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份善意,都有它应该有的归宿

      最近,一则“女孩高考超一本线132分不敢算学费”的新闻被各大媒体转载发布,并顶上热搜。采访视频里,呈现了女孩刻苦读书的场景,旁边是破败的房屋场景,而后又突出呈现了女孩家中的困难。从视频里我们知道,女孩填报了西北大学,希望看看大山外的世界,却在为6000元的学费犯愁,被问及怎么办时,她说:“还不敢算……”。父亲说:“有点供不起,有压力”,但他同时表示:“家里舍得,会全力支持女儿”。

家徒四壁女孩仍心无旁骛地刻苦读书、父亲切除脾脏还努力工作、即便供不起依旧会全力支持女孩上大学、生于贫困却依然有朴素积极的人生理想。四处鲜明对比,将女孩与女孩的家庭烘托得格外伟大,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就将冲突全部展现,不得不说采访者与剪辑者功力到位,技巧纯熟。

对此很多网友表示感动,想要资助女孩四年的学费,又有很多网友被愿意资助女孩的评论感动。我不忍心打破大家的感动氛围,我也支持女孩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我想问一句:女孩家庭虽然苦,但真的有必要搞成“超一本线132分不敢算学费”吗?

现如今,就连高中都有国家资助项目,上职业技术学院也有补助,上大学,学费与住宿费你可以用免息的助学贷款,大学期间生活费不足,你可以申请勤工俭学,还能申请励志奖学金,还有各种助学金,即便没有筹齐学费,你还可以各大高校都开通的绿色通道直接入学,当地教育局会帮助你申请资助项目。

从高中到职高再到大学,从学费到生活费,方方面面都有补助政策,我实在搞不懂女孩所说不敢算学费痛点在哪里,还是说女孩连无息贷款也不愿意申请,连勤工俭学都不愿意做?不谈这些,哪怕暑假去打打工,也能挣到不少学费吧?

我也不知道,疯狂转发这则视频的媒体是什么意图,合着不去宣传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帮扶项目,全一股脑去宣传女孩的艰苦辛酸了?

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贫穷与苦难是什么?

大二女孩吴花燕,4岁的时候妈妈去世,18岁的时候父亲因为肝硬化去世,留下她与患病的弟弟相依为命。完全靠低保生存,上学时还每天照顾着患病的弟弟,为了给患病的弟弟省钱治病,每天仅花2块钱,这2块钱,只用来买米饭、馒头,白饭馒头可以吃一整天。

严重营养不良导致24岁的她体重只有43斤,身高只有1.35米。完全看不出人样,头发稀疏,甚至连眉毛都已经掉光。接受采访时,她说:“我不像别的孩子那样用完了还可以向父母要”,她没有哭,更没有索求什么,这句话她说的云淡风轻,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时,她说因为自己还有弟弟啊,她想要快点长大照顾弟弟,即便也躺在医院,她每个星期也都要跑去(医院)看弟弟:

但即便如此,吴花燕也没有丢失自己的善良:她曾频频参加松桃县“安花春晖筑梦”支教团的各种公益活动,她设身处地地为贫困子弟着想,她希望自己能帮助他们找到曙光。

什么是坚韧?一边摆拍一边说自己不敢算学费的女孩不算坚韧,失去双亲依旧满怀善良、不辜负任何一份善意的吴花燕与吴江龙才算坚韧。谁该受到帮扶?有助学贷款、绿色通道、低保政策的女孩不该,那个从未求助过的吴花燕才该。

最后,吴花燕依旧因病去世,去世后弟弟没有抱怨,而是感谢所有帮助过姐姐的人,他说:“姐姐走得很安祥,按照姐姐的生前遗愿,我们已将她遗体捐献给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学实验中心,供教学、科研及医疗之用。”

我只是想说,在自己本身就有出路的时候,请不要再浪费群众的善意,也请那群媒体能真正起到自己应有的职能。我不止一次想到:如果他们把发掘与剪辑“虚假疾苦故事”的精力,放在早年的吴花燕身上,这个可爱又善良的女孩是不是就不会逝去了呢?为什么直到吴花燕濒死,才被报道出来呢?

这个社会的善意,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限资源,它是极其有限的,当它被用在一处虚假故事里,就意味着另一处真正的疾苦被遗忘。当人们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爱心总是被滥用,这种资源甚至会逐渐缩减——这是可怕的,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会不会在社会善意衰减的时候,遇到不得不求助于社会的困境。

写这篇文章,我不想指责任何一个人。

我只是想要让每一份真正的疾苦,都有被抹平的可能;

让每一个吴花燕,都有活下去的机会。

如若有所触动,还望您能点赞让更多人看到,感谢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每一份善意,都有它应该有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