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丨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里尔克,1875年生于布拉格,1926年死于瑞士。 终身居无定所,浪迹天涯。    ——愿他走过的大地上,骤然启放鲜花。

      “曾经我柔弱得像早熟的麦子。”

      在《耶利米》中里尔克曾在诗中这样自况,柔弱的气质伴随了里尔克一生。

        在里尔克幼时,由于父母关系的不合,对诗人的幼年心灵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长大后,具有语言天赋的里尔克能够用德语、法语、丹麦语、意大利语写作,他独自一人去云游四方,他在不同的地方都写下过重要的诗篇。

        但 他不属于任何国家和城市,就像他从来不属于布拉格一样。

我愿是房屋里唯一的人,                      懂得什么叫夜凉如水。

杜伊诺哀歌    在颤抖中忍受

      “一个人只有在第二故乡,才能检视自己灵魂的强度和灵魂的承载力。” 也许,这是里尔克对自己漂泊的答案。

      诗人在路途中不断地拥抱爱情,又不断地转身离去,最终造就了那一篇篇的不同体裁的爱情诗,在历经时代变迁之后,她们便成为了一体,那就是爱情本身。

我曾把你的面容握进双手间。            月亮跌落在上面。                                所有事物中最难理喻的。                      在流溢的泪水之下。

     

        诗人总是多情又敏感的,他们又总能捕捉到常人难以捕捉且稍纵即逝的声音与气息,以及比常人更深爱着,病态得爱着能够给自己带来略微宽慰的文字。

脸上洒落的灯影                                  使人们可怕地变得畸形,                  倘若他们曾经在夜里相聚,                你便看见一个动荡的世界                  整个聚到了一起。
阔爱的分界线( ﹡ˆoˆ﹡ )

        在生命的最后两周,已经卧床不起的里尔克再次提笔,此刻,他向他的老朋友莎乐美写道:“亲爱的,瞧,我一直在为此做准备,一直在提防着这一天的到来……日日夜夜,疼痛像激流一样冲击着我,我像一条断了锚的小舟,在激流中浮沉飘零。”

        长久的病痛导致诗人深陷幻觉之中,他在给友人的信中不止一次提及了“恶魔”两字——“我的屋子里到处是恶魔。”

       

      里尔克的日记本里留下了最后的诗句:

          来吧,你啊最后的、我所承认的、

            肉体组织里无法痊愈的疼痛:

            就像我曾在精神里燃烧

            ……

下面里尔克为自己写的墓志铭:                                                                                玫瑰,纯粹的矛盾,你,在无数        眼睑下,却不是任何人睡眠中的欢娱                                              ——里尔克

最后,  愿他走过的大地上,骤然启放鲜花!


                                                    下一篇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里尔克丨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