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厚道

《周易》有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手机》中葛优说:做人要厚道。人,一撇一捺,写容易,做好难。做善良之人难,做有德之人难,做有道(术)之人难。

“给人提意见”就很难,难在“度”,难有“分寸感”,怎样才能做到“利已不伤人”呢。

那天,我和一个朋友在路边夜宵店吃快餐。一大盘青翠欲滴的时令小菜着实诱人。吃了一小半后,发现叶子上有一条“光荣献身”的青虫。我把它扒拉一边,很想发扬农家孩子的美德——不在意,继续吃,可毕竟不同小时候了,本能有些反胃,只能放下筷子。我坐了会,我还是忍不住将服务员叫来了,那是个手脚麻利嘴巴又甜的小姑娘。她立马说对不起,要换盘,还解释说是自家种的,没有农药。朋友一直没啥反应,可等小姑娘走后,才笑着对我说:“其实不说更好,说了会让她不舒服。”我有些不理解:“我注意了情绪呀,我只是提醒她,让她以后洗小菜的时候更细致些,毕竟影响食欲,我是为她好。”最后,我们主动结帐离开了,小姑娘还一个劲说抱歉。虽然我到现在还认为自己没错,下次遇到同类事情还会这么做,但也觉得朋友的“心”更大一些,做法更伟大一些。包容对于一个小姑娘可能比建议更合适一些。

曾记得有一个笑话,说一个领导穿的西装裤子没有将拉链拉上,上班遇到几十个下属都很自然的与他打招呼。唯有一个他特别器重的年轻人朝他的裤裆指了指,善意的提醒他。他才发现自己“出了大丑”。后来,他还是找了个借口将年轻人调离了单位。因为他感觉每次见到年轻人,都觉得自己的裤裆拉链没拉上。

还有一次,也是与这位朋友一起。在一个生意不是特别好的小店,我们点了盖码饭。我吃了两口,发现盐放多了。“老板,有点咸。”我叫嚷,我是想让他们给我一碗汤的。那个戴着“大厨”帽子给我掌勺的青年人立马走了过来:“我给你重做!”他端起我的饭就往厨房走。朋友低声对我说:“你以后别喊了,他们心里有意见,重做的饭菜不会有什么好料。”盖码饭重新端过来了,确实淡了许多。他们在菜里多加了青椒和大蒜,调和了盐味。后来,我叫苦不叠却不敢再申张,原来大师傅还加了水,混着油将下面的饭全淋透了,而我最不喜欢吃汤饭,哎!“看破不说破,说破不好过”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谁叫我肤浅呢。

“我再也不去院子外的XX家的店铺了”妈妈恨恨的说。“为何?”那个店铺是这一片最大的商店了,平时妈妈买东西南北总往那跑。“那天,我不在家,送快递的把我的一个包裹放那了,第二天去拿,问得很客气,XX正忙,很不耐烦,我没找到,麻烦她帮我找一下,她竟然恶狠狠的说,她又不是替我收快递的,我还给了她两块钱呢……”妈妈快八十了,一直秉承与人为善的原则,何曾被别人当众难堪。老人家,是很看重别人的“敬重”的。对方一句话,就将平日积累的好印象抹杀了。

昨天下班路上,收听益阳电台交通频道“下班晚高峰”,在讨论一个话题“遇到事情,是先处理情绪还是先处理问题?”最有意思的是,各持一方的两主持人还真有模有样的“吵”起来了,很专业的“情绪化”。回过头来想一想,我大多数还真当了情绪的奴隶,比如在拥堵的红绿灯,行人不守规矩妨碍了我,让我无端紧张时,总免不了心生怨恨。

中国人处世,中庸之道。待人善良随和,性格坚韧开朗,谦卑恭敬,能宽容,不刻薄,这才是中国人的厚道吧。

我爸就是这是这样的人。今天是他的特殊日子,我想他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式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