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思维模式素材

成长思维模式相信人通过努力可以成长 —— 德维克的研究发现有这样思维模式的人真的容易成长。固定思维模式则认为人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行就行不行就不行,而结果是他们真的不容易成长。德维克的理论可不是一家之言,现在已经被研究者反复验证,确实有效。

我要说的是,认同感,恰恰就是固定思维模式。

以前有关思维模式的研究都是说学习,咱们要说的这两个新研究则是把思维模式推广到了性格和为人处世上面。

纽约大学的一个研究 [2,3],是考察“贴标签”建立认同感这个做法,对孩子的社交模式有什么影响。研究者找了139个四到五岁的小孩,把他们分成两组。

对第一组的小孩,老师会用语言去暗示他们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人”,比如说“如果有人需要把东西捡起来,你可以做一个爱帮助别人的人。”我们把这组称为“认同组”。

第二组则可以叫做“行动组”。老师会鼓励孩子去做一件事儿 —— 比如说“如果有人需要把一个东西捡起来,你可以去帮他一下。”

这两种说法的区别有点微妙,一个是“做什么人”,一个是“做什么事”。

好,那认同感有用吗?有用。研究者给这些孩子安排一些帮助别人的任务,看看他们会怎么做。

结果是,如果这个任务非常简单 —— 比如地上掉了一支铅笔,让孩子把铅笔捡起来 —— 那么认同组的孩子就更愿意去做。“爱帮助别人的人”这个标签在他身上的确有一个正面的作用,使得他更愿意帮助别人。

但是,这个研究的关键在于,如果遭遇过一次挫折,结果就不一样了。

李笑来老师常常在自己的文章中分享一件事:

“2009 年,有一个小女孩,名字叫高雅,背着个包从大连坐火车来北京找我,说要学托福,要到国外读大学。我就给她安排了课程,她很努力,几次下来,从最初的 62 分,考到了最终的 102 分(满分 120 分)。去美国之前,她问我到了美国该学什么专业,我告诉他,本科就是学基础学科的,比如数学。她当时脱口而出:‘我从小就数学不好……’我颇不耐烦,因为我向来讨厌 ‘我从小 …… 就不好’这个句型(有一类句型,是脑子被污染了的人才频繁使用的),于是就直接厉声顶了回去:‘谁说的!’我本来说的是感叹号,她却理解成了问号,声音低了好几度,头也不由自主地低了下来:‘我们学校老师说的,好几个老师都这么说……’我愣了一下,却没有软了语气,直接回了过去:‘让他们都去屎!’ —— 我故意用了卷舌音。”

后来这个女生去了美国,在华盛顿大学读本科。她本科读的专业就是数学。再后来她在卡耐基梅隆读研究生,设计专业毕业,现在在硅谷工作。

女生学不好数学这种论调,在我的学生时代也常常听老师说起。但这不是事实——事实是,我一直都觉得身边同龄的女生比我要更聪明、更勤奋,但她们中真的有很多人被这种论调吓到了、被这种人设洗脑了。

怀着各种动机,想要给我们贴标签、安人设的人总是屡见不鲜。与其被别人洗脑,不如像孔老夫子一样,“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鼓励自己:

1.学习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本身就是最好的洗脑方式。

2.只要我投入时间精力,长期来看,没有什么是我学不会的。

3.我学会的东西越多,我再学新的东西就只能越来越快。

4.学习不是目的,用起来才是真的,因为价值只能通过创造去实现。

5.我知道我现在看起来很笨拙,但刚开始谁都是这样的,实践多了,就自然了,就自然地好起来了。

6.在学习这件事儿上,他们不理解我是正常的,这方面我也不需要理解,因为我是一个独立的人。

7.我不应该与他们争辩,因为我不想伤害他们;我也不应该被他们影响,因为我不想伤害自己。

刻意练习永远是必要的,虽然它通常并不舒适,但它的复利效应确实巨大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长思维模式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