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垒磊:孩子犯错能不能打

昨天发出了灵魂拷问之后,收到无数回复,“能”和“不能”基本各占一半,说不能的,多数理由是“打孩子代表了家长无能,没有其他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说能的,多数附加了条件“不能无缘无故,要让孩子知道因为什么犯错”。

听起来都有道理,那么孩子犯错以后究竟能不能打?

照着二三十年前的观念,“打”是一种非常正常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尤其是调皮的男孩子,我就是一例,被父亲从幼儿园打到初中毕业。很多人说“打”会造成这个造成那个,我就没有,我心理比较健康,既没有因此觉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没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更没有“以为有效,所以要将此法加诸自己下一代”的想法。

有人说那是你个例,对,是个例,可是世界上并没有谁能拿出确切的证据证明“打”和其他事情有什么必然的相关性,更不可能统计出相关数据,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不管“能”还是“不能”的案例,都只是个例。

有一种流行的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打是绝对不行的。

但显然这个“绝对”可以被轻易证伪,因为证伪“绝对”这个词只需要一个案例,而现实中证伪的案例肯定有很多,包括我,所以标题的答案首先是“能”,其次是怎么打(能打不是必须打,这个不要杠)。

昨天有一条留言深得我心,大体意思是“不该把打从惩戒的手段中分离开来”。

这就对了,打是手段的一种,它跟其他的惩戒手段并无本质上的不同。打是让对方感到痛,从而产生规避的心理,骂和其他手段也是如此,如果不该打,就不该骂,不该没收玩具,不该关小黑屋,不该不让出门,因为本质上都是让对方产生做了某事就得承受心理或生理难受的感觉。

我们所说的文明教育,其实是从理性上让某人真正懂得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的结果,然后让他自己做出取舍。

但现实中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

1.你知道做某事是对的或错的,但你的说理能力不够,说不清楚;

2.孩子的理性思维较弱,经历较少,无法接受“没有过负面反馈却要努力规避”的事情。

如果是1,显然你应该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但如果是2,你没有办法让一个没有接受过做某事的负面反馈的孩子真实地相信做某事会有相应的后果怎么办?万一这个负面反馈是很严重的、一次都不可尝试的呢?

惩戒是文明教育的补充,它不必然要跟文明教育对立起来,如果说文明教育是让人自己去权衡利弊,惩戒的作用就是给违反某种大家已经形成了“有道理”的共识的行为造成的后果加码,以便更好地让大脑加深规避做某事的条件反射。

强权力就是惩戒的核心,无论要对孩子施行怎样的惩戒,最终都会表现为你对孩子有生理上和资源上的优势,从而强行要求其服从。例如你对他在公众场合喧哗的行为用“收起他所有玩具”这种看似很文明的方式去施以惩戒,但若是他不配合,撒泼打滚跟你抢,你最终还是要使用强制武力。

一个家庭里,有强权力的那个人就是决定家庭走向的关键。

他用什么方式惩戒孩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有足够正的三观,有足够清晰的规则,以及是不是对所有家庭成员一视同仁。

如果孩子说谎要惩戒,而其他家庭成员包括他自己说谎就不用,这就是错误的引导方式,孩子会认为“我是因为打不过你,要依靠你吃饭所以你才欺负我”,这种反馈就会导向一种“欺善怕恶”的性格。

我还见过一些家长,他们制定好了某事不能做的规则,但在执行的时候有弹性,例如自己不高兴的时候就会严格执行惩戒,高兴的时候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就会让孩子觉得家长惩戒自己是为了发泄别处的不满,而不是这件事本身是不是真的绝对不能做。

所以纠结于“打不打”的,都搞错了孩子教育的核心,打有打得好的,也有打出问题的,同样,别的教育方式也一样有成功的,有失败的,重点是你给孩子传达的讯息是什么,当你自己有了一丁点的私心,有了一丁点的恶心,有了一丁点的逃避之心,有了一丁点的欺软之心,有了一丁点的怕麻烦之心,有了一丁点的虚伪之心时,孩子就会植入相应的心。

打是小事,种心才是大事。

(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蔡垒磊:孩子犯错能不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