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习第9课——投资银行(4)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ABS)就是把一组流动性差但预计未来能够取得稳定现金流的资产进行分割和重组,打包成流动性和资产等级较高的金融产品的过程。

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实现投资,融资,流动性三大功能。

资产证券化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房贷、车贷、信用卡,甚至路桥、基建项目背后都有资产证券化的影子。

包括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之类的产品都是信用卡贷款资产证券化模式。通过发行债券,让渡一部分利息收入,得到大量流动性更强的资金,还可以用于扩大业务规模。这样就将一潭死水变成了无穷的活水。

资产证券化就像一个巨大的管道,可以把房地产市场、直接融资市场、间接融资市场全部打通,创造巨大的金融市场流动性,使得整个社会进一步地金融化。所以我们会说,资产证券化是80年代以来金融深化的最大推手之一。

但是资产证券化也不能滥用。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资产证券化泛滥的产物。

华尔街将低质量的次级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包装进入金融市场,甚至后续还对其进行“再证券化”,导致杠杆率不断攀升。后来,利率不断上升导致部分贷款人出现违约,导致这些金融衍生品失去流动性,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倒闭。

资产证券化本来是一个中性的金融工具,因为金融机构盲目逐利,导致了风险和收益的不匹配,使得这种低质量的基础资产被打包,发售进入了金融市场。

所以,正确使用资产证券化要做到两点:一是将把控基础资产质量作为核心,二是对过度的再证券化加以控制和监管。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因为对贷款人的资质要求较高,且首付金额较高,所以资产质量也更高一些,出现美国次贷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其他一些业务风险还是存在的,比如现金贷。

现金贷就是把资金贷给那些需要资金但本身还款能力较差的贷款人。而这些资金是通过资产证券化取得的。贷款公司打包把债券卖给银行,基金,信托或者券商,他们再将其包装成理财产品销售给普通客户。

但是现金贷与我们日常接触的贷款并不相同,因为它是没有消费场景的贷款,借款人用这笔钱干什么,贷款机构是完全不管的。现金贷的特点是时间短,利率高,金额小。正是因为现金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扩大贷款范围的需求,要比审核贷款人资质的需求大很多,所以现金贷的操作就非常简单,只要填写一些基本信息即可,基本不对征信情况进行审核,这样就有可能有很多还款能力差的人成为借款人,进而积累很多违约风险。

很多人由于无法还款,所以就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在不同的现金贷平台借款,延缓本金支付,但这样会产生更多的杠杆,一旦一个平台倒掉,就会出现巨大的连锁反应,导致风险在整个系统蔓延。所以中国才在现金贷规模不那么大的情况下主动对其加以限制,避免类似次贷危机的状况发生。

通过四天投资银行的学习,我们对它有了感性的认识。投资银行的发展,主要有两条主线,第一条是资金量的变化。第二条是监管的变化。

从资金方面来说,投行最开始是为企业“融资”服务的,主要的业务就是发行承销和兼并收购。但是,随着社会总资金量的不断提升,中产阶级的规模不断扩大,普通个人追求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这时有部分投行就看准商机,进行金融创新,从“投资”上拓展业务,开展零售经济等业务。随着垃圾债券,杠杆收购等金融模式的出现,小企业和个人也有了以小博大的手段,金融也不再是大企业的独角戏。再接着,杠杆收购还变身为私募股权基金,创投、风投兴起,量化交易兴起,投行开始激进地变身为“私募基金管理人”,然后把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都投入到了资产管理的部门。

另一条线索是监管。美国在19世纪20年代末的经济大萧条之后。实行了银行和投行的分业经营,然后随着金融创新的变化,又同意了混业经营,次贷危机后,又开始严格要求分业经营。监管和创新就这样相互影响下向前发展着。

未来监管更严,资金更多,投行的金融创新可能更困难,但资产管理人的角色应该会长期坚持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融学习第9课——投资银行(4)资产证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