、监狱(看下肖申克的救赎)等等有一定地域性质的实际场地,也可以是在网上交易,比如电商平台、社交网络、短视频社区、内容社区、论坛、网站、电子杂志、邮箱等等可以跨越地域限制的需您场地。

交易的时间:

现在来看,交易的时间可以是24小时任何时间。

零售是一个场,让消费者和零售商产生交易。

总结下零售的特征:

1、零售三要素:消费者、商品或服务、零售商

2、零售一行为:交易行为,无交易不零售

3、反馈机制:消费者买商品前、中、后,一定会有反应反馈,不管是间接的还是直接的,这种反馈会通过一些机制反馈,影响到零售商,零售商做了变化调整,也同样会反馈影响到消费者。

至此,我们会发现,零售是个存在了很久很久的行业,它的本质其实没有变。

零售的本质就是:零售商把商品或服务卖给消费者。

而所谓的”新零售“,只不过是随着交易的东西、地方、时间发生变化,零售这个场在时空的广度、深度,上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科学技术,应用解决方案也跟着去拥抱,适应这种变化。这哪里是新零售,明明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适应手段而已。

零售没有变,变的只是手段。

我们接下来从零售的特征来看,在零售行业有哪些可能的作为和玩法:

1、消费者

”以消费者为中心”这句话,估计很多人都听烦了,但作为零售三要素之一,不得不去研究消费者。研究什么呢?

要研究消费者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

消费者的主观方面:

1)需求的变化速度、趋势、持久度

2)购物前、中、后的内心感受,心智变化

3)对商品/服务/体验的评判

4) 对品牌的喜好

5)心理状态

消费者的客观方面:

1)收入、消费水平(宏观经济,大环境等等)

2)时间的使用方式(微信、抖音、社区、电商、资讯、逛门店等等)

3)获取信息的方式(网络、线下互动体验等等)

4)和品牌的接触行为(逛店、消费、参加活动、看广告等等)

一个人主观思想或多或少的会在其客观行为上有所体现,所以研究消费者,相对更容易切入的是通过技术应用、人工、数据挖掘等手段去研究消费者的客观方面。

会员管理系统、SCRM、基于微信生态的各种应用,腾讯在智慧零售里的各种数字化助手,阿里的中台战略,全渠道零售解决方案,线上数据收集,线下顾客进店、逛店行为数据的采集等等其实大多都落在这个区间-研究消费的客观行为。有没有效果,这个如果从短中期来看,主要看能否让交易额上升,如果没有,说明很可能就是自嗨,没有用好这些手段,或者没有将应用在消费者研究方面的手段和其他应用在商品、零售商、反馈机制方面的手段结合。

2、商品或服务

先说商品,商品有两大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从此衍生出比如物美价廉、性价比等普通老百姓熟知的概念。

价格、品质、内涵,是消费者端相对比较关心的东西。不同的品牌定位、消费者定位、在价格、品质、内涵方面的侧重点不同。所以,商品的设计、选材、制造工艺、品质、成本、价格、消费者满意度,契合度等等都是需要综合考量的。这一块就会产生一些比如大数据挖掘选品系统、柔性生产供应链系统、销售预测系统、ERP、进销存、顾客商品交互数据分析系统、智能仓储系统、订单系统等等各种应用。

再说服务,物流配送是否快?退换货是否方便?到店服务体验是否舒服?售后服务是否到位?顾客需求响应速度快不快?等等这些都涉及到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是否能让消费者满意,服务看上去是比较偏“软”的东西,但在消费者内心形成的印象却很重要,可能直接影响到对品牌的整个认知,影响其客观行为是否会发生变化。

3、零售商

零售商涉及的东西就更多了,人的管理运作,商品、人、顾客、交易场景的整体运作,消费者需求的感知,挖掘,行业竞争者的分析把握,选址,营销,渠道,上下游合作等等涉及的东西非常多,非常复杂。这块就不一一列举了,从内因大于外因的角度看,这一端其实是最重要的。消费者会变,商品和服务也会变,但零售商、品牌如果自身的管理运作能力、对宏观经济、微观环境、消费者、商品这些没有一种比较客观的全面的认识,可能能成功一时,确很难成功一世,这是内功,是真正的发动机

从这个角度看,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最近几年即使腾讯、阿里、等等各巨头和其他资本注入到零售行业,这个行业其实也还存在很多困局,根本原因是零售商,品牌的认知,管理,落地能力是没有跟上这个巨变的时代

所以,零售产业链上的各种技术、应用服务商们即使使出全力,试图用最牛逼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什么数据中台、业务中台,人工智能全用上,都不能很顺畅的去解决零售商们的问题,也没有出现爆发性的增长。

一个人的认知可能还好改变,一家公司的认知就没那么容易了,一个行业,一个产业链的整体认知要改变就更加难了,需要一个过程。

4、交易行为

交易行为在中国确实是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随时随地可以交易。空间上体现为跨地域,线上、线下都可以;时间上体现为随时都可以,只要有网络。而方式上更是发展的很超前,移动支付,微信、支付宝。

交易行为发生了变化,就意味着零售这个场一下子被打开了,几乎可以用“无界”零售来形容

一方面会让消费端更容易产生一些增量,另一方面也给零售商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和投入度。

5、反馈机制

反馈机制就是三要素之间的联系,三者之间互相以对方存在为前提。牵一方而动全局。中国互联网发展了20多年,在反馈机制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现实情况是,零售三要素之间在协作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不少隔离现象,虽然应用了各种IT系统应用,但彼此之间形成了孤岛,数据没有打通,业务也没有打通,这种情况下,是几乎不可能达成一种很顺畅,快速的反馈的。

所以,最近几年,中台方案有了用武之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把消费者、商品、零售商之间的各种数据、交互、业务全部打通,用灵活的小前端,全面系统的大后端,来响应消费者的需求,来响应各种应用。

从上面5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未来会有更多不同的技术应用、解决方案会出来,试图来解决零售行业的问题。那如何知道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呢?

我们可以回想下,最近几年,不管是”新零售“,”智慧零售“,”全渠道零售“,还是什么概念。本质是什么?搞的好还是搞的差的标准是什么?所有手段,概念,技术,应用是否真正拥抱了变化,适应了变化,如果看一个指标,你会选哪个指标?

消费者体验?门店顾客数量?商品的口碑?

如果我选,就只会选一个终极指标: 交易额。

而所谓的提高顾客体验,不管是提高逛门店、提高用户逛线上电商、社区的体验,目的都是一个,想让消费者买东西,进行消费。由于现在消费的空间、时间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零售商也不会刻意去追求消费者此时此刻的消费,只要能让消费者在各种消费场景总体上产生更多的消费,全局消费最大化,就达到了目的。

你在门店逛,试穿,不买没关系;你在抖音里看视频,看广告不买没关系,只要你在某个场景某个时间买了,就达到了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的零售商更需要有“全域”思维,”线上线下是一家“的思维,要更懂消费者,不只是懂消费者的需求,更要懂消费者的时空,时间和空间这么朴素的东西,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零售,其实就有了一个最基本的客观认识,这个认识虽然看起来很普通,很朴素,甚至觉得是老掉牙的东西,价值不大,但在把握这个行业的时候,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视角。

越朴素,越普世的东西,在这个变化加速的时代,概念满天飞的时代越重要。

是什么?这个问题太重要了,零售是什么如果没有弄清楚,在应用各种手段去解决零售行业问题的时候就容易走偏,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事倍功半。

比如,对于什么是公司?这个问题,有的人认为公司是一个家庭;有的人认为公司是一个球队;有的人认为公司是一个商业机构,本质就是一个数学函数f(收入)=输入的资金+经营;有的认为公司是一个平台,让大家创造价值,磨练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对是什么这个本质问题的不同回答,就会导致不要的看法,决策,行为。

而当我们从本质上知道了零售是什么后,就不会去关注那些概念,技术名称,解决方案名称等等,也不会去过多的谈这些概念,因为我们知道,任何技术应用,概念,方案如果不能落实到:把商品或服务卖给消费者 这个核心本质上面,都将违背这个行业最基本的客观规律。

好吧,那我们还谈不谈新零售?不谈了,我们只谈:

把商品或服务卖给消费者。

零售商:卖得更多,卖得更好,卖的更快,卖得更持久

消费者:买的更舒坦,更愉悦,更放心,更舒服,更爽,更值

微信公众号:雕刻客观理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能不能不谈“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