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爸

        不久前,我爸突然给我发了条微信,扫了一眼,转发的是一条新闻,标题就是父母朋友圈里最常见的那种,“如何了解自己的孩子...”。

      喜欢转发这种大众父母鸡汤文一般多是我妈,我爸亲自以信息的形式发给我这样的新闻,还是头一遭。我不禁点了进去。

        内容是段校园暴力的镜头,几个初中生面貌的学生在寝室轮流扇一个男孩儿的耳光。看完之后我很是震惊,比视频更让我震惊的是我爸后来接着问我,“你们学校没有这种吧?”。我们学校!?我暗想我现在都已经大三了,年龄都22岁了,大学怎么还会有打架这种低级处理问题的方式,就随手回了句“没有,都大学了谁还打架?”,然后聊天结束。

图片发自App

        直到最近我才幡然醒悟过来,我爸当时哪里只是在问我,大学里还有没有人打架,那是再问我大学里还有没被欺负的经历呀,是一个父亲对自己儿子的一种变了方式的关心啊,这份关心除却了他儿子的学历、年龄以及所有附加外界条件。

        那一刻,在他眼里我就是个会受到校园暴力威胁的孩子。他亲手发来新闻视频,正是因为里面受欺负的男孩儿,使他联想到了自己的儿子,以至于需要他亲口来问问方可宽慰自己的心。

        再回头看看我当时的回答,却是如此的粗糙潦草,就好像是在责备他从来记不住我的年级、年龄一样。一个急于关心孩子现状的父亲,非但没有得到儿子知心回应,那份关心反而遭到了质疑反问,父亲的心当时该是有多凉。我还傻傻的以为那天的聊天就那样结束了,现在看来,我可真是欠了我爸一句天大的对不起。愧矣,悔矣。

图片发自App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很少会有父子俩互致歉意的,我和我爸也一样。

        我跟我爸平时里话说的很少,甚至不及普通的父子间话多,造就我俩寡言的原因是我的童年缺少了他的陪伴。

        这种陪伴的缺失是被动的,小时候我们家里很穷,父亲偏又得了场大病,为了看病负了更多债。幸而后来父亲病愈,病愈了就该想法还清债务,那几年正好刚开始流行外出打工,父亲就决定出去闯荡一番。

        夫唱妇随,我爸出门“打天下”我妈也想“辅佐朝政”,我就被寄养在了大姨家,当时我才六岁,所以名正言顺成了第一批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一当就是好多个开学放假,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家庭生活条件慢慢有了改善,随之而来的还有我和父母的沟通距离跟常年不在身边的陌生感。

图片发自App

      童年父母陪伴的缺失是生活窘迫所致,所以我也没有因此埋怨过谁,一直试着去理解父母的不易,试着去掩盖与父母语言上的沟壑,但是却填充不了缺失了的真真实实的陪伴。所以过去种种,成了今天父子之间的不苟言谈。

        善谈与否,已不再是今天的话题,最重要的是我们各为彼此心里最牵挂的人,我的身上流淌着的是我父亲的血。

        曾几何时,当初哭喊着父母不要出门打工,想他们多陪陪自己的孩童,早已经长成了现在自立的模样;曾几何时,当初朗俊少年为家庭奔走,归来时已是鬓发苍苍。

        时间在走,事物在更替,而那亘古不变的是我们对幸福家庭的向往与付出。感谢你为我们家付出的青春,感谢你为我们家承受的来自生活的侵蚀,也感谢你用自己的一生为榜样对我的无言教诲。我想说,我爱你,这句话虽然还是像往常一样,不会当着你的面跟你告白,但希望能谨以此篇来昭告你对我的爱,如山。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