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蝴蝶效应》心理学角度解析

男主Evan有着很深刻的童年创伤经历,曾经接受过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师建议他把自己的经历写成日记保存下来。在他长大后的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可以通过日记本实现某种“穿越”。他能回到过去,看到一些自己已经记不起的细枝末节,甚至能改变自己的童年经历。这种“穿越”让EVen着了迷,每当他对现实不满或者为童年创伤感到痛苦的时候,就会去“穿越”一次,试图改变自己的历史。

从客观上来看,Evan的“穿越”不过是他的幻觉而已,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点:试图改变过去这条路是行不通的。这部电影似乎证明了某种宿命论:我们都有想要回到过去的冲动,都想重新来过做个更好的自己。可是宿命却是不管你怎么改变,到了最后都还是有得有失,无法达到完美的令人满意的状态。

这种宿命论是消极的,因为生命本身就是充满缺憾的,谁也不能做到拥有完美无缺的人生,这种追求本身就是理想化、不切实际的。虽然我们偶尔都会幻想一下,如果重新来过,我们的人生会不会有很大的不同?或者如果我们和别人交换身份是不是会过得更幸福?然而事实上,我们所做的每个决定都是当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尽管后来的你可能认为当时做错了,可是当时的你,当时依你的能力和环境,你只能做那样的选择。即使穿越回到过去,改了当初那个选择,那么以后的人生也并不是就能完美无缺的了,因为人生太复杂了啊,岂是改变一个小小的决定就能达到完美的?

如果思路一直局限在“只有改变过去,才能过好现在”的框架里,一直以完美无缺为追求目标的话,那最后的结局只能是“从来没有过去,才能达到完美”,否则,只要存在过去,总是会有遗憾的。在电影某个版本的结局中,男主就选择回到了母亲的子宫,选择从未出生在这世上。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成年以后的种种不幸和童年经历有关,所以会追溯人们的童年经历,但是这个角度很容易让人误解。成年后的不幸之所以和童年经历有关,并不是因为童年创伤经历“导致”了成年后的不幸。而是因为童年时期由于遭受创伤,习得了一套不正确的行为模式,长大后依然在运用这套行为模式,所以看起来好像是童年创伤在延续。只有改变了错误的行为模式,那么之后的人生就可以改变,从而摆脱童年创伤的困扰。这就是精神分析角度心理治疗的原理。这才是有效的改变。

之所以会分析童年经历,是为了重新评价当时的经历,而不是试图“修改”经历,或者去报复、责难曾经造成创伤的人和事。有的人被精神分析的魅力所吸引,自己看了几本书,就去责难父母,认为自己当前的不幸都是由父母造成的,回家和父母大吵一架,反而伤害了亲子关系。这个例子是类似于电影中男主采用的应对方式的。

电影能让我们有机会体验不同的人生。《蝴蝶效应》告诉我们,一味地沉浸在过去,沉浸在幻想中,不在现实中做出有效改变,是难逃命运的魔掌的,之所以改变不了命运,是因为你相信了命运。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蝴蝶效应》心理学角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