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不能让人自由,自爱才能。

天最有看到的最有启发的一句话是:

自律不能让人自由,自爱才能。

作者写到:这是不久前她对一个闺蜜说的话,闺蜜在朋友圈立了减肥的flag,没坚持几天,就吃了一大盘烤串,然后很自责的问作者。

闺蜜:为什么你这么自律,为什么自己吃不了一点苦?

作者:你为什么要逼自己减肥?

闺蜜:我想告别肥胖的自己。

作者:你看,就像有人逼自己早起,想告别贪睡的自己,逼自己社交,想告别内向的自己。你发现没有我们自律的原因是出于对自己的【否定】。我请问,这种自律能坚持多久呢?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靠自我靠自我批判来提升的,任何事,我们都能找到自我批评的地方。

我们批评自己工作不如别人;我们批判自己稿子写的不够好;我们批判自己性格不够豁达等。

那种感觉,就像是我们每次拿鞭子抽自己一顿,然后咬着牙重新开始。这种苛责,的确会让我们看起来有些些的提升,但是冷暖自知,它消耗了太多我们的情绪。我们失眠,抵抗力下降,疲惫,这不是自律,这是自虐。

心理学家埃利斯说:

你只是一件事没做好,但并不代表你这个人不行,学会无条件接纳自己。

《少有人走的路》书里写到:

要把爱和自律结合在一起,你的爱越深,自我完善的程度也就越深。

是啊,自律的前提是自爱!

我们应该试着学会在心里拍拍自己的脑袋,允许自己晒太阳,允许自己发呆;事情做成了,我们就大声说一声:我可真棒啊;健身时,也不要跟自己说:你的身材松松垮垮,还不去健身吗?而是跟自己说:如果肌肉线条更紧实,就会更好看,还会有更好的体质去工作,去创造美好生活。

当然,如果今天很累,不想去健身也没关系,好好睡一觉,渐渐地,我们会发现,生活并没有因为这种纵容而垮掉,反而冒出源源不断的动力,去把自己搭建的更完善。

以上是作者的描述,看完,有3个启发:

启发1:看见自己,看见改变后那个更好的自己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写的是《这是我试过的最有效的自律方法论》(点击可读),写的主要内容是,想自律,先维持原样,该刷剧就刷剧,该游戏就游戏,该抽烟就抽烟,该躺平就躺平,维持原样1个星期,唯一的要求是要训练自己【看见当下自己】的技能,比如玩游戏时,看见自己在玩游戏。两个星期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一种被偷窥的感觉,就是很不爽,很烦躁,很自责的感觉,甚至是越来越鄙视自己的感觉。

这样的心法训练为什么能够让我们自律,因为我们的良知会告诉我们怎样改善,从而变得自律。

而结合这次的启发,我觉得可以两者结合,更好的去帮助我们达成自律:看见自己,看见改变后那个更好的自己。

启发2:戒烟更好,还是非吸烟者更好?

作者的描绘让我联想起了我自己时常写到的一个例子,对于想戒烟的人来说,最好的戒烟心法是告诉自己:我是一个非吸烟者,成为非吸烟者我可以节省很多钱,我的身体可以更健康,我的寿命可以更长,周围的朋友还会更愿意和自己相处……

但如果你戒烟的心态是:我要【戒】烟,那自我的心理暗示就变的完全不一样,因为【戒】意味着要牺牲自己的习惯,要牺牲原本愉悦的吸烟体验,意味着在否定自己。

“戒”烟更好,还是非吸烟者更好?相信答案一目了然。

启发3:类比思维

忘记最近是听了哪本书,还是某个课,有专家提到类比思维的重要性,当下很受启发,并决定要养成自己的类比思维。但实际上,自己并没有真正的用好这个思维。

因为戒烟的例子,很早之前就时常写到,但从来没有去类比到其它事情,真正能把烟戒掉的人我们称得上他是自律的人,“戒”烟心态是在否定自己,“非吸烟者”心态就是在“自爱”。

触类旁通,说的就是类比思维,很开心自己当下能联想起戒烟的例子,并训练了自己的类比思维,这种自己“悟道”的感觉很爽。

时常训练自己的联想能力和类比思维,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那种“爽”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律不能让人自由,自爱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