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是我高中最好的朋友,我们很少吵架,吵得最凶的一次,是因为当年最火的BOBO组合。
那天我们在学校对面的文具店买了一张BOBO组合的海报,她对着井柏然直流口水,我对着付辛博露出星星眼。
她说,井柏然的单眼皮怎么那么帅!
我说,付辛博的双眼皮才可爱!
她说,井柏然就是比付辛博帅,不然怎么能拿冠军!
我说,付辛博就是比井柏然帅,不然怎么能拿最佳上镜奖!
……
然后,我们越吵越凶,从激烈辩论到恶语相向,最后拳脚相加。
吵到后来,我们都没了力气,无奈休战。
最后,这场吵架被我们很有默契的忘在脑后,她依旧喜欢着井柏然,我依旧迷恋着付辛博。
并且我们很快发现了这种矛盾背后的潜藏价值——我们可以花一份的钱买所有BOBO组合的贴纸,她拿走井柏然的,我留下付辛博的,既省钱,又显得姐妹情深。
长大之后,越来越发现,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根源无非是来自你喜欢井柏然,可我喜欢付辛博。
你特立独行,追逐自我,而我按部就班,脚踏实地。所以,你嫌弃我故步自封,我嫌弃你自以为是。
你个性鲜明,勇敢追梦,而我追求安稳,谨慎自持。所以,你嫌弃我虚度青春,我嫌弃你好高骛远。
你偏爱浪漫,视金钱如粪土,花掉所有积蓄享受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我偏爱理财,以勤俭持家为己任,觉得兜里有钱生活才有底气。所以,你嫌弃我满身铜臭,我嫌弃你目光短浅。
……
诸如此类的矛盾,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一天都在上演,好一些的,彼此忍让妥协,脾气暴躁的,直接大吵一架,从此一拍两散,老死不相往来。
但是,仔细想想,又是何必呢!就不能你喜欢你的井柏然,我喜欢我的付辛博,然后该吃吃该喝喝,各自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样子吗?
很多时候,我们对别人的横加干涉,总是冠以“为你好”的名义。
你这样做不对,你这样做不好,所以我要帮你,我要教你。
可是,你的思想、你的方式就一定正确吗?就算正确,也只能证明它适合你,不代表一定适合别人。
你觉得考公务员好,稳定又体面,所以视别人的梦想如草芥,你手捧着铁饭碗,看着那些加班加点工作的人说,他们真可怜啊。
你觉得有钱就是王道,所以看不起那些为艺术献身的人,你穿金戴银,看着那些在街头卖唱的人说,他们真可怜啊。
殊不知,在别人眼中,你所谓的可怜,就像叼着肉粽子的人对吃红枣粽子的人说你真可怜,是一样的毫无道理。
或许你会说,这社会就是这样,规则就是这样。可社会的规则多种多样,社会的包容性远比你想象的大很多,谁说只有你认可的才是正确的?
你只是生活在自己的规则里,框住了自己,还想去框住别人。
我们之所以不能够接受别人的不一样,是因为我们总是习惯性的,把那些观念中根深蒂固的东西,当做真理。
但真理跟自我为中心,有着很大的差别。
就像我们习惯了点头表示yes,摇头表示no,当看到别人跟我们不一样时,就会嘲笑着说,你错了。
可是有很多国家的人,恰恰是用摇头来表示yes啊!凭什么我们习以为常的规则就得别人也跟着一起遵守呢?
这世界很大,大到有太多的事情会令我们匪夷所思,我们有权利不认可,却没有权利对别人指手画脚。
地心说被人们坚信了1300多年,到最后变成一个谬论。
冥王星长期被列入太阳系九大行星之列,却在2006被除名。而当我们终于接受八大行星的事实时,随着“新地平线”号首次飞掠冥王星,这一结果又再次引起争议。
可见,即便是那些全人类公认的事实,都有可能在若干年以后被一个研究发现轻易推翻。
所以,这世界上本就没有那么多真理,而你只是太自我为中心,误把自己的那些坚持当成了真理。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与主持人陈文茜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同样爱好文学,但白先生提倡用创新的方式来传承经典老剧,因此呕心沥血创作青春版《牡丹亭》,可陈文茜却对这种改变老剧种的方式很不赞同。
但是,陈文茜并没有横加指责干涉,白先生也并没有以该剧的成功为自己辩解,他们只是对此缄口不提,然后继续做朋友。
陈文茜说:“他可以创新,我可以顽固,谁也不去说服谁。”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其实正应该如此。
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会对自己的人生充满自信,但同时,也会给别人充分的理解和自由。
你有你的生活方式,我有我的生活主张,对你跟我不一样的地方,我不赞同,但不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