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8.19立秋十三日//七言古风·写给关中四关之二:大散关(西)//立秋·秋景·秋意(十三)

     

      题记:关中四关是东潼关,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关。居其四关之中的地域统称关中。关中四大关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重要关塞,见证了过往血雨腥风、金戈铁马的岁月。

      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中国关中四关之一。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秦汉时期(前206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建兴六年)春,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散关是一个交通枢纽,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位置。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著有《书愤》其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七言古风·读史赏大散关咏怀二十二韵

君不闻,关中吊古大散关,时听铁马啸群山。

君不见,投身所据兵家险,报国方知帝业艰。

且把时空移位后,尽看草木引弓弯。

王侯将相烟波里,逝水流长再不还。

秦岭高,马不前,陈仓古道入云烟。

汉皇暗渡争天下,诸葛计穷五丈原。

徽钦二帝羞北顾,孤师浴血挽狂澜。

将军百战传捷报,铁马秋风大散关。

四海飘蓬感梦艰,千年白骨哭青山。

夕阳落,黄河闲,晓月飞霜大散关。

塞上风,吹泪眼,镜中衰鬓已先斑。

平生浩气吹难尽,醉洒豪情天地间!

收拢残兵居险要,将军浴血挽狂澜。

战鼓欣闻豪意迈,来年誓踏贺兰山。

关头静,鼙鼓鸣,古来悲壮至怀萦。

改朝韩信陈仓渡,保蜀吴璘箭寨横。

杀戮常,寒骨冷,饥荒交替息箫声。

边疆铁固谁坚守,伫马山前应祭兵。

千盘道,入云中,秦塞严关此最雄。

捍水南来常带怒,武乡北渡竟无功。

君不见,松根尚閟前朝雪,石洞时穿隔岭风。

君不闻,叹息宋人轻弃险,赵兴原上韔交弓。

历史沿革———

      大散关,亦称“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19.5公里处的清姜河岸。因置关于大散岭而得名(一说因散谷水而得名)。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遗址、范围为南起秦岭梁,北至二里关。

      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大散关设于西汉(一说散关之名最晚当始于秦代),废弃于明末。关址处立有“秦岭”石碑一块。在散关岭上的古散关关门遗址东面,立有“古大散关遗址”石碑一块。

      汉王刘邦采取韩信之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自汉中由故道出陈仓还定三秦,经由此关。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延岑引兵进入散关至陈仓。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张鲁,自陈仓过散关。蜀汉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散关围陈仓。

      公元1131年5月,南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宋于富平之战失败后,宋将吴玠收拾残兵, 屯据和尚原,刚立好栅寨,金兵已至原下。 有人劝吴移屯汉中,保住入蜀之关口,吴认为:“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果然打败了来犯的金兵。次年五月,金没立郎君及别将乌鲁折合,分两路入寇。没立出凤翔,折合自阶、成、凤州出大散关。当时,吴乏粮,故兵无斗志。吴与弟吴璘召诸将,以忠义相激励,并歃血而誓,使兵众感奋。乌鲁折合兵先至,在和尚原北列阵,宋军更战迭休,大败折合。这时,没立郎君正攻箭关,吴选兵奋击,使金兵两路不得会合,大败而去。十月,完颜宗弼(金兀术)自熙河移兵窥蜀,引兵众十万人,从宝鸡造浮桥渡渭来犯。吴派吴璘、雷仲等,将劲兵用“驻队矢”迎敌。并用骑兵断其粮道,共交锋三十多次,完颜宗弼中箭而败退。此役宋军大胜。

交通信息———

      沿宝(鸡)汉(中)公路行进至大散关下,宝鸡市内参加“一日游”乘旅游车前往。

战略地位———

      大散关因重要的战略地位,自古以来是关中四大门户(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之一。不仅如此,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到今,又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及普通老百姓游览之地。据传“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授《道德经》一卷。曹操过大散关留下了《晨上大散关》的诗。唐代王勃、王维、岑参、杜甫、李商隐等,特别是宋代陆游、苏东坡有关大散关的诗最多,影响也最大。如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等等众多诗句中都提及。伫立关址,纵目远眺,但见群山叠嶂,古木蓊郁,两侧的山峰如卧牛,如奔马,又像密不透风的天然屏障。大散岭下,清姜河激湍奔流。这里的自然风光特别优美。

        2021.08.19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勇//8.19立秋十三日//七言古风·写给关中四关之二:大散关(西)//立秋·秋景·秋意(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