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提高职业能力的培养过程。
1.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按照学院制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组织实施。毕业设计(论文)应结合职业技能标准、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和工作实际,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明确内容与要求,鼓励学生在就业岗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应使学生受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实际工作中各环节的初步训练。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以巩固、扩大、深化所学知识。
3.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初步掌握专题调查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学会正确查阅、收集、分析整理文献资料,并进行设计、计算和科学实验的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使他们在解决工程问题中具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
1.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结合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实际,真题真做。在内容要求上,要明确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与培养创新能力所占的比重,课题的设计难度要适中,使学生在规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时段内,能满负荷地工作。
2.毕业设计(论文)原则上每生一题,多人一题的情况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和侧重,并在设计(论文)成果中得到具体反映和体现。
指导教师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应引导学生以科学、认真的态度进行设计,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水平和质量。
1.指导教师原则上应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含外聘人员)。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不能单独作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2.积极鼓励聘请校外专家担任指导教师。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和质量,应加强对指导教师的管理。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易过多,理工科类专业每名教师原则上8—10人,人文社科类专业每名教师原则上10—12人。
3.理工科类专业指导教师应根据所选课题拟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400字以上)及设计各阶段的设计要求和日程安排,并于毕业设计开始一周内发给学生。人文社科类专业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成好写作提纲(400字以上)并确定各阶段的写作要求和日程安排。
4.指导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资料和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反映了毕业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因此要求学生以积极认真、严谨求实的态度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为此,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提出以下要求。
1.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
2.论文要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测试数据完整、结论明确;
3.毕业设计说明书与图纸,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要求,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必要的计算、技术分析、图纸、参考文献。毕业论文应包括:标题、目录、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理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需八千字以上(不包括程序清单和图纸)。人文社科类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需五千字以上(不包括程序清单和图纸)。
4.论文要求统一格式(正文用A4纸、宋体、小4号字)、统一封面,打印装订成册、一份,于答辩前一周交系部。
正式答辩要求学生按事先准备的答辩提要,主述设计论文的指导思想、思路、依据及结果,主述时间为10-15分钟。指导教师不参加本人指导学生的答辩。
六、毕业设计成绩评定
毕业设计成绩由开题报告成绩、中期考核成绩、论文成绩、答辩成绩和态度与表现五部分组成。各部分成绩按10:10:40:30:10的比例组成,总成绩采用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制。
1.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包括整体设计方案和最后所要达到的目标;对设计方案进行科学论证,说明其所具有的可能性、科学性及先进性;说明课题实现所需要的技术环境及相应的软件工具;你所承担的具体设计任务和要求;毕业设计课题的具体进度安排;方案论证、文献综述和进程计划。
参加毕业设计的学生均应提交报告。由各系部组织开题报告的审核,成绩由评审小组给出。
2.中期考核
学生以书面形式汇报课题完成情况,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进展情况评定成绩,对未达到要求的学生提出警告。系部负责组织安排中期检查。
3.论文
论文成绩参照我院《毕业设计成绩评分标准》由指导教师给出初评分,再由答辩考评组终审评定。
4.毕业答辩
毕业答辩分是评审小组成员所给的平均分,答辩成绩按比例折算后低于18分者视为毕业设计未通过,须参加两周以后由系部组织的重新答辩,补答辩仍未通过者,按结业处理。指导教师不允许参加本人指导的学生的答辩。
5、态度与表现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态度、平时表现和出勤评定成绩。
6.毕业设计时间不少于10周,毕业设计总成绩一般应符合正态分布。
指导教师应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组织学生到有关厂矿、科研或企事业单位进行针对性的参观、实习。通过实习,使学员了解与题目有关的实际生产情况,搜集所要的资料和数据,了解国内外有关科技现状和动态以补充和扩大知识面,在此基础上考虑初步设计方案。学生在实习中的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应在指导教师的评语中有所体现。
毕业设计成效如何是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的检验,为此学院将高度重视,于毕业前一学期成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和毕业设计指导委员会,对下一学期的毕业设计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1.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按照学院制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组织实施,由软件学院和各系负责管理与实施,实行院系两级质量监控。
2.软件学院负责相关制度文件的制定;拟定学院毕业设计工作总体进度安排;完成学院毕业设计工作的自查报告和工作总结。软件学院和各系负责毕业设计学生资格的审查;召开学生座谈会,搜集意见;做好各环节质量检查。
3.系部要按照毕业设计工作的程序规范认真执行,充分重视设计课题的选题,指导教师的选聘,设计过程的具体组织实施及管理,毕业答辩的组织。结合不同专业特点,进一步制定毕业设计要求细则,对各环节有检查措施。
4.指导教师对保证毕业设计的水平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应每周指导学生一次,每次活动内容、学生出勤等要做好记载,检查设计进度和设计质量。在指导中应对学生从严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和独立创新的精神。答辩前要指导学生预答辩。
5.学生应自觉、认真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各阶段任务,按时出勤。凡态度不端正,缺勤达到规定指导次数40%以上者,教师有权中途停止指导,该生以无故不参加毕业设计处理,取消毕业设计成绩,不准毕业。
附件1
(仅供参考)
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和做科研开发工作一样,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毕业设计论文应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能反映出作者所具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毕业设计期间,尽可能多的阅读文献资料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为毕业设计做技术准备,另一方面是学习论文的写作方法。一篇优秀的论文对启发我们的思维,掌握论文的写作规范很有帮助。
论文的写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下面仅对论文中的几个主要部分的写作方法提出一点参考性的意见。
前言部分也常用“引论”、“概论”、“问题背景”等做标题,在这部分中,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
首先要阐明选题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选题需强调实际背景,说明在计算机研究中或部门信息化建设、管理现代化等工作中引发该问题的原因,问题出现的环境和条件,解决该问题后能起什么作用。结合问题背景的阐述,要使读者感受到此选题确有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确有研究或开发的必要性。
前言部分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选题实际又有新意,意味着你的研究或开发方向对头,设计工作有价值。对一篇论文来说,前言写好了,就会吸引读者,使他们对你的选题感兴趣,愿意进一步了解你的工作成果。
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或开发都是有学科基础或技术基础的。综述部分主要阐述选题在相应学科领域中的发展进程和研究方向,特别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通过与中外研究成果的比较和评论,说明自己的选题是符合当前的研究方向并有所进展,或采用了当前的最新技术并有所改进,目的是使读者进一步了解选题的意义。
综述部分能反映出毕业设计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首先,反映中外文献的阅读能力。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同行的研究水平,在工作中和论文中有效地运用文献,这不仅能避免简单的重复研究,而且也能使研究开发工作有一个高起点。
其次,还能反映出综合分析的能力。从大量的文献中找到可以借鉴和参考的,这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对同行研究成果是否能抓住要点,优缺点的评述是否符合实际,恰到好处,这和一个人的分析理解能力是有关的。
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好一篇毕业论文,必须阅读一定量(2-3篇)的近期外文资料,这不仅反映自己的外文阅读能力,而且有助于论文的先进性。
在明确了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文献综述后,很自然地就要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在写作方法上,一是通过比较显示自己方案的价值,二是让读者了解方案的创新之处或有新意的思路、算法和关键技术。
在与文献资料中的方案进行比较时,首先要阐述自己的设计方案,说明为什么要选择或设计这样的方案,前面评述的优点在此方案中如何体现,不足之处又是如何得到了克服,最后完成的工作能达到什么性能水平,有什么创新之处(或有新意)。如果自己的题目是总方案的一部分,要明确说明自己承担的部分,及对整个任务的贡献。
前面三个部分的篇幅大约占论文的1/3,主体部分要占2/3左右。在这部分中,要将整个研究开发工作的内容,包括理论分析、总体设计、模块划分、实现方法等进行详细的论述。
主体部分的写法,视选题的不同可以多样,研究型论文和技术开发型论文的写法就有明显的不同。
研究型的论文,主体部分一般应包括:理论基础,数学模型,算法推导,形式化描述,求解方法,计算机程序的编制及计算结果的分析和结论。
要强调的是,研究型论文绝不是从推理到推理的空洞文章。研究型论文也应有实际背景,也应有到企业和实际部门调研的过程,并在实际调查研究中获取信息,发现问题,收集数据和资料。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富有创建性的结论。
技术开发型的论文,主体部分应包括:总体设计,模块划分,算法描述,编程模型,数据结构,实现技术,实例测试及性能分析。
以上内容根据任务所处的阶段不同,可以有所侧重。在任务初期的论文,可侧重于设计实现,在任务后期的论文可侧重于应用。但作为一篇完整的论文应让读者从课题的原理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关键技术以及性能测试都有全面的了解,以便能准确地评判论文的质量。
论文主体部分的内容一般要分成几个章节来描述。在写作上,除了用文字描述外,还要善于利用各种原理图、流程图、表格、曲线等来说明问题,一篇条理清晰,图文并茂的论文才是一篇好的论文。
对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测试数据是不可缺少的,通过测试数据,论文工作的成效就可一目了然。根据课题的要求,可以在实验环境下测试,也可以在工作现场测试。
在论文中,要将测试时的环境和条件列出,因为任何测试数据都与测试环境和条件相关,不说明测试条件的数据是不可比的,因此也是无意义的。
测试一般包括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功能测试是将课题完成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子系统)或应用系统所要求达到的功能逐一进行测试。性能测试一般是在系统(子系统)的运行状态下,记录实例运行的数据,然后,归纳和计算这些数据,以此来分析系统运行的性能。
测试实例可以自己设计编写,也可以选择学科领域内公认的、有一定权威性的测试实例或测试集。原则是通过所选择(设计)的实例的运行,既能准确反映系统运行的功能和性能,与同类系统又有可比性。只有这样,论文最后为自己工作所做的结论才有说服力。
这一节篇幅不大,首先对整个论文工作做一个简单小结,然后将自己在研究开发工作中所做的贡献,或独立研究的成果列举出来,再对自己工作的进展、水平做一个实事求是的评论。但在用“首次提出”、“重大突破”、“重要价值”等自我评语时要慎重。
在后记中,主要表达对导师和其他有关教师和同学的感谢之意。对此,仍要实事求是,过分的颂扬反而会带来消极影响。这一节也可用“致谢”做标题。
中外文的参考文献应按照规范列举在论文最后。这一部分的编写反映作者的学术作风。编写参考文献要注意:(1)要严格按照规范编写,特别是外文文献,不要漏写、错写;(2)论文内容和参考文献要前后对应,正文中凡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应加注;(3)列出的文献资料应与论文课题相关,无关的文献只会使读者感到你的研究目标很分散;(4)选择的参考文献应主要是近期的。
附件2
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框架
(仅供参考)
摘要及关键词
Abstract and Keywords
目录
正文
一 引言
(一)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二)本论文的目的、内容及作者的主要贡献
二 研究现状及设计目标
(一) 相近研究课题的特点及优缺点分析
(二) 现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三) 本课题要达到的设计目标
三 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 研究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
(二) 具体实现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复杂性分析
四 系统结构与模型
(一) 设计实现的策略和算法描述
(二) 编程模型及数据结构
五 系统实现技术
(一) 分模块详述系统各部分的实现方法
(二) 程序流程
六 性能测试与分析
(一) 测试实例(测试集)的研究与选择
(二) 测试环境与测试条件
(三) 实例测试(表格与曲线)
(四) 性能分析
第七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