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人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明代杨慎一首《临江仙》,将纷乱三国的各种磅礴与唏嘘拨点得澈透而豪迈。可谓神来之词。

      说起来,《三国演义》算不得正史,但它却的确是部恢宏卓越的巨著。全书近千名人物的刻画,琳琅尽致的万条计策的使用,感天撼地的各种情义故事的发生……都让人不得不翘指赞叹。尤其是罗贯中“移花接木”之后所塑造的“绝”人——“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更是妇孺皆知深入人心。

      人物众多,在此浅谈三人:刘备、诸葛亮、曹操。

        以前,一直觉得刘备与《水浒》中宋江有些许重叠之处,他们算不得才资出众者,却同样都能让众多英雄趋之若鹜地为其卖命……这次,重温故事却在蓦然间发现,其实,刘备是颇有些武艺的。初识关羽、张飞时,他曾臂力惊人地硬生生将二人制住,所以桃园三结义时才被尊为“大哥”。而在“三英战吕布”中,他亦是毫不逊于其他“二英”的雄姿。单从这方面讲,他就比多靠口舌和眼泪“服众”的宋江强。

        此外,同有“伪善”之嫌,他的谋略也比宋江要高明得多。不必说暴躁如张飞,倨傲若关羽等人均被他收服,单就那些为他牺牲终生的“智者”就足够令人深思。 “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的“卧龙、凤雏”都为他卖命终身,鞠躬尽瘁。且被曹操处心积虑“挖角”而去的人才徐庶,都会因对他的一句诺言而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那么,刘备是如何让徐庶甘愿舍弃一生的雄心大志的呢?或许一个细节能解释一二。那天,徐庶收到曹军摹写其母字迹而就的家书,劝他立即投靠曹操。至孝的徐庶只得屈从,园林之中含泪挥别刘备。刘备对着他消失的背影顿足激喊,砍掉这些树!砍掉这些树!关张二人大惑不解。刘备颓然低头,垂泪喃语,这些树让我看不清元直的背影……或许有感于他的“求贤若渴”,徐庶竟然骑马而返,向他举荐了才绝盖世的“神人”——诸葛亮。这才有了日后的三国鼎立。乱世混杂,人心叵测,但是仁义之士终究还是能够虏获“真心”的。

        诸葛亮的“神”表现在他的料事精准,深谙人心。草船借箭、借东风促成了历史昭著的赤壁之战,此种精妙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他身上具备一种沉稳的风度,这才借此诞生了一个个的“神话”:“舌战群儒”,他不卑不亢,言辞锋利,直击“群儒”要害;关羽义释华容道,他早已料知,却也能以“天不灭曹操”的心态而不愠不怒;刘备着急抢占南郡,他却在谈笑间答应了周瑜先去攻取南郡的要求,最终“以静制动”地收取了“渔翁之利”;擒拿孟获,他七拿七放,其中一原因是听取了马谡的“攻心为上”,其实关键还是在于他自身积淀的沉稳之气,所以才能在乱世之中产此壮举;最突出的表现,他身染重病,五丈原禳星祈寿,只要七日灯不灭就可增寿十二年。安然渡过前六日,就在他心下释然时,魏延突进帐幕,灯被风吹灭,他惊愕,但是很快就阻止了要杀魏延的姜维:“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他的沉稳已经达到知天命而安之的境界。

        仅有智慧和稳重,还不足以让他成为一个“传奇”。他的诸多才能中还有一项,那就是“会骂人”。“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直戳心窝的几句讥笑,生生气死了东吴大都督周瑜;魏国军事王朗本着76岁的高龄和超利的口才,想将蜀国武侯折服,却不想在毫无反抗中被诸葛亮的一顿“口若悬河”当场骂死 ;因为吃败仗不敢露头的曹真,接到了诸葛亮的一封“羞辱”书信,竟然就被“骂死”在了床上……搞笑的是,他们三人临终之前的最后一句都是“诸葛村夫”,想来,都是极不甘心竟被一村夫活活“骂死”。

        只可惜,诸葛亮“骂遍天下无敌手”,终了却碰上了自己的“克星”——司马懿。屯兵五丈原,他为了激司马懿应战,除了送他一封“唾骂”书信外,还格外加送了一套女人衣服,讽其不是个男人。孰料,“强中自有强中手”,司马懿非但没有被气死,还当着使者的面笑嘻嘻地穿上了这衣服……这让智谋超群的诸葛亮也不得不叹服:“彼深知我也。”

        一代“枭雄”曹操虽被成为“奸绝”,但其身上却也不乏可爱之处。“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一首《短歌行》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宽广胸襟抒发得淋漓尽致。其实,他的确有胸怀,不是蝇营狗苟之辈。赤壁之战大败而逃,他如同丧家之犬。但是,他仍是豪迈霸气地安抚手下:“胜败乃兵家常事。”且不是强颜欢笑,而是肺腑之言。不由想到死也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或许战争背景截然不同,战局也不可同日而语。但是,面对失败的胸怀,两者可谓天壤之别。曹操逃窜途中,竟然不忘调侃诸葛亮,三次大笑他智谋不足,没有在险地布下伏兵,结果笑声未落,分别引出了赵子龙、张飞和关羽。我们在哂笑他不及诸葛的同时,也不得承认,他的确是个自信的人。暂时的成败在他眼中根本不算什么。

        诡诈如他,虽梦中杀人,城府深不可测,但他却是个爱才之士。先不说他光脚喜迎许攸的投奔,赵子龙长坂坡救主,他深感其英勇,再三叮嘱只可生擒不可杀害,单就他和关羽的情缘,就足见他的惜才之心。曹操初见关羽是十八路诸侯征讨董卓之时,温酒斩华雄,让他对关羽刮目相看,一见倾心。后来,在新野战役中刘备被曹操打败,关羽因为要保护刘备的两个妻子而不得不投降于他,曹操兴高采烈地送衣送马,呵护有加。关羽接受新衣,却将旧袍穿在新衣外面,面对不解,他解释道,旧袍乃刘备所赠;接受赤兔马,立即跪谢,点名原因,如有刘备消息,可骑此马一日到达兄长身边……曹操不恼,反叹他乃大义之士。

        关羽曾说,如不能为曹操建功,便不会离他而去。所以,一向雄心万丈的曹操竟然不舍得让关云长立战功。相遇猛将颜良,无人可敌,迫不得已才让他上阵,将其杀之。后来,关羽得知刘备消息,立即启程。曹操心痛,却也急马追赶,为其送行。曹操的“奸”在关羽的“义”面前,隐遁不见了。

        或许,冥冥之中两人注定有些“相生相克”的情缘。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人割首。孙权将其头颅送给曹操,想必曹操必是百感交集。他开盒之时,突见关羽睁目欲裂,顿时吓瘫在地:“活关羽可怕,死关羽也可怕,死了变活更可怕。”受此惊吓,他身感不适,终于恶疾缠身,一命呜呼。关羽的死促进了曹操的亡。不可谓是一对“生死冤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国》三人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