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竭or重生:阿塞拜疆巴库绝招

——破解资源型城市世界难题转型之路(7)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巴库是阿塞拜疆的首都,位于里海的西岸,是里海的最大港口。

巴库被分为内城和新城,内城街道狭窄,被老城墙包围,是巴库的核心区域;新城位于内城的南面,是因为一个世纪前石油工业的发展而兴起的。

图片发自App

巴库建城很早,但是直到12世纪才逐渐重要起来。那时的席尔旺沙王朝统治者迁都这里,今天巴库老城里的“席尔旺沙宫”就始建于那个时期。

不过那以后的发展还是比较一般。直到19世纪后半叶这里发现储量极其丰富的石油,又恰逢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石化工业兴起,于是巴库地位急剧上升,成为高加索地区最大城市、经济中心。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巴库最辉煌的时期,一度供应了世界一半的原油。

又由于工业迅速发展,巴库也有了高加索最大的无产阶级群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随之兴起。1917年这里建立了“巴库公社”。

1918年这里成为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首都,1920年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这里仍然是阿塞拜疆首都,一直至今。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美国当代著名地缘政治学家布热津斯基曾在所著《大棋局》一书中将阿塞拜疆列为地缘政治支轴国家:

“它可以被形容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软木塞’,控制着进入一个装着里海和中亚地区富饶资源的‘瓶子’的通道。”而阿塞拜疆不仅是资源运输的通道,更是里海的“油库”。

其首都巴库,不仅是里海最大的港口,而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石油城。世界石油史上第一口具有工业开采意义的油井就诞生于此,这里曾是第一次世界性石油大开发的根据地。

这块聚宝盆不仅是壳牌石油的诞生地,也是二十世纪早期全球百万富翁最多的地方。1940年,巴库地区的石油产量达到2200万吨的峰值。

二战期间,对巴库油田垂涎已久的德国人发动了“蓝色行动”。苏联调集5个军的力量赶往高加索,血战数月将德国人的脚步挡在了高加索山脉前。

此后,源源不断的石油支撑着苏军前线并保障了战略后方的生产建设。曾有人总结说,如果没有巴库的油田,苏联不一定能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

得天独厚的地质优势为阿塞拜疆带来了滚滚黑金。在原苏联加盟共和国中,阿塞拜疆和俄罗斯曾是仅有的两个不需要中央财政补贴的共和国。

苏联解体后,在原加盟共和国基础上新建的独立国家中,阿塞拜疆是除俄罗斯外唯一经济可以自立的国家。

纵观前苏联各国独立后20多年来的发展成果,阿塞拜疆交出了“2015年人均GDP达6560美元,仅次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位居独联体国家第三位的令人钦佩的骄人成绩。

此外,油气资源绕俄输欧运输咽喉的地位也给阿塞拜疆带来的更多是在各国博弈场上挺起的胸脯和满满的雄心。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但是,巴库及阿塞拜疆经济高度依赖能源工业,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很大。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阿塞拜疆GDP增速显著放缓。2014年国际油价暴跌,导致其经济受到多方面冲击,作为外高加索地区经济发展火车头的地区,从过去高达10%以上的GDP增速降到近年来一直维持在1%到2%左右。

为实现经济持续发展,阿塞拜疆正在以巴库为中心进行一系列经济转型。

阿于2014年制定了《2020战略》,其基本内容就是为使经济可持续发展,争取不依赖石油工业的计划。

在2012年,阿塞拜疆非石油行业仅占GDP的9.4%,而按计划到2020年,其80%的GDP要来自非石油行业。

可以想见,这对一个历史最悠久石油输出国而言是个相当艰巨的任务。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复兴丝绸之路”计划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的国家发展战略。

这不仅是因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南线曾经土耳其进入过这个古老的国家,更重要的是由于冷战后的地缘政治巨变给阿塞拜疆提供了恢复其欧亚之间、西亚与中亚之间交通十字路口地位的机遇。

“复兴丝绸之路”计划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一重要的地缘优势,打造一个介于里海和黑海之间、东欧与西亚之间的能源、贸易、金融、物流中心,为阿塞拜疆的发展找出一种新模式,闯出一条新路径。

图片发自App

2010年,阿塞拜疆参加上海世博会时,它的国家馆日展示的主题是:“处在连接东西方十字路口上的阿塞拜疆,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这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不谋而合,阿塞拜疆领导人也已在不同场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表示积极响应。

中国与阿塞拜疆经济合作互补性较强,目前已有多家中国大型国企和民企进入阿塞拜疆,在能源、通讯、建材、汽车等行业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

随着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复兴丝绸之路计划实现对接,这个古老的“火域之国”将会释放出更多的潜在能量。

图片发自App

(资料来源:鹏城智库观察等)


闻丁/2018年5月15日/重庆·财富中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枯竭or重生:阿塞拜疆巴库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