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100《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孙中山

大名鼎鼎的“国父”孙中山,早年在西方留学,是受过近代科学正规训练的医生,其自然科学和一般西方文化知识远远的超越了同时代的许多对自然科学一知半解的先进知识分子。这对孙中山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都有很大影响。

他接受了达尔文的学说,认为进化论的出现是人类思想中的重要变革。才确信世界处于不断进化发展的状态中,是一个持续的自然历史的过程。他把社会历史同样看作是发展过程。他的认识论是知难行易学说。简单说来就是:行在先;能行便能知;知比行难;知是为了行;行来核证知。他强调了要总结经验成为真知,所以能如此是由于他的一生的革命实践不断遭到严重失败的缘故。他在失败中不断总结,不断认知。

孙中山忽视了认识对于生产斗争的依赖关系,片面强调了比较狭隘的科学活动的作用,因此孙中山就把人民群众单纯的看作是“实行家”,不了解正是他们的社会实践才真正是“知”的无限丰富的源泉。

在他的三民主义中,其实他最看重的是民生主义,他认为民生是社会进化的重心。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家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但是人们之间的利益是有矛盾的,他们之间进行着斗争,这是孙中山的“生存问题”所撇开了的。

在政治上,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的忧国忧民是毋庸置疑的。他的革命实践不断失败却又不断重来,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历程。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严格的从理论意义上来说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范畴,不同于章太炎等人的中国传统封建观念。民族主义并非是遇到不同种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拿不同种族的人来躲我民族的政权。后来面对辛亥革命后出现的一些思想的歧路,他还提出了各族人民在一起的中华民族的概念。之前是反满的,后来愈来愈朝着反对帝国主义的方向前进。在新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做了多方面的揭露,其中特别强调了帝国主义用政治力和经济力征服中国的问题。他把民生问题集中在反帝的民族主义上面,民族主义仍然是三民主义之手,国家的独立是压倒一切的革命首要任务,他的目标是为了建设一个独立富强的中国。他用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来解释和规定他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反帝国主义的民族自决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大体一致,但世界观和理论基础并不相同。

他很关注中国人民的苦难,看到在帝国主义的压迫和政治经济的侵略下,大家都是贫民。宋庆龄说孙中山是从民间来的,他生于农民的家庭,他下定决心认为中国农民的生活不该长此这样困苦下去。对于资本主义,他认为资本是无罪的,要达到的只是资本家。

在土地问题上孙中山是非常重视的。嗯,他把自己的选择叫做“社会主义”。他认为中国当时还没有大资本家和显著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以只要通过土地问题的解决,便可以直接实行社会主义,“预防”资本主义的祸害。但是在派别繁多的西方社会主义学说中,孙中山都都选择了打着社会主义招牌的资产阶级土地国有论者亨利乔治。马克思曾在《哲学的贫困》中揭示了资产阶级土地国有论的阶级本质,指出这是工业资本家对地主怀抱的仇恨的率直的表现。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理想并没有真正实现。咱社会上曾得到的只是冷淡和灿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反动派打击和阻挠他资产阶级冷漠和不支持他农民阶级不了解他。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中国革命的纲领,孙中山得到了共产党的拥护和支持。

就历史意义说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是世界上最邻近马克思主义的最后一种的空想社会主义。

这是孙中山与社会主义的渊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95/100《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