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习》之详细阐述

#日更阅读6/7#

今天和大家分享详细阐述这个学习法。

一、核心原理

详细阐释的过程就是在新信息与已知事物之间建立明确的关系,从而提升记忆效果的学习方法。详细阐释过的内容在过了一段时间后也更容易被回忆起来。

详细阐述非常适合记忆陈述型信息[插图],即那些可以让我们展开话题谈天说地的事物。

为了理解详细阐释的工作原理,我们需要考虑两种记忆系统:

(一)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它可以帮助我们对信息进行有意识的处理,例如思考解决一个问题。但工作记忆的信息储存能力只是临时性的,它会根据当前处理的问题来调取或排除信息。

工作记忆的局限在于它无法长时间保存信息,因此人们就需要不断重复信息才能记住。所以,为了信息保存和调取的方便,我们需要把大量信息编录到长时记忆里去。

至此并没有结束,还需要将长时记忆调回工作记忆中,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图片发自App

真实的记忆网络非常复杂,但是其基本原理却非常简单:连接在一起的信息(记忆)相互触发,相互触发的信息连接在一起,互为线索,详细阐释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来提高目标记忆被触发的概率的。

二、如何运用详细阐释促进学习?

强化记忆的基本策略是建立新信息与已知内容之间的关联。作者在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三种相辅相成的方法:

①准确且相关的阐释

借助准确且相关的阐释可以更好地唤醒记忆。以前地理课,我记各省的简称,记湖南省的简称时我怎么记呢?湖南电视台有个快乐大本营,这里面有个主持人叫李湘,而湖南省的简称正是“湘”。

当然,我这个方法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就不适用了,因为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早就换了。总之,找到方便自己记忆的方法就行。

②组块化

组块化是把分散的信息组合在一起的过程。初中时,化学老师教我们记元素周期表:钾、钙、钠、镁、铝…怎么记呢?利用谐音和造句:嫁给那美女…就非常好记了,虽然这句话不符合逻辑,但作者在书中也谈到,说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记住某条信息,那么其详细阐释的逻辑不见得需要多么正确。

③与结构清晰的知识相融合。

地点记忆法就是经典的例子之一。

当人们需要记住一系列具有操作步骤或其他顺序性信息时,可以想一想自己平时从家到单位的路线以及沿途的地标(或者任何熟悉的路径),再把每个步骤或各段内容对应到这些地标上。

一旦把记忆“放到”了相应的位置上,想要找回记忆的时候,只要想想自己去上班的路线就可以了。

这种方法我用得不多,觉得特别有意思。

图片发自App

详细阐释能够促进对陈述型信息的记忆效果,尤其是当人们进行线索回忆的时候。这一方法对于教授别人或者自我学习都比较直观。

这种方法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

1.学习生词的含义

——造一个可以准确表达其含义的句子。

2.需要记住一篇长演讲或者一长串步骤

——把每一段落/步骤与熟悉路线上的地标联系起来。

3.希望记忆一组规律

——关于二十四节气,古人编了一段歌谣来帮助我们记忆: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认知过载导致无法进行详细阐释:老师(或者课程视频)讲得节奏太快,学习者顾不上详细阐释。

(二)人们可能无法发现需要记忆并加以阐释的目标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科学学习》之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