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小菜老人背

 



我们这个小县城有一个最大的早市,称之为--山上。


市区北边有一座青屏山公园,通往公园的路坡缓悠长。


一年四季365天去公园晨练和闲逛的人络绎不绝,便自发形成了一个最热闹熙攘的市场。


所谓市场也不过是路两旁的摊儿而已。一应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只有不想买,没有买不到。


我一直觉得山上是一处非常温暖包容,极具人情味的商业场所。


在这里随处可见摆小摊卖菜的老人。


他们可能能力欠缺,便只能卖自家种的当季蔬菜。


没有城管来查营业执照,没有大菜贩欺行霸市,更没有同行之间排挤打压。


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都能得一叶扁舟避身。

这个早市由来已久,附近的居民特别多,需求是无限的,路两旁的位置却是有限的。

卖菜的老人一般都是早上三四点钟出发,从县城附近的乡下过来,凌晨难有交通工具。一根扁担两个筐,迈开自己的两条腿来到这里。

开始一天唯一能有收入的时刻。老人的菜都是自己种的,农村一般还能有点自留地,种一些当季的时令蔬菜。一般都是青菜和鸡蛋多一些,好种又好卖。

老奶奶挎着小小一篮子的柴鸡蛋,耐心焦急地等待顾客上门,一个个鸡蛋莹白似玉,更像是老人对生活的期待。

老爷爷的生菜水灵娇俏,个头不大,携一身晨露候着买主。

还有一对老夫妻推了小车,上面摆着小茴香,奶奶笑着跟顾客介绍“回家烙饼放一些可香了!”

相比大菜摊上那些漂亮的大棚蔬菜,他们的菜卖相确实不好。黄瓜和青椒都是弯曲的,茄子大小不一,甚至会有虫眼。

红薯茎叶比较短,被辛勤的老人一把把用小绳子捆得好好的,码得整整齐齐。

盛夏时会有薄荷叶,老人将它们均匀的装在小袋里,任君挑选,一袋只需两块钱,就能把最醇厚的清凉带回家。

花椒成熟的季节老人们同样运用此法,一袋袋量足味正。只要有需要,我一般都会光顾这些老人的菜摊。

一般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不懂得营销。买完了青菜从来不多问一句“姑娘,今天的辣椒不错,刚摘的要不要来点?”

我每次都备好零钱,他们是不懂微信支付的,甚至智能手机也不会使用。这种最原始的商品交易会让我觉得特别舒服。

并非我觉得他们一大把年纪出来挣钱不容易,而是他们的菜让我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特别像小时候爷爷奶奶在菜园里种的那一片绿油油。

老人出来卖菜,确有一些是为生活所迫只能自食其力赚些贴补,也有一些是在家无事,每天出来卖菜当个乐趣。

他们跟那些名副其实的菜贩相比简直没有竞争力,也有人看不上卖相而不买,所以老人的生意比较清淡。

但是这并不减淡他们每天凌晨天不亮就步行出来卖菜的期许。

自食其力也好,当个乐趣也好,他们的行为都坐落到卖菜这同一件事情上。

小地方的农民淳朴仁厚,一辈子靠土地为生。人老了渐渐追不上社会和后代人的脚步,便只好再回到一生哺育自己的土地上。

老有所依,依得不过是自己地里的一把小青菜,一个温热的鸡蛋而已。

农民哪有那么充裕的经济保障,老了老了还是得自食其力。

或者是一生勤劳的身骨不允许在还能动唤的时候就安然颐享天年。

老人的余热挥洒在自家田间地头里,还有这处温暖的早市中。

每天不多的经济收入总会被小心翼翼的放进衣兜深处,一份慰藉安然入怀。

脚步颤巍带来的青菜依然翠绿,收入微薄却不曾间断过每天的劳作。

愿你们身姿矫健,每天气的比日出早,早市上永远有你们的身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野小菜老人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