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经常看我的文章,就能感觉到博主对经济史和金融史特别感兴趣,这个也跟我的软件工程师背景有关,做为一个工程师,对理论兴趣一直不大,总是想试图了解理论在实际中是怎么应用的。
经济学也一样,我记得十几年前第一次看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现他一直在批驳“行会”,“重商主义”,“贸易保护”,“教会”等等,这让我非常纳闷,完全不懂他为啥和这些东西仇这么大。
后来看了一些经济史的东西,才发现他那个时代是贸易保护的时代,行会控制着各个行业,教会有土地,但是土地上宁可种蒲公英也不愿意拿出来搞工厂,才明白他的理论都是在说他的那个时代。
再往后看,知识慢慢积累起来了,有了更高的视野,才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亚当斯密是一个天才一样的人物,但是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通过他的思路做大做强,英国是贸易保护起家这个不多说,亚当斯密全文在批驳。
但是英国之后的所有列强全部是贸易保护上来的,比如美国被称为“贸易保护”的策源地,德国李斯特把贸易保护搞成了理论,日韩后来通过高关税保护幼稚企业,这个模式被抽象成“东亚模式”。
而这些国家,在发达后无一例外高举“自由贸易”大旗,对“贸易保护”横加指责,一副“敢不自由贸易就要弄死你”的造型。
说到这里,大家明白了吧,所有列强,都是“穷则贸易保护,达则自由贸易”。
道理不复杂,你是一小孩,你敢跟大人同台无规则格斗吗?如果对方是泰森,你敢吗?是不是得先保护起来,等你长大了,然后再考虑自由格斗?
这种类似常识性的东西本身并不复杂,但是奇怪的是有些同学自从学习了经济学之后就不懂了,也真是奇怪。
我们今天说的这个话题,也是这样,本来是常识性的,就算你根本不懂经济史,你就算猜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不过这些年似乎有些人开始又不明白了,也就是资本主义。
当然了,我们写这些从来也不是激起大家的仇恨好达成什么目的,只是想给大家提供一个主流不咋提的侧面,让大家理解更加全面一些,事实上除了某某日报,我还真没见过什么东西只有“正面”没有“反面”。
我们前文讲过,资本主义的核心一句话就能说清楚: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一种观念。在那本《人类简史》里作者说了,其实这些东西本身并不存在,而是一种共识,跟公司、自由经济、国家、计划经济、恐怖主义,素食主义、甚至钱一样,本身都是观念,一开始接受这个观念的人很少,由于它扩散性好,接受的人越来越多,慢慢扩散到了全世界。
而且大家也要有个常识,资本主义并不等同于市场经济,也不是工业化,它出现要早的多,哪能实现财富增值他去哪,从贩毒贩卖奴隶到发动战争,从灭国屠城到野蛮圈地,它啥都干。它是目的,战争,自由经济,工业化,技术提升都是手段。
我们不讨论资本主义到底是从什么时候起源的,这种话题非常无聊,给人一种“闲的没事想搞个议题发个论文骗点经费”的感觉,我们按照一般说法来,最早在威尼斯。
威尼斯人主要干两件事,放高利贷和奴隶贸易,高利贷好理解,奴隶贸易又是怎么回事?
我们前文其实提过一次,当时中亚是穆斯林的地盘嘛,欧洲是基督教的地盘,这两方一直在对峙,中间打打闹闹,不过贸易从来没断过,打闹归打闹,但是钱得照赚,当时从中国和印度运到欧洲的棉布,瓷器,丝绸什么的,就是通过穆斯林转给威尼斯人,威尼斯人作为“三道贩子”倒卖给欧洲人。
而且当时穆斯林苏丹(也就是国王)需要大量的身强力壮的奴隶,苏丹不能奴役他们穆斯林,都是兄弟嘛,奴役兄弟是会被安拉惩罚的,所以当时威尼斯人雇佣维京人也就是现在的瑞典挪威人,去乌克兰和俄罗斯平原上抓斯拉夫人,威尼斯人坐着吃差价。
斯拉夫人就是后来的俄罗斯人,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俄罗斯。斯拉夫人这个称呼,据说就跟“slav”有关,奴隶嘛,不过我问过俄罗斯人,他们那里这个“斯拉夫”是“光荣”的意思,好吧,开心就好。
而且不止抓斯拉夫人,偶尔也抓黑人,黑人从中国唐朝那会儿就在当奴隶,当时威尼斯人逮到黑人后卖给慕斯林商人当牲口,这些慕斯林商人带着黑人到处溜达,一部分还溜达到了中国唐朝做买卖,咱们史书里把这些黑人奴隶叫“昆仑奴”,有时候唐朝大户人家也买黑人做奴隶。
通过放高利贷和奴隶贸易,威尼斯人积累了天量财富,后来大航海开始后,威尼斯人开始投资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去美洲扩展殖民地,商业资本从那时候开始,变成了战争资本。
在这里我们再重申一遍,其实博主并没有觉得威尼斯人在道德上有什么问题,甚至资本主义本身也是中立的,并不邪恶也不善良,只是从出生就追求自我增长,有点像病毒,或者钱,他们并没有善恶,只是在人看来有了善恶。
咱们继续说资本主义,可能跟大家以往了解的不一样的是,欧洲发现新大陆后,一开始是在忙乎香料烟草什么的,但是真正改变局面的一件事,却是棉花。
我们前文说过嘛,“两颗牙”分别去找东方,后来葡萄牙绕过了非洲找到了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什么的,在印度收购棉布、在印尼马来收购香料,也就是胡椒什么的,拉回欧洲卖给欧洲的上层社会赚钱,当时这些玩意都是奢侈品,获利丰厚。
这个过程中全程武装操作:
比如需要在非洲搞一个的补给站,当地土著不配合怎么办?打啊。
到了印度当地土著不做买卖怎么办?打啊。
商船往来,海上劫掠怎么办?继续打啊。
西班牙也一样,在美洲扩展殖民地,逼着当地老百姓去给他们挖银矿种烟草,但是种烟草或者挖银矿,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两样东西,土地和劳动力(这两样现在也是生产的核心),都得通过武力来解决。
当地老百姓本来就可以自给自足,根本不想当拆迁户或者去银矿里送死,所以西班牙人一贯的做法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劝说当地人:要不听我们的去挖矿,要不就去死,赶紧选一样。
所以那时候的贸易就叫“武装贸易”,想做买卖全程打打杀杀,打仗就得借钱,资本在这个过程中全程参与,并且不断滚动。说到这里大家也看出来了,回到本源去追溯现在这轮全球化,大家会发现一切都起源于国家暴力,是暴力打出来了市场。
欧洲发现美洲后的第二个阶段是“纺织业”。
我们大家现在纺织这事不太有感觉,但是如果追踪过去500年资本主义史,会发现这玩意是主角,什么蒸汽机,火车,轮船,南北战争,印度殖民地,工业革命,都跟纺织有关,而且基本都是主因。甚至后来几乎所有的列强,都是从弹棉花做起。
我们以英国为例。
英国最早是给低地国家供应羊毛的,什么是低地国家?就是荷兰比利时那几个货,在15世纪,荷兰比利时的技术是全世界一流的,英国当时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国内薅羊毛去荷兰卖,但是很快就发现卖面粉没有卖蛋糕的赚钱,所以迅速调整了策略,不卖羊毛了,开始自己研究纺织技术,然后织布去欧洲卖。
但是织布技术从来也不是随便能获得的,所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有决定性意义的技术转移发生了。
在机器大生产之前,“技术”这玩意主要是在技术工人的脑子里,就跟现在的某些手工艺品制作似的,所以那个时代时髦“偷人”。
英国反应过来不能傻呵呵的专注薅羊毛,要搞生产,赶紧开始筹划自己搞纺织,纺织技术就是从荷兰偷了一堆技术工人开始自己搞。
很快英国牛逼了,后起国家从英国偷人,比如欧洲的纺织棉花的技术基本都是从英国偷的(纺织羊毛的技术是从欧洲到了英国,纺织棉花的技术又从英国到了欧洲),所以英国在1720年左右通过了法案,说谁要是跑到海外六个月不回来就别回来了,家产没收,这个法案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直到技术凝聚在机器上,单个人没卵用了才不这么搞了。
到现在大家看出来了吧,互相偷技术属于上古传下来的传统技术,就跟我们码农们互相抄代码似的,都是抄代码起家,慢慢就会写了,然后别人再抄我们的。
不过这项法律并没有什么卵用,美国的制造业之父塞缪尔·斯莱特就是个英国技工,把英国人最引以为傲的极其复杂的织布技术带到了美国,他在美国是英雄,在英国是“史上最著名叛国者”。而且这人到了美国第二年,美国就出台了专利法,防止别人抄他们,真是个机灵鬼。
英国把国策调整为“纺织强国”改变了后来的一切。
比如为了多薅羊毛,英国上层资本家把自己家的土地和公共土地圈起来放羊,把农民赶出去自生自灭,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圈地运动。
当然了,圈地运动中广大人民群主痛苦是确实痛苦,但是客观上给英国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劳动力廉价,英国生产出来的东西便宜,在国际上有竞争力,有点像......不,不要多想!
随后英国资本家在海外贸易中大规模从印度进口棉花制成的棉布,其实想想就知道,纯棉的东西跟羊毛纺织成的粗布衣服相比,连吉娃娃都知道哪个舒服,随后英国又调整策略,自己生产棉布。
这次产业升级对世界的影响是翻天覆地的。
英国要生产棉布,但是质量死活比不上印度的,竞争不过,干脆武力解决,东印度公司在印度一系列骚操作,用武力灭掉了印度本土的纺织业,让印度安安心心地给英国提供棉花,英国纺成布去欧洲和非洲卖。
这个过程中为了巨额商业利益,商业资本开始放飞想象力,而且当时的英国不像现在这样法律严密,当时搞出一系列人间悲剧。
比如第一个问题,原料供应问题,棉花去哪找?
整个欧洲都不能种棉花,所以英国纺织业刚起步的时候,主要是依赖印度进口,但是很快的,英国那边工业越来越猛,效率越来越高,印度开始供应不上了,英国需要重新想办法,怎么办?
于是英国开始到美洲去种棉花,美洲人力不足怎么办?奴隶啊乖乖,奴隶自西班牙人开始,英国人给冲到了高峰,到了18世纪,形成了两个核心一个纽带,海外的种棉花地区,然后经过商队运到英国,在英国加工。
而且纺织业带动了其它大量的行业,最高峰时,英国有一半的劳动力投在纺织业,剩下的一半投在其它支持行业,比如纺织机需要工厂加工吧?海外护航的军舰需要大炮吧?是不是得炼铁?炼铁是不是得挖煤?挖煤是不是得铺几条铁轨?铁轨又需要铁。而且大家注意下,铁路是早于火车的,差不多早了一两百年吧,早就有了铁路,用马拉着车皮,后来蒸汽机出现后给车皮装了一个蒸汽火车头,火车就出现了。
这样循环扩大,英国国内热火朝天,整个国家都笼罩在瘆人的雾霾下,河水都是黑的,因为造军舰挖煤挖矿(矿洞里每隔几米就得一截树桩顶着,防止塌下来),整个英国的树木被砍了个干净,如果当时从天上往下看,全世界最强大的英国整个国家就跟个大铁丘似的,烟雾缭绕,黑乎乎的。
环境成这样了,那人呢?
海外的奴隶我们不需要多说。我们说英国本土工人。
其实很多书里都提到当时的英国工人状态,比如奥威尔的《通往码头之路》里就有说,当时英国上层富可敌国,底层穷的叮当响,全国2000万人食不果腹,处于极端贫困状态。
到了19世纪初,英国的普通工人市民仍然过着全家住一个卧室,睡一张床,家庭乱伦,女儿怀父的娃,母怀儿子的娃的生活.不要说家庭伦理了,就是最起码的公共卫生,也远远不如满清内地普通农民的卫生水平。
忘了哪本书了,开篇第一句就是1830年的伦敦,有1/5的妇女卖淫为生。
而且早期用童工用的很厉害,直到1833年,英国还有20%的煤炭工人是十来岁的小孩,你们能想象十来岁小孩下矿井挖煤吗?当时工人平均寿命30岁,而且就在1833年,英国出台政策,说9岁以下小孩不准下矿,可见之前有多常见,并且规定13岁以下的每天不能工作超过10小时,叫“十小时法案”。
前段时间英国房地产商还挖出一个坑来,里边埋着几十个当初塌方被埋的小孩,都戴着矿灯,最大的一个12岁。前段时间看一本书,说马戛尔尼1793年来中国,看到中国人普遍穷,非常感慨,然后很多中国公知据此得出结论那时候中英差距很大,其实马戛尔尼就是个典型的何不食肉糜的上层贵族,他根本不知道英国普通老百姓过啥生活。不是说大清当时过得多爽,单就底层生活质量而言,英国当时真没逼脸笑话大清。
这其实就是原教旨资本主义的特点,完全是自由的,你可以自由的来我这里当奴隶,也可以自由地去死。事实上某种程度上讲,原教旨资本主义(注意我说的是原教旨)不如奴隶制,奴隶是奴隶主的财产,奴隶主不会跟自己的财产过不去。而原教旨资本主义时代,工人是资本家的消耗品,用完拉倒,有人举个例子,那个时代奴隶和工人的关系,你自己的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关系。
说到这里,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必须是“怎么好起来的?”
当然不是良心发现,在我们的文章里,从来都是赤果果的算计和博弈,很少会出现“良心”这么个东西,资本主义发生改良也这样。
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机器越来越复杂。
这个很好理解,挖煤纺纱是个人就会,但是没经过训练,你会修蒸汽机吗?而且后来的纺纱机也越来越复杂,需要工人很多年才能掌握,这部分技术工人最先跳出苦海,因为他们替代性不那么强,所以有了议价空间,就像现在码农一样,技术含量高,所以比搬砖工人工资高,不是说搬砖不疲劳,而是替代性太强,你不干别人立刻就顶上了,所以工资上不去。熟练技术工人最先形成了西方的中产阶级。
然后是革命。
中国人玩这个玩过头了,所以大家基本无感。其实我们知道的八小时工作制,什么医保养老保险甚至西方民主制,一方面是西方各种运动妥协出来的,另一方面也是欧洲上层目睹了其它国家的革命之后,各国开始心有余悸,立法强制资本家把部分利润分给底层,防止底层活不下去闹事。还是那句老话,资本家不怕革命,他们随时可以跑路,但国家怕。
这也是我们一直说的,按照自然法则赢者通吃,优胜劣汰,但是在人类社会里,你那么干你也活不了,这就叫政治。政治是经济的边界,你再牛逼,经济再发达,大部分人过不好,你也得死翘翘。我们这篇文章《阿根廷是怎么从发达国家混成发展中国家的》,说的就是这事。
西方商人一直是依赖国家给他们用武力打通商道,开拓殖民地,他们依赖国家,自然国家怕革命,这种恐惧传导到了他们身上。所以拿破仑革命,1848年革命,巴黎公社,这些事一点一点对全局产生了影响。
最后一点是向海外转移矛盾。
那些年欧美有个特点,每次经济危机就是开战的时候,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21世纪,比如我们前文讲过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欧美经济危机时期,去海外抢点殖民地,去中国开几个商业口岸,把矛盾转移出去。等到全世界殖民地抢光了,再抢就得列强之间互相抢,所以有了英法七年战争,有了世界大战。
就这样,在这三驾马车的带动下,原教旨资本主义一点点过度到了现在的改良资本主义。
不过到现在,全球三大黑市交易,人口,军火,毒品,依旧是资本搭台,黑帮唱戏,为了利益践踏人类所有法律。军火和毒品好理解,人口贩卖这事大家可能不清楚,这是一个每年两百万人被贩卖的超大型地下市场,直接利润320亿美元,大概有500条地下线路的玩意,BBC搞过一个专题,介绍说有完整的地下产业链和跨国财团支持的玩意。你要是想去碰这些产业,不等警察抓你,可能被行业内部给干掉了。
文末,博主还是得重申一遍,资本主义无疑是一种能把世界变得更好的东西,它可以拓开贸易路线,可以提升科技水平,可以创造出史无前例的财富,但是它本身是一只猛虎,吃人的那种,我们尝试了解它的时候,好的做法是知道他的全部,而不是只知道一个面,毕竟作恶还是行善,它本身并不在乎,它只关心自身的增值。
转自微信公众号:九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