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为何说“窄输入”是外语习得的最优路线?

在我们读英文书、看英文影视的时候,往往开篇是障碍最多的时候,因为对故事背景一无所知,或者对一个崭新虚构世界的用词用语很不习惯,看到这些词语没法立即反映过来它们所代表的事物。比如《Harry Potter》(《哈利波特》)中的Muggle(麻瓜)、Lord Voldemort(伏地魔)、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带着这些障碍进入书籍影视的世界,本来也是常态,等着后面慢慢消解就是嘛。

但是这些开篇障碍本质上并不算是语言技能不足带来的障碍,所以如果可以尽早去除掉,就会大大提升我们阅读和欣赏之旅的顺畅感受,无论是对思想内容还是对语言都能吸收更多。

此时往往我们会借助一些辅助措施,比如会先看看别人对这个故事的简介,对来龙去脉有个大致了解;或者多看几遍,有很多第一遍理不清的东西,看多了就理清了。

而今天要介绍的就是最自然、最不枯燥的减少开篇障碍的方式:窄输入。即,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只阅读或欣赏关于某个固定主题的外文材料;只阅读系列小说,而非单行本;只看连续剧,而非电影;只阅读同一个作者的书,而非不同作者的书;只阅读长篇小说,而非短篇小说。

著名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对于窄输入的好处,强调了几个方面:

1

对背景信息的了解对于理解故事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地名人名以及各种专有名称、人物之间的关系、社会大背景、相关历史事件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开篇之初最急于掌握的信息。在没有建立起这些架构之前,我们处于一种“茫然期”,对故事内容和语言技能的吸收都比较差。

尤其在一些出场人物繁多、线索繁多的书籍影视里,这种“茫然期”愈发的长,往往是需要耐着性子看更多章节后,才能渐入佳境,比如《The Lord of the Rings》(《指环王》)。采取窄输入路线,就不需要老是面对新的开篇,不需要反复经历“茫然期”,相反,大部分时间都是用于在一个领域深耕细作,这样做高效且收获良多。

2

每个作者有自己偏好的用词、用语方式。每个主题、每个故事世界,也几乎都有自己的一套“术语”。本文开头所述《Harry Potter》是一例,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A Song of Ice and Fire》(《冰与火之歌》)、《The Complete Sherlock Holmes》(《福尔摩斯探案全集》)、《Foundation》(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如果是非虚构书籍,那领域之分更加明显,相应的术语也就更“专业”。

一般开篇之时,遇到这些陌生的语汇,我们会比较多地停顿、反复琢磨、查字典,而一旦通过这些方式理解了这套“术语”或者作者的特色用语,那么之后的阅读欣赏就省了这个对字词的琢磨过程,将非常轻松地理解书中或剧中语言所表达的含义。

3

克拉申还重点强调了,在兴趣领域进行窄阅读,是对读者而言最有驱动力的方式。不过我想,克拉申这里可能混淆了兴趣和窄输入这两个因素的作用。窄阅读本身并不能带来驱动力的,只有兴趣才能带来驱动力。以后我也会详细谈谈兴趣的这种动力作用。

那么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窄阅读有没有用呢?还是有的。证据就是,众多写论文的研究生们,往往是在非兴趣的被迫情况下阅读某个研究领域的大量英语文献,尽管如此,效果也是不错的,越读越多,对该领域的了解成为强大的背景信息,相关术语也了然于胸,以致于他们拿起该领域一篇新的文献,就能以比旁人(比如一个不懂该专业的英语翻译)快得多的速度搞清楚这篇文献说的是什么。因此,理论上无论兴趣与否,窄输入都是比较优越的英语习得方式。

不过小朋友倒是经常能很完美地实现在兴趣领域的窄输入 ^_^ 因为有大量的动画片系列啊,比如《Teletubbies》、《Peppa Pig》、《Charlie and Lola》……一看就是几十、上百集的,妥妥的主题窄输入。


除以上几点外,小冰还想重点补充的是,除了帮助我们把阅读和观影的“开篇障碍”消减到最少程度之外,窄输入更能帮助我们获得有效的语汇重复!

在相同的阅读量下,窄阅读因为是约束在一个有限领域内,那么显然会遇到更多重复的术语及相关普通词语。这一点非常关键!我在【方法论】从大脑的记忆规律谈学英语 一文中就提到,记忆的一大关键因素就是要重复。而在窄输入中,你根本不用依靠机械重复来背单词,你只消读啊读,看啊看,然后就会自然而然不停地遇见“老朋友”,一次又一次的重遇,你想不记住它都不行。

那么,最窄的窄输入,其实就是一本书、一部电影反复看,看上几十几百遍,直到每一句都烂熟于心。不过,很少人能做到如此,因为这样到最后似乎流于单调了。但如果遇到“真爱”,无需催逼就自动如痴如醉地反复投入欣赏,那么最后的吸收效果一定不得了。

绝大多数人是喜新厌旧的,这没什么。相信我,努力地违背天性去枯燥学习是不人道的。利用同一主题或同一作者的窄输入方式,既能有效重复,又不耽误你接触新鲜素材,反而具有符合人性的优势。比如,每一次你在阅读和欣赏中重遇到“老朋友”,它基本都附带一个核心相同但细枝末节有种种不同的上下文环境,这对于大脑构建该语汇的语义网络非常有效。比单纯的单项语汇的机械重复要高效得多!这样的重复,达到一定次数后,语义网络越来越精确和庞大,你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应付各种现实生活情境,一点点线索就可能勾起你的语言记忆提取,方便你表达。

那么读者可能有一个问题啦:你老是在一个领域里窄输入,那遇到其他领域岂不傻眼了?这完全不用担心,很多语言技能都是可以迁移的,包括对语汇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的猜词能力、阅读分析能力等等。而且,你若不进行窄输入,那么不管遇到哪个领域,不都照样傻眼吗?

可取之道是,在一个领域里“深耕”好了,可以随兴趣或使用需求,转移到下一个领域再次“深耕”嘛!


那说到这里,又要吐槽一下众多英文教材了,为了显示教材的全面性,基本它们都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水果、动物、校园、旅游、购物……殊不知,这种完全违背“窄输入”原则的材料大全,只能让学生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真等到要讨论什么话题的时候,我们搜肠刮肚也吐不出什么语汇——因为根本就没深入一个领域过嘛。

所以,我们大多数人一路传统英语教学下来,学了很多大类词,比如“蔬菜-vegetable、肉-meat、衣服-colothes……”,好像学了这些词就足以保证我们能谈论相关话题似的。

但实际聊天中,不管是哪一种语言,我们需要用到的,是大量有具体所指的小类词,比如在饭桌上我们绝对不会介绍说:This is a kind of vegetable. That is another kind of vegetable.……此外,看见衬衫就喊shirt是不对的,因为女式衬衫是blouse;看见杯子就喊glass也是不对的,因为喝咖啡的马克杯是mug,喝茶用的是配小碟子的cup……

这些小类词,就是在窄输入中我们会大量遇到的词汇,也是保证我们能和人深入探讨某领域话题时的基本素材。

好,说到这儿,关于窄输入的好处应该是介绍得很透彻了:大量减少开篇障碍,大幅缩短茫然期,在窄范围内遇到更多重复,从而有更多时间用于纯然的吸收功力,纯然的享受。

试着窄输入几个月,你一定能感受到功力的明显提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方法论】为何说“窄输入”是外语习得的最优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