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生娃”“不,我不想”

  “生娃不仅是家事更是国事”    ——那你有想过娃的感受吗,没有,你只想着你自己。

这变幻莫测的时代。

作为赶在计划生育前生下的90后,经历了妹妹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在大街上被人拉去派出所交罚款,以及当计划生育的人来家里检查时躲在厕所里的恐惧。那时的人们大概没有想到十几年后的今天会设立“生(ru)育(yang)基(mao)金”这样的东西:

图片发自App

只有生了二胎,你才能把上交给国家的钱给拿回来,要不你就退休再把钱还给你。(为了把上交给国家的钱全都拿的回来从现在就开始健康养生争取多活几年。)

有人说这是当年计划生育留下的弊端。当然往大了看,当年的计划生育还是有可取之处的,我也不敢自居上帝视角用现在的角度去评判当年的政策。但国家似乎没有想到中国人也会有不想生孩子的时候,人口老龄化加剧,放开二胎政策带来的一波生育热潮也将过去。随着信息传播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提升,90后们越来越意识到孩子,不只是生出来那么简单,看到国家接连放开三孩,到不限制生育的官媒文,大部分年轻人们的内心毫无波动甚至还有点想笑。

清楚认识到自身有无足够的能力去承担多一份责任,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新生命的负责。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河童,在生产时父亲会朝着母亲的阴道向未出生问道“你愿意出生在这个世界吗”,还未出生的河童答道“家族的精神病很有可能会遗传给我,所以我不愿意”,那么产婆就会朝母亲的肚子打一针,那么母亲的肚子便会瘪下去。

当然了,虚构只是虚构,人类的小宝宝怎么可能还会回答自己想不想出生。但设身处地的站在那么新生命的角度,出生以后成长的过程,自己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呢。现如今房价,生活,都已经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了,还能给孩子好的生活水平吗?

有人说了孩子嘛,穷有穷养,富有富养。但现在不是上个世纪,不是有口粥喝就可以生活下去的时代。那是生存,不是生活。

又有人说了现在的年轻人们不愿生孩子,是在逃避责任。

但我想,我们更清楚什么是责任。

“你知道生孩子有多痛吗?”

品一品这位刚生产完半个月的博主的控诉。


图片发自App

生育对女性的痛苦不是一点半点。生孩子的时候,躺在生产台上,疼痛让你顾不得形象顾不得矜持,喊得歇斯里底,头发涣散,说不定还会生到脱肛,才能清醒的认识到人终究也只是动物。生个孩子比作在鬼门关走了一回一点也不夸张。遇上好老公好的公公婆婆还好说。就怕世界之大自己就是倒霉的那个,生出来老公不照料不陪伴,万一遇上个重男轻女还得给你脸色看,怪不得会有产后抑郁这种心理疾病。好不容易死里逃生还得受这等气的话,还生个毛毛球。如果不顾个人意愿,为了拿回原本就属于自己的钱而去多生一个,对女性而言,是一种灾难。

就算孩子出生了,这魔幻的世界有可能会让你遇上毒奶粉,假疫苗,这也就算了。更可怕的是,成为一个时代的牺牲品。

一小部分80后,大部分90后都是独生子女,结婚以后要照顾赡养四个老人不说,还多两个孩子。光凭两人要负担起四位老人平时的赡养支出,还不敢生病,病不起,还有两个孩子的教育支出。除非你是富翁,但我们大多数人只是普通人,就这样还想过上轻松一点的生活,还想享受生活,太难。

在历史的车轮面前,国家走错的是一段路,但搭上的是那个时代人们的一生。自己成为时代的牺牲品,政策不把人当人看,计划生育叫你不准生怀了也要抓起来打掉,不到20年的光景,叫你生就是有的是办法让你生。

生不生,生多少,不由得你。

反观瑞典如何鼓励生育:每个在瑞典出生的孩子,到孩子16岁之前每月都可领取现金补贴。休产假者可领到之前月收入的80%。虽不必模仿照搬他国,毕竟如果我国这么做的话很快财政就可以破产了。但鼓励生育和惩罚不生育两者之间,不可以选择前者吗?如果说当年计划生育多生要交罚款,那么在将来是不是不生也要交罚款?

对政策失望至极,还敢生娃让国家割一波韭菜?

新闻传播学中有个词称之为决策气球:当政府部门尚不敢肯定某一政策动议能否得到支持时,他们可能试探性地向媒介透露这一动议,目的在于试探民意。这种试探性地公布政策动议,被新闻传播学者孙旭培教授称之为施放“决策气球”:“它是在某个公共问题已经形成并有一定的政策诉求后,有关部门在考虑相关政策制定与否、该如何制定时,尽可能广泛地听取舆情民意的一种试探性方法,具体做法是通过新闻媒体传播有关信息,以激发利益取向不同的公众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所幸这篇二胎文章只是建议而不是正式提案,对人民大众放出这样的试探,已经引起了一片哗然,我也仅以我的一点微薄的力量,发出反对的声音。

最后, 如果每一个小宝宝都是排着队等待降临人间的天使,在给社会带来生产力和满足人们做父母的心愿的同时,我想他们出生前的心愿是:

“祈求我不成为父母过于沉重的负担,今生能健康成长,幸福一生。”

作为迎接新生命的社会环境和个人,都应该为此都做好准备,才有底气嚷嚷“生娃创造生产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想生娃”“不,我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