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鼓舞人心!

以色列

浣溪沙·端午 (宋 ·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这首苏轼的词写了端午的民俗,也写到了跟佳人相守的美好愿望。这个端午节,我跟爸爸妈妈带着奶奶弟弟在松江观看了一场“鼓舞新时代”的鼓乐演出。我认识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鼓乐“佳人”们。

中国吉林鼓手神情各异,以色列鼓手魁梧有力,印度鼓手热情四溢,泰国鼓手穿着漂亮民族服装。最让我喜欢的是集上面所有鼓乐队特点为一体的日本鼓乐队。

日本鼓乐表演作为压轴的节目终于上场了。灯光亮起来了,三个壮汉和一个女子站在两面黄色大鼓和两面褐色的小鼓前。只见女子举起鼓槌,“隆隆”逐渐敲起了密集而雄壮的鼓声。没想到,看似柔弱的女子,身体里却有如此强大的能量。她的鼓声带动了同伴一起舞动起来。四面鼓同时发出“隆隆隆隆”的响声,仿佛一场战争快要打响了。

印度

过了一会儿,女子在鼓声中吹起了带有日本风情的短笛,悠扬的笛声像在集结千军万马。曲终,一名彪形大汉上台了,吹起了有半个手臂长的巨型海螺,伴随着其他四名乐手的鼓点“隆隆隆”“呜呜呜”。雄浑的螺生仿佛是名将军,在宣告战争打响了!

随后,大汉抡起又长又粗的鼓槌在大缸般巨型的立鼓上敲了起来。起初,鼓点缓慢而又轻微,像几只战马从远处跑来。渐渐地,鼓点又快又密,像是有千军万马从四面八方奔腾而来。后来,鼓声越来越密、越来越响、越来越快,我的心好像也变成了一面鼓,也加入了这场战斗,发出“隆隆隆隆”的声音。全场几百面鼓同时响起来了,鼓声碰撞到演出厅的屋顶上,地面和四周。整个演出厅也变成了一面大鼓“轰隆轰隆”。

中国

突然,鼓声戛然而止,世界出奇的安静,只听到咚咚的心跳声。几秒寂静之后,全场响起了轰雷的掌声。

鼓开创了全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载歌载鼓,欢天喜地。这个端午节跟家人一起相遇这群击鼓高手,领略了鼓乐的非凡魅力,真是非同寻常的一个节日啊!

日本

麦子有话说:

女儿二年级,从老师开始布置回家作文开始,基本每篇作文我都会跟她一起构思,陪她写作。以上这篇文章从构思,画思维导图,说内容到电子稿历经了两个多小时,我具体来说说怎么做的。

这次的要求是写端午,端午我们在外面玩了两天,可以写的内容很多。其中女儿印象最深的是跟一个小哥哥在广富林公园你追我赶疯玩一下午的事。但是她觉得就是跑来跑去不好写。于是决定写看鼓乐表演的观后感。

观后感要写好涉及到场面描写,还涉及到把声音形象化等比较高的写作能力要求,但是我觉得把这场表演写活既是写作能力的锻炼,更是审美情趣的提升,由此,孩子以后看这类表演就能有更高的艺术领悟能力了。

于是我们开始构思文章,她说要从端午的习俗开始写,我认为文章主要内容在写表演,要写习俗的话需要一带而过,于是在网上查了关于写端午的诗词,她选中了苏轼的一首词。

后面我们具体构思了她认为演出最精彩的日本鼓乐队,乐队的演出分成三个章节,我们用你一言我一语的方式来构思文章。

女儿:“日本鼓乐表演作为压轴节目终于上场了”

我:灯光亮起来,三个壮汉和一个女子站在了四面鼓前。

女儿:可以写,三个壮汉和一个女子站在了两面黄色大鼓和两面褐色的小鼓前。

……

我们就这样一直说下去,女儿喜欢看特种兵类校园文学,慢慢的她就把各种声音形象成了打仗的场景和形势。为了体现形势的变化,能写得更形象,我向她推荐了七年级语文书上的《安塞腰鼓》,她看着文字,听了入情的朗诵。被其中的文字打动了,认为自己的文章后面的部分可以仿写《安》。

说完了之后,她画思维导图,根据画的思维导图在手机里说文章,在把说成的文章作一些修改,发到上。(今天的内容比较复杂,说文章及之后的步骤我来代劳了)。

人说“得语文者得天下”,我比较重视女儿的阅读和写作的目的不仅在于此,阅读决定一个人精神的长度和高度,写作又能丰富和深刻自己的人生,是我们毕生必交的两位好朋友。

我爱上阅读和写作的时候,已经三十好几,错过了很多。很幸运,我女儿从小就酷爱读书,目前也还喜欢在我陪伴下写作。经常,很惊叹她准确的表达和形象的用词。

这样,我和女儿又都是幸运的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端午,鼓舞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