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干杯,我随意

图片发自App

你是不是每当遭遇年节、聚会或者是因为工作时间需要喝酒的时候,就觉得是在赴一场劫难?

01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过年,在亲戚家的聚餐上,幼小的我看到长辈们用着小小酒盅,在席间推杯换盏,喝的似乎很高兴,因为不知道他们喝的是什么东西,很好奇,以为是什么琼浆玉露,需要用特制的小小器皿来盛。

在他们吃完出去送人的时候,偷偷的拿着酒壶,给酒杯里面倒了一点点,很兴奋,很期待的心情,觉得美味立即就要入口了,很神圣的抿了一口,结果是差一点将握在手中的酒杯扔了,火辣辣的味道,充斥了口腔,还不断向五脏六腑蔓延,连忙找水去冲,可是那种味道却一直留在了记忆里,让我对它生不起一丝好感。

那个时候,一直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要喝这么难喝的东西,而且还会喝的兴高采烈。

02

二十岁左右的我们,总是会被人教导,要学会喝酒,这是一种本事,是一种能力,一种在社会上立足的必需品。

一直都对此有所怀疑,不会喝酒的人就会活得低人一等吗?那么,如果一个人对酒精过敏的话,那么他用什么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越长大越明白,答案是否定的。

没有一条规律表明,会喝酒的人就比不会喝酒的人过得好。

有人会反驳,现实中很多人都是因为会喝酒,才喝出了很多朋友,同时也办成了不少事情。

对这一点很不认可,因为从来不相信,在双方谈判的过程中,没有利益的让步,喝酒可以喝到签合同。

解决一件事情,是多方努力的结果,并不是喝一顿酒就可以圆满的,你以为是喝酒搞定的事情,其实早在坐上酒桌之前就已经解决了,而喝酒只是一个形式而已。

03

为什么我们总是被教育着要学会喝酒呢?

因为流传已久的习俗变成了规则,酒桌文化便是一种规则,一代代的圈住了一群人。

除过真正嗜酒如命的人,其实每个人最初都是受害者,在行家里手的劝说下,一次次的醉倒,一次次的呕吐,一次次的酒醉心迷,然后在酒桌文化的熏陶下,踏进了那个劝酒的圈子。

在认同感的腐蚀下,用一句“其实都是为了你好”来教育下一个初出茅庐的人。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酒桌文化,是一个进去就出不来的笼子,用约定俗成的规则圈住了本心。

04

酒是一种助兴的东西,在亲朋好友的相聚中,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可以作为小酌的饮品,适可而止,随心所欲,点到为止。

最不喜欢的便是酒桌文化上的劝酒,挖空心思,找出各种理由,只是为了劝别人喝下一杯酒。

因为情面,因为关系,因为需求,喝酒喝掉了多少人的性命?

“感情深,一口闷”、“是兄弟不?是兄弟就干了”、“我干了,你随意。”打着所谓的感情牌,劝人喝下一杯杯穿肠毒药。

大家都知道酒喝多了会不舒服,也知道酒喝多了伤身体,那么为什么要劝酒?

因为既然都在一个圈子里,那么别人难受总是好过自己难受,别人受伤总是好过自己受伤。

劝酒劝出来的并不是感情,而是真正的疏离感。

你说感情深,所以就要一口闷,那么喝完了头痛难受便是你希望看到的样子?就是你所谓的感情深吗?

05

酒桌之上,有一个不合情理的地方,爱喝酒的人喝的是最少的,而厌酒的人却是喝的最多的,成为一个现实的笑话。

生活中,对酒完全免疫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是请远离那些不必要的酒桌,远离那些推杯换盏的酒桌文化。

你以为通过喝酒增进了双方的感情,其实只不过是你的错觉而已,你们充其量不过就是酒友而已,在喝酒的时候能够想起来陪酒的那个人,在长远的现实里它并不会影响什么,离开酒桌,不过是熟悉的陌生人而已。

你若喜欢喝酒,那么你干杯,我随意。

36.5°的我,想给你100°的沸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干杯,我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