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倒挂的英雄 天性的囚笼——莎剧《科利奥兰纳斯Coriolanus》观后

【所有图片均为多玛剧院《科利奥兰纳斯Coriolanus》视频截图,抖森翻译军团字幕,仅为交流,侵权即删】

《科利奥兰纳斯Coriolanus》

倒挂的英雄 天性的囚笼

——莎剧《科利奥兰纳斯Coriolanus》如何杀死一个战神


莎士比亚谁都听说过,所以反而很多人不想(敢)去触碰,那就像是文学界的一座丰碑,你不想去膜拜就绕道而行。如果不是抖森的出演,我也许会错过这部作品,如果错过了这份震撼,我会遗憾,那种天堂地狱间飙云霄飞车的体验,人生难得几回有。

这部莎翁晚年的作品,战争和政治舞台上,磅礴的个性和共性的大交响,乐音纷繁,余音入骨。只看了原著译文和几遍“翻译军团”的抖森版舞台剧视频,没有其他参照和对比,说不出什么道理是非,只说最直观的感受。

最先要说,这肯定是抖森迄今最阳刚的角色(哪怕同为莎剧中战神地位的国王亨利五世,也能看到谋略智慧与勇武的平衡以及细腻柔软的情感),应该也是抖森外形最壮硕的时期。这里几乎没有“软妹”的一星半点特质,哪怕是几次流泪也觉不出丝毫“软”味。用现在最流行的形容词,这角色是真心“狂霸酷炫拽”,他能将你带进多激情的天空,就能将你拖进多沉痛的地狱。

《科利奥兰纳斯Coriolanus》作战、授冠  

科利奥兰纳斯,这是孤身赢得一座城的勇士的尊号。十六岁上战场,二十七道伤疤,贵族出身的卡厄斯·马歇斯是古罗马战神一般的青年将领。这个战场上的超级明星,却拿不下平贱民众的一份仁慈。前一秒刚被推选为执政官,后一秒就被愤怒民众放逐出城。前一秒是为祖国洒尽血汗的英雄,下一秒就变成倒戈屠戮同胞的叛徒。这一秒还是势不两立的对手,下一秒就成为并肩奋斗的战友。这一秒还是节节高歌的胜利,下一秒就是身无立锥的惨败。就像麦哥在采访时对“政坛风云”的感慨,“发生了什么事?明明五分钟前都还好好的。”

的确,发生了什么?凯歌只唱到一半,英雄只完成一半,朋友只做成一半,命运遽然陡转,谁折损了矛戈,谁堵塞了血管,谁改写了命数,谁调转了棋盘?——这恐怕就是《科利奥兰纳斯》要说的故事,一个英雄怎会如此荒唐又如此必然地失速毁灭。

 别逼他们睡一张床。

反复无常的多头水蛇,腥臊恶臭的麻疹,啄食鹰隼的乌鸦,没能力统治又不甘被统治的大多数,几文钱就能被买来卖去的乞丐,只有在叛变内讧上保持了最大勇气的懦夫……这就是马歇斯对平民的评价,粗暴的形容词太多,完全能表达他全方位的深恶痛绝。

他的覆灭肯定和对人民的态度有关,但事实上,你很难说他的指责是信口雌黄。他见到了抢谷物的暴动,他经历了孬兵们的溃逃,他无法俯就这些不名誉、不勇敢、不聪慧、不得体的群众,并坚决认为这些人不配得到商议国政的权利。他爱国,爱的是国之荣誉,他憎民,憎的是民之卑劣。其实这两种东西都是触不到摸不着的,却是无法共卧一榻的天敌,就像米尼涅斯老爹对护民官说的笑话,“哦,他爱你们的人民,只是别逼他们睡在一张床上。”而这恐怕或多或少提示了两位优秀政治人才的护民官——如何挑拨科利奥兰纳斯和民众的对立情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逼他们睡在一张床上。

《科利奥兰纳斯Coriolanus》选举风波 

“投票权”就是这张政治的温床——穷人的麻醉剂,统治者的烟幕弹。马歇斯的逻辑惊人地简单:论功行赏,功劳换权利,无功者无发言权。他的思维很可能就是今天的“法西斯”,不过可悲的是,“法西斯”也是政治的一种,这位被扣上“独裁”帽子的贵族青年,却误把政治当成了“习惯”,并坚决认为这是装腔作势的“坏习惯”。

作为两个阶层的缝合针的护民官——玩弄权谋的精明政客——他们做的不是弥合裂缝,而是扩大矛盾。只有撕裂的布才需要缝衣针,越大的裂缝,针的重要性(权利)越大。于是就在这样断锦裂帛的背景音中,军事学霸政治学渣的马歇斯就像被点着胡须的怒狮,雄赳赳气昂昂地一头栽进了为他挖好的荆棘大坑里。

马歇斯的洁癖和狂妄注定他守不住“和平”这张床,因为鹰隼无法栖身鸽笼,更遑论向穷人“讨要”执政权。老实说,他败得不冤,他把治国当成了杀敌,说不通就挥刀砍,在战场上这叫勇敢,在元老院就叫叛乱。

所以,这位举着橡叶冠的英雄败在了同胞的口水中,一瞬间失去城邦家园。

《科利奥兰纳斯Coriolanus》 放逐

 将倔强(骄傲)进行到底。

如果从凯旋到被放逐,科利奥兰纳斯都是一个因脾气火爆、性格率直(“嘴长在心上”)而被政客构陷的受害者的话,在流浪落魄之后投奔死敌——安息城的奥菲狄乌斯——就算得上科氏的独家创举了。从功高盖国到被驱逐流放,从含冤流放到投敌叛国,从投敌叛国到杀回祖国,这神奇的圈,这血腥的归乡路,不是每个人都能走出来的,于是到这里,这个人物才真正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

是的,个体,完全从普罗大众中独立出来的一条孤龙。马歇斯是孤独的,总是在独立完成一些壮举,包括一个人杀下一座城,包括一个人对抗一个国,他的爱让他有多勇敢,他的恨就能让他有多危险。天性是他的自带毁灭装置,这个人就像一颗炸弹,生命的所有能量都用来保护和摧毁,不留中间地带。他置身于被他毁灭的地方,来向他曾经保护的地方开战,他找来自己的死敌作为自己的盟友,结局可想而知——这个人身上的神性和魔性,嗜武和天真,都让人触目惊心。

《科利奥兰纳斯Coriolanus》 死敌的表白

我愿意设想来到奥菲狄乌斯家里的马歇斯确有求死的决心,让一个自己尊敬的对手结束自己流亡的命运,像他的政治情商一样,他不是一个太高明的赌徒,他用一条命去赌一口气。奥菲狄乌斯的戏码非常微妙,哪怕他和马歇斯的联手有八分出于利用,恐怕也有两分出于真爱。他炙热得让人肉麻的表白,拥吻,赠战衣,分兵权,让人看到一个“死逼黑转老残粉”的节奏。但是谁都知道恨是日积月累,爱是稍纵即逝,而妒忌,可让所有蜜糖变成砒霜。

于是,对人性一窍不通的马歇斯,始终坚持用生命追寻自己的光荣,在祖国践踏他的荣誉后,他不惜叛国也要拿回,他的骨子里没有家国观念,只有自我意志,当一个人可以为了骄傲,倔强到这个地步,你也不得不佩服他。——当然,如果他就这么顺利完成从战神到狂魔的蜕变,也许就是一个不值得讲的故事了。

《科利奥兰纳斯Coriolanus》 死敌联手

 母亲,看看你都干了什么?

“哦母亲,你为罗马赢得了一场幸运的胜利。”

没人能体会马歇斯说出这句话的心情,但在这里他是有一颗心的,金石之心唯一的柔软缺口被母亲握住,拉响了他毁灭的号角。他知道在这一刻里,他失去了所有立身之地。就像之前暴民的戏谑:“他立下赫赫战功只是为了讨好他的母亲。”就像之前他对母亲自嘲般的许诺:“我要当一个执政回来。”不管在癫狂的路上走了多远,母亲是唯一能把他拽回赤子状态的绳索。

和父权不同,母权是一个更加持久柔韧的锁链,无法像对抗父权的硬碰硬,在和母亲的角力中,男孩永远也无法变成男人。

伏伦妮娅,这个刚毅又野心勃勃的母亲,这个战神的经纪人,她启动了一台百战百胜的战争机器,最后又亲手抛空这台所向披靡的战车上的燃料。

“哦,母亲,母亲!看看你都干了什么?”这是马歇斯最后的悲泣,在母亲咄咄的责难声中,在母亲加冕庙堂的光环中,他折断了心中利刃,无法为光荣而活,无法为仇恨而战,背叛了祖国,背叛了盟友,最终背叛了自己的大将军,科利奥兰纳斯,行至末路。

《科利奥兰纳斯Coriolanus》 哦,母亲

我不想去揣度伏伦妮娅是真不知道他将会害死自己的独子,还是已经权衡了国家和个人的利益,甘愿牺牲这个再也做不了执政官的逆子。她曾是世界上最骄傲的母亲,也曾是世界上最悲伤的母亲,但这一刻,她成为世界上最凶残的母亲。当爱变成武器,哀莫大于心死。也许马歇斯在母亲胜利的那一刻已经死去,当他在暴怒的奥菲狄乌斯面前抛下钢刀束手就擒时,他只是默认了这个结局。

被倒吊的英雄回归到他的孤独里,回归到他一再被抛弃的孤独里——没有士兵同他冲锋,没有民众听他呼号,没有贵族陪他放逐,没有亲人助他复仇,没有敌手的人也没有朋友。

从第一次出征,第一次杀戮,第一次戴上橡叶冠,命运就开始织就牢笼,每一条路口的选择,每一次转身的方向,从不按命运指画翻牌的人,输掉了手中最后一张王牌。

《科利奥兰纳斯Coriolanus》结局

如果莎剧《亨利五世》(包括《亨利四世》中的哈尔王子)讲了一个最伟大的浪子回头、赢得了最悬殊的以少胜多战役的正能量故事,那么《科利奥兰纳斯》讲的就是一个无法回头的、最残酷的、以多胜少的负能量故事。


2014-09-08 / 23:45

Pool于成都中秋不见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剧评】倒挂的英雄 天性的囚笼——莎剧《科利奥兰纳斯Coriolanus》观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