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冲突发生时,就只有争吵和指责吗?不,这一套沟通模式请收下

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人和他开诚布公地谈心。一个人尽管可以十分英勇,但他也可能十分孤独。

——海明威

 2020年以一个让人窒息的开端开始了,相信这是大多数中国人有生以来遇过的最寂静的新年了,这不仅考验全国人民的自律性,也考验了那些小别胜新婚的夫妻间的感情。

那些平时生活中都是异地的小夫妻,难得的见面总是你侬我侬,浓情蜜意。如今突来一场意外,将他们困在一起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有的夫妻感情更好了,但是有些夫妻却看到了对方平时没有展现的一面,觉得难以忍受,沟通起来也是互相指责,稍不注意就唇枪舌剑,硝烟四起。

在网上,已经看到很多网友撂下了话:“等民政局开门了,离婚!”


但是,也许他们没有意识到,之所以这样,并不是他们之间的爱情被生活磨灭了,也不是三观不合,而是沟通方式出了问题,让爱被蒙蔽了。

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就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沟通模式“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如果我们都能按照这种模式来说话和聆听,就能不带伤害地化解人际间的冲突,疗愈彼此内心深处的伤痛。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本人由于发展出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与方法,在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这种沟通模式不仅教会人们如何能在生活中获取幸福美好,还同时解决了许多世界性范围的冲突与争端。

一、诚实地表达自己

《法政先锋Ⅳ》中有这么一个场景:

赵彩兰最近找回了失散了二十几年的智障儿子邹浩,很是喜悦。有一天,她回到家,打开家门看见邹浩一边喊着“下雪喽”一边把面粉洒得家里周围都是,她怒起心头,抓着儿子一顿打骂,但是后来在浴室里回忆起小时候她帮儿子洗澡的场面,又心生后悔。而这时候又播放了儿子邹浩的回忆画面,原来他之前一直就很想和妈妈玩下雪的游戏,希望借此来哄妈妈开心。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是否也经常像赵彩兰这样,会经常感受到那些无端的愤怒与烦躁,以致于我们的情绪一度失控,爆发出来,与人争执。

这样的爆发通常带来的都是一地鸡毛,不仅会伤害亲子关系,夫妻感情,还会伤及其他的人际关系。

在《和打骂与溺爱说拜拜》中,推荐用“我讯息法”去帮助父母解决这种困境,也就是在当下,用“当……时,我感觉……因为……”这种表达格式来整理自己的想法与情绪,避免一时的情绪爆发。

而这种方法正是与《非暴力沟通》中“诚实地表达自己”的理念相合。

书中提出,愤怒的核心是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


好好地体贴自己,关切自己哪方面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专注于寻求方法去满足自己的需要,诚实地表达出来,向他人提出具体请求,那愤怒也就能自然而然消弭了。

联合国前秘书长汉马斯克德就曾经说过:“你越是留意自己内心的声音,就越能听到别人的声音。”

先把自己照顾好,才能去照顾他人。

二、关切地倾听他人。

德谟克利特说过:“只愿说而不愿听,是贪婪的一种形式。”

每个人都渴望表达自己,更愿意倾诉自己,但是却没多少人愿意好好倾听他人心底的声音。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种沟通模式不仅能用在自己身上,也可以用在他人身上。

仔细地观察别人的言行,感受别人的情感,体会他那些未能满足的需要,关切地倾听那些丰富生命的具体请求。


倾听他人,不仅能帮助他人疗愈身心,还能预防那些潜在的暴力,使谈话变得生动有趣。

在上面所提到的场景中,如果赵彩兰能体会她儿子邹浩的情感,好好倾听他的需要和请求,必然能理解之前他那种像捣乱一样的行为,是出于对母爱的渴望,那就不会选择愤怒的打骂。

但是,全身心地去倾听他人可不容易。我们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我们满怀痛苦地向他人倾诉我们的烦恼,通常会得到安慰和建议,但是我们的心情并没有变得好受一点,情绪依然泛滥。

我们需要的是他人能理解我们的感受,理解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


所以,当我们倾听别人的时候,不要急着采取行动,尝试去理解别人的感受和那些需要,然后适当地给予反馈,问一下:“你现在很伤心,是因为……是吗?”,帮助别人说出心底话,这才是一种有帮助的倾听。

三、结语

人类是一种群体性的动物,最无法忍受的就是精神上的孤独,因而沟通是必然的。

但是很多时候那些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说出口的评价等种种粗暴的沟通方式,会为我们的精神和心灵带来看不见的伤害。

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提出“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种非暴力沟通模式,就能很好地避免这种伤害,甚至能疗愈我们内心深处的痛楚。

最后一句,LOVE & PEACE!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冲突发生时,就只有争吵和指责吗?不,这一套沟通模式请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