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陵片石,你在哪里

作者:田野君  时间2018年3月



壹      韩陵片石



      韩陵片石"位于安阳市东北8.5公里处,为安阳八大景之一。"韩陵"之名与汉初名将韩信相关。《彰德府志》卷载:"汉韩信尝屯兵焉,故号韩陵"。

      "片石"的来历与北魏丞相高欢、御史温子晟和南朝陈代尚书徐陵关系密切。北魏末年,丞相高欢占据了邺城。尔朱兆三兄弟从各地纠集兵力20余万人准备和高欢决一死战。当时,高欢人马仅有3万余人,如果硬拼必是以卵击石。经过精心策划,高欢把尔朱氏兄弟引到了韩陵山,然后又从附近村落里找来大量的牛、驴,用这些牲畜堵住了尔朱氏军队的退路。一场恶战在韩陵山展开了。最终,高欢以少胜多,大败尔朱氏的军队。后东魏建都邺城,高欢为宣扬自己的这次功绩,大肆在韩陵山立碑建寺,并命才子温子晟撰写碑文。

      当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国庾信也十分有才,但他瞧不起北方圣士,听说北方的温子晟文采很好,就特意来到韩陵山的定国寺一探究竟。温子晟用词之华丽,气势之磅礴,立即折服了庾信,他连连叫好,并把原文抄下来带走,此后,有人在问北方文士如何,庾信就说: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耳。一时:韩陵片石名噪大江南北,自此,韩陵片石也成为古安阳八大景之一。

      历史变迁,岁月流转,定国寺几经兴衰,原始丰碑韩陵片石已不复存在,到了明朝万历三十九年,又复制一碑。1963年十月,韩陵片石被列为安阳县重点保护文物。

图片发自App

    “韩陵片石”是一种借代的修辞手法,它指的是那篇碑文,高超的文学水平曾经折服了历代的文人墨客,从某种意义上说,安阳县韩陵乡,因为有它而有了一个文化地标,是整个韩陵在全国有一点知名度的文化代言,作为安阳县八大景之一的人文景观,因它而让这片土地有了人文气息和文化浸润。安阳网络诗人杨天增游览此地,写下了《韩陵片石》的诗歌:“……北魏的山丘/已在农家的田垄里枯黄/一场场战事被镰刀收割/倒地时沉甸甸的/今儿个,香火正旺/寺庙的石头刻满刀痕/只留给后人几枚叶子/颓败和斑斓的颜色/请问,那个香客/你可曾看见从江南来的官员/怀揣着一片岩石而去?”,韩陵本土的一位诗人在书写韩陵片石的诗中写到:“一场遥远的战争/凝固在温子晟华丽的骈文里/庾信的惊艳/如今斑驳在一方残破的青石上……”在古往今来的韩陵历史中,有两副本土文人创作的对联一直在流传:“韩山有石千古秀,洹水无波万年清”。“南临洹水观鱼跃,北倚韩山听鹿鸣”。所有的这些,都是因为韩陵片石的对本土文化的潜移默化,它是古老韩陵的宝贵名片和文化自信。

      承载着温子晟千古奇文的明代复制的石碑长期以来,一直在韩陵乡西大佛村一户村民的院墙处,成为村民院墙的一部分,落着一身岁月的风尘,哪怕曾经是响彻中国文化史上的千古雄文,却只能粗鄙的充当砖头瓦砾,无人问津。大约2012年左右,经安阳县文化局协调运作,该石碑被运往韩陵山上的“安阳县石刻馆”,成为该石刻馆的镇馆之宝,从新进入公众视野。



贰    安阳县石刻馆

      安阳县石刻馆,位于韩陵山上,其地址原为乡镇机耕站的废弃之地,后为民间所建的道教庙宇,经香客的多年捐赠,建有多座大殿,其建筑古色古香,精美绝伦,雕梁画柱,飞檐斗拱,亭台楼榭,无不凝聚着民间匠人的智慧和心血。香客覆盖了周边数百公里的善男信女,人们逢年过节多会于此,祈福佑天,传递善念,是很多香客的精神寄托之地。九十年代初安阳县文化局依托该场所在此建立了安阳县石刻馆,院内中心设有宋代地宫,存放着安阳县民间收集的珍贵文物数百件,“宋代地宫”四个字为安阳书法名家刘顺所题。周围树立着从安阳县收集过来的上百方石碑,其中包含葬于韩陵山的明朝大学士郭朴墓的大量墓志。那些石碑,字体不同,但书写精美,在书法字帖匮乏的年代,很多书法爱好者到此拓贴临摹。一方方或残破或完整的石碑,无声的诉说着历史深处的密码,勾画着不为人知的生平往事,对于研究本土历史、文化有不可小觑的价值。韩陵片石从村民家运来后,就树立于此,历经沧桑,终获安身之处。


图片发自App


叁      一场浩劫

      相对于大众来说,韩陵最出名的是定国寺,这是一个佛教场所,需要注意的是,韩陵片石所存放的安阳县石刻馆是隔壁的一个道教庙宇,他们是紧紧比邻的南北院。近几年定国寺很火,其主持也是佛教界的一知名大咖。2015年,定国寺为扩张土地,结合地方政府,要求搬迁安阳县石刻馆,地方政府答应为安阳县石刻馆另寻场地,把馆内文物妥善安置,但是,未等新的场所找到,疯狂施工已将馆内文物毁于一旦,很多文物下落不明。历经千年的韩陵片石是被当建筑垃圾掩埋了?还是化为齑粉被外运了?还是被抛之荒野了?不得而知!这是近年来安阳历史上令人发指的野蛮行径,是令人痛心疾首的一场文物浩劫。事发后,很多村民向上级反映,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韩陵乡有村民曾当面质问相关领导:在佛教和保护地方文化之间,应该怎样做到尊重?对方未置可否,没有回答。至此,韩陵片石下落不明。

      与它相同命运的,还有韩陵山南麓的一棵酸枣树王。



肆          一棵酸枣树

      在韩陵山的南坡,有一株千年酸枣树王。树高近8米,且枝繁叶茂,年年酸枣累累。相传1775年的秋天,乾隆皇帝巡游路过彰德府,来到韩陵山赏寺庙碑文。乾隆来到了这棵酸枣树下,但见红枣遮日,酸香四溢。摘下一颗放入嘴中,其味胜过宫中的冰糖葫芦。乾隆一连吃了几颗,还让随从摘了一大袋,带回宫中让皇后爱妃品尝。酸枣树下的乾隆一边吃一边感叹:“真乃酸枣树王矣!”从此,这棵枣树就称了王。

      当然,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事实上,生长在韩陵山南麓的这棵千年酸枣树,生生跳出了自己原本所属的灌木家族,挺身成一棵高大的乔木,这是一种神奇。千百年来,她挺立在山野上,虬枝盘旋,饱经风霜,像一位老者注视着悠悠韩陵的寒来暑往,沉默寡言的守护着古老韩陵的历史变迁。她是所有韩陵人应该跪拜的老祖母。但就是这样一位老祖母却未得善终,死于非命。十多年前,一位村民在树下堆积玉米秸秆,意外失火,酸枣树王殁于火海。



伍    结语

      一块韩陵片石,一棵千年酸枣树王,一个是闻名遐迩的人文景观,一个是叹为观止的自热景观,他们是韩陵山上的双璧,是大韩陵的祖先,是所有韩陵游子的乡愁,如今,都已不复存在了!!现在国家正在搞美丽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是: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管理民主。但是,最重要的,最不该或缺的是村民和地方政府的文化意识,最不该或缺的是对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否则,无论经济再发展,我们终将变成没头没脑的、数典忘祖的生物之群。

你可能感兴趣的:(韩陵片石,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