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山河》有感

    囿于我阅读量与知识储备的极限,对于余秋雨先生的文章《我的山河》的理解颇有些吃力,在细细的读了两遍之后,上网搜索了大量的相关阅读才渐渐有了些思路。待我静下心来慢慢理清了一些头绪才或多或少对这篇文章有些浅显的认知。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格局着实令我佩服。正如他所说他的文笔不再有蹈空凌云、高谈论阔,而是根据自己切身对中国山河大地的感受,在切身经历过山河灾难以及对“唐山大地震”的深刻思考与领悟,作出了对中国生态文化的开拓与探索。将文本文化引向了生态文化,用短暂的生命去贴这颗星球的嶙峋一角。

    “路,就是书”。在余秋雨先生的探索道路上探寻得中华文化的生存状态离不开天地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很赞同余秋雨先生“生态影响历史走向”的观点。朝代的更迭大多又战争来划分,而战争靠的其中的因素为天时,地利。是天地,给了我们生存的基座,因此也给了我们文化基座。中华文明的三条线:“黄河、长江、长城”生动充分的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从中能找到中华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让许多历史的未解之谜找到了答案。

    虽然我们对海洋文化缺少一定的历史沉淀,但是我们始终怀有一颗“和平”的心,拥有着国泰民安的向往。相比于十六世纪欧洲人跨海对印第安文明的毁灭、十九世纪用毒品和炮火侵犯中国。中国的海洋文化或许并没有缺少什么。

    世间的一切万物在中国的大好山河,在你我在山河间的实际步履中都化为乌有。放下在山河间,我们找到了终点,价值的终点和生命的终点。唯有走过祖国的河山才会进一步了解祖国母亲的经历,才会从不同的风景中领略风光,才会让我们更加懂得如何保护与爱护她。

    余秋雨先生用他深厚的文化底蕴、独到的深刻见解展现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在我看来,文章不仅表述的是祖国的山河,也是余秋雨先生心中的山河。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我的山河》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