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笔·纸巾·粗语:小Z同学降维式负社交

图片来于网络

一支断笔。铅笔,笔芯已断,表面粗糙,只用一小截。

一团纸巾。浸水,有蓝色印。

一句粗话。

这是同一个女孩儿在这节课向我报告的三次情况,恶作剧者就是班上极为特殊的小Z同学。看上去她不堪其扰。而我们都知道,批评教育对小Z并不起任何作用。女孩儿向我报告不过是寻求短暂的躲避。是的,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不和小Z起冲突是全班同学的共识,处处忍让是大家伙儿的基本要求。

但是,我不能躲,怎么帮扶小Z,是我们班任课老师共同的目标。小Z同学这种招惹同学的行为,表面上看是恶作剧,但根本的还是他“社交”方式,以招惹达到引起同学或老师的关注,因此这是他独特的“求抱抱”方式,这种行为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不是一篇短文所能写清的。

前两次女孩儿向我报告,我只是说句知道了,并未采取任何行动。第三次女孩儿向我报告时,我前后思考了一下,发现其中的奥妙,连忙把小Z同学叫过来。

“虽然同学向我报告了三次,但包老师却要表扬你!”小Z一开始那种疲疲沓沓、半含幸灾乐祸的样子,转而成为有些不相信,这还能被老师表扬?

接下去,我把自己的思考跟女孩儿和小Z说了出来:

虽然小Z三次招惹女孩儿,但是这三次的程度却一次比一次低。

断笔扔女孩儿,虽是最严重的,但是总比用尖锐的笔丢过去好。用一支断笔,说明小Z还是有自己的分寸。

浸湿的纸团,用的是喝的水,危险性和侮辱性比以往用口水又降低了一档,比断笔也要降低一档。

至于一句粗话,那危险性就更低了。

随后我表扬了女孩儿随时报告,让我了解情况,也表扬了小Z有分寸感,只不过是想逗逗女孩子。俩人听了都消除了疑虑,小Z也没再去惹别人,他得到了老师的关注,可以满足他一阵子。

小Z同学这种“负社交”行为对象几乎都是他熟悉的,以女同学居多,主要是他生活中要好的,或者脾气比较好的。而男孩子他招惹的很少,因为男同学里有不少是他课后的玩伴。下课,小Z同学最喜欢是突然打一下别人,然后跑开,那帮玩伴去追他,他就更开心。这些玩伴几乎是固定的——就是会去追着他跑的那几个。成绩好的、安静的那几个同学,小Z也不去招惹他们,说明他有自己的“朋友圈”,班级对他的包容也让他较为舒服,不至于干出格的事。

我觉得,从他负向的行为中,找到正向的引导点,是我可以持续去帮助他的一条策略。

你可能感兴趣的:(断笔·纸巾·粗语:小Z同学降维式负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