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188--017更新治校理念 谋划教育发展——“双减”背景下如何以治校理念、治校行为转变引领 教育教学质量发展模式转变

更新治校理念  谋划教育发展

——“双减”背景下如何以治校理念、治校行为转变引领  教育教学质量发展模式转变

学习了陈胸怀《校长的三个世界》以及袁书记对全区教育发展工作提出的新方向、新要求之后,深感教育使命之伟大,校长责任之重大。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教育的伟大使命是让人们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校长应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校长的风格气质,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校,影响着师生员工。所以,校长不仅是自己的、家人的、更是学校的、全校师生员工的。基于此,同为校长,我被陈胸怀校长实力圈粉,搜集并研究了大量关于陈胸怀校长的教育教学思想。

陈胸怀,湖南师大附中星沙实验学校校长。他提出了新生活教育思想,他的这一思想在《用教育开启新生活》教育思想报告中得以展现,系统阐释了新生活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新时代下的新发展、新实践。新生活指的是理性、德性、诗性的生活,新生活下的人是有理性、有德性、有诗性的人,新生活教育是通过理性、德性、诗性的教育实现人的理性、德性、诗性的生活。

陈胸怀校长的新生活教育的思想体系,包括历史逻辑、现实逻辑以及理论逻辑。实践体系是通过理性、德性、诗性的教育路径,如何在教育的场域生长新生活。教师作为主力军、家长作为同盟军、社区作为好伙伴构建起保障体系共同支撑新生活的实现。通过学习,我发现陈胸怀校长有朴素的教育情怀、崇高的教育理想、深邃的教育思想、孜孜以求的教育追求。当代教育名家、成功教育创始人、上海特级校长刘京海老校长从自己的教育思想说起,也认为教育思想是对教育实践的深度理解与认识。同样认为,陈胸怀校长是一个有情怀、有思想、爱学习、勤实践的校长。今天,我们置身于一个不断向前跃动的崭新时代。当教育已然走上内涵发展之路,“教育家”已然成为每一名校长事业航旅中的灯塔之际,中小学教育面临新的转型,中小学校长接受着新的时代挑战。每一批校长先行者在对未来教育探索中的心声,都是给更多的校长前行的鼓励和实际的启示。作为校长,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应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

学校进社区 就是往家长心里办

基于陈胸怀校长的新生活教育思想,“双减”背景下袁书记对全区教育发展工作提出的方向、要求,结合我们南阳市第二十九小学校地处陈棚社区之内的事实,深受陈胸怀校长办学理念的启发,我认为我们南阳市第二十九小学校完全可以办一所“现代社区学校”,这将是日后我一直在思考并努力探索的一个目标发展模式。现代社区学校,是学校与所在社区深度融合的学校,并且在融合中要实现学校的现代化。学校要走进社区,也就是说,学校要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主动服务社区;同时,社区要走进学校,为学校提供丰富的社区资源,双方形成合力,共同努力,培养社区居民和社区子弟。跟过去的一般意义上的学校与社区共建不同,现代社区学校的设计包括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现代教育教学体系、学生成长服务体系、教师发展支持体系、学校与社区共建体系等五大体系,并有相应的落地支持系统。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如果每一所学校都为社区服务,维护社区稳定,发展社区文化,那么,社区就会和谐,百姓就会幸福,国家就会稳定,而在这一过程之中,学校也会更好地完成培养未来人才的使命。长期以来,我一直也在思考“办学校为了谁”“把学校办在哪里”两个问题。办学校为了谁,就是教育的目的问题。教育要为国家、民族的发展培养人,要为人自身的发展服务人。未来世界的构建取决于今天的教育,现代社区学校建设就是要培养有国家意识、民族精神的人,要培养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成功人生奠定基础。把学校办在社区里,不是指学校的地理位置,而是学校要为社区建设勇于承担责任。社区就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学校要成为社区的道德高地、文化高地和社区居民运动的活动场地,提高全体社区居民的道德水平、知识水平和健康水平。学校身在社区,但我们往往注重“学校人”“单位人”的身份,常常忽视“社区人”的身份,所以学校要唤醒教师“社区人”的身份,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社区生活,服务社区。把学校办进社区,就是往老百姓心里办。我校现在的学生,基本全部是划片招生,都是来自所划的社区,都是当地老百姓的孩子。我们办现代社区学校,就是要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学校师生的关心与关爱。

社校共建 激发多方发展内驱力

现在很多学校在家校建设上措施比较多,但学校将共建范围扩大到社区后,如何让学校发展与让老百姓满意“双丰收”呢?我校在家校建设上,主要采取了建立家长学校、组织专家上门指导、建立家庭教育微信平台、评选优秀家风家庭等举措。学校与社区的共建主要是三个方面:

一是学校与社区在组织上互派人员,加强交流与决策。社区的主要负责人是学校校务会的成员,直接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学校主要负责人是社区党支部的委员,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双方高度互信,互通有无,搭建起现代社区学校的建设平台。 

二是实行“大走访”。我校所在的宛城区域在市委书记朱书记的带领下发展很快,但因为居于城乡接合部,我校很多学生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家庭教育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缺乏的。我校“大走访”计划是“所有教师参与,走访所有学生家庭”。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扫除需要帮助的家庭,学校将在第一时间将物品、慰问金送到学生家中,并协调社区捐款捐物,想办法妥善安置父母工作,捐助孩子上学。通过走访活动,让家长们切实感受到学校、社区对他们的关心,掌握了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对学校、社区心存感激。老师们通过走访,看到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环境,教育的情怀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加。学生也会因为学校和社区的倾心付出,变得懂事,懂得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我认为,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育才能产生共鸣。

三是学校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学校地处宛城区孔明路陈棚社区院内,周边写字楼集中。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区域优势,在社区的帮助下,开展企业体验课程,定期组织学生走进知名企业。学生通过亲自观察、亲手操作、亲身感悟,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前景、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尤其是培养了他们的人生规划意识。

传统现代融合 大力保障办学质量

学校内部,如何以现代社区学校建设为契机,提升办学质量呢?校长时刻要有质量意识,这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老百姓的期盼。我校特别注重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力量,启迪智慧,滋养每个学生的生命底色。走进校园,迎面而来的是独具匠心的精英文化墙,洋溢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学校从传统文化中选择围棋、武术作为特色课程,培养学生亦文亦武、张弛有度的性格。学校大力建设拓展性课程,也就是校本课程,包括兴趣型、提高型、研究型、实践型四小类课程。学校已经开发出“三德教育”“二十九节气”“硬笔书法”“动感篮球”等多门校本课程,在全面发展基础上,满足学生个性发展。质量提升的关键在课堂。学校将紧密结合“双减”教育政策,积极学习湖南师大附中星沙实验问题化教学课堂改革发展模式,组建以问题探究为导向、以同伴互助为基础、以合作共赢为目标的小组学习共同体。为了满足学生的整体化、差异化、个别化、自主化的需求,学校采取行政班级授课制、分层分类走班制、团体辅导制、自主体验制等多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体育、艺术、科技、读书与社团英语“四大节”活动和军营、企业、社区、游学“四体验”活动,拓展了学生视野,增加了学生体验,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质量提升的保障在管理。学校以“三养教育”为抓手。学生抓“养成”教育,包括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习惯的养成;教师抓“养正”教育,包括师德师风要正,业务素质要硬,为人处世要容,正则有德,硬则有能,容则有易。管理服务抓“养心”教育,全心服务,真心待人,用心做事。

我们这一代校长终将离开舞台,我们唯一能留下的将是一个流淌思维、接纳生命气象的课堂,将是一支热爱课堂、懂得课堂、守护课堂尊严的教师队伍。如果我们把能做的做好,该做的做完,想做的做成,我想,把酒问青天,人生无憾事!

2021.11.3

你可能感兴趣的:(ZL188--017更新治校理念 谋划教育发展——“双减”背景下如何以治校理念、治校行为转变引领 教育教学质量发展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