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6

《非暴力沟通》摘抄

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技术的进步最终被用来摧毁人类,那么,并非是暴行导致人类的灭亡,却是因为现代人的唯唯诺诺,缺乏责任感,毕恭毕敬的服从各种命令。我们所看到的悲剧和马上就要看到的更大的悲剧,并非是世界上反抗的人,不服从的人增多了,而是唯命是从的人,听话的人越来越多。”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不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不把事实与意见混为一谈。对大多数人而言,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将观察与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当我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例如“我觉得这并不公平”,“我觉得”换成“我认为”也许更恰当,细品一下。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感受的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话有四种选择:1,认为自己犯了错;2,指责对方;3,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4,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在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者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如果我们不看重自己的需要,那么可能别人也不会。实际上,直接说出需要,获得积极回应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对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1“情感奴隶”-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2“面目可憎”-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意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读至71页,共205页----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