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帐|每周给你5个理论⑥

这周带来的5个小理论分别是自卑情结、冒充者综合症、非整合策略、代际关系重构和煎熬感。下面让我们一个个来了解。↓

自卑情结
雅俗儿的手帐

自卑是大多数人都有或都曾有过的心理状态。

自卑感:一种 " 比不上 " 的感觉。它来源于 " 比较 ",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同时这种 " 比不上 " 的感觉,也驱使着个体做出一系列行为,来补偿它所带来的脆弱和羞耻感。

一定程度的自卑感,是每个人都会体验过,也是正常且健康的。而自卑情结却往往会是不健康的。

自卑情结源于人们的自卑感,但它更持续,有自卑情结的人会在很多方面、很多时候、持续感到自卑。它更像是一个让人难以逃脱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个体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或否定。

自卑情结,由阿德勒心理流派的创始人 Alfred Adler 最早提出。他认为自卑可以被分为原生自卑和次生自卑(Warta, 2008),而原生自卑与次生自卑之间的纠葛就会使人陷入一种自卑的恶性循坏,人的自卑情结就产生了。

原生自卑产生于儿童时期,是人们在面对外在环境时所体会到的不足感(Sicher, 1991)。

次生自卑则是指,产生于个体成年时期的自卑感,即当成年后的个体发现,自己并没有能力实现自己虚构的目标或内心的标准时,所感到的自卑。

雅俗儿的手帐

如果你感到自己可能是一个有自卑情结的人,又或者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伪装自负的自卑者,应该怎么办呢?(Warta, 2008)

1.  要知道,自卑对人的影响并不是 " 非黑即白 " 的,自卑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能够给我们一些努力的动力。——一个由自卑转型到自信之后的人,会绽放出更大的光彩。

2. 需要把次生自卑和原生自卑分割开来看待和处理。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一些原生自卑,你需要更好地理解到过去对你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你需要经常提醒自己,你对自己的评价可能是过低的。你也需要不断告诉自己,你现在遭遇的挫折并不是因为你小时候就体会到的那种,自己不如别人的感觉。而只是一个可以被处理的现实事件。

3.持久稳定的友谊(或好的更加亲密的关系)也是我们应对自卑的缓冲器。朋友可以给我们一些积极正面的鼓励,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的优点,这些对于有自卑情结的人而言,朋友的肯定都是对他们努力改变的一种肯定和正向强化。

冒充者综合症

“Many gifted and talented people feel insecure.”

“有许多天赋甚高的人同时也充满不安全感。”

雅俗儿的手帐

冒充者综合症指的是,一个人无法“内化”自己的成就,即不能从内心里接纳那些外界认可的成就。尽管已经有种种外在的证据表明了你的能力和竞争力,但仍然觉得自己配不上这样的成就,促使你取得成就的是时机、外在条件、运气,你只是“骗过”了其他人,让他们误以为你聪明、有能力。

在“冒充者综合症”的影响下,这些人有以下的行为表现:

1.过度勤奋

2.不敢表达真实想法,过分迎合老师或上级

3.利用个人魅力,来获得上级认可

如果你被这种症候困扰,可以尝试以下这些方法:

1.学会享受成功的喜悦:少一些消极的自我谈话,多一些积极的自我谈话。

2.经常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感觉:和同伴的交流不仅有助于建立起客观的自我评价,也有助于让你意识到,其他人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3.做记录:做一份成就清单,记录下成功的故事、他人的正面反馈;也记录下那些让你感到自己是个“骗子”、“冒充者”的真实想法。这些记录也会在日后提醒你这些成就,也会让你回过头来思考自己的认知。

非整合策略
雅俗儿的手帐

这个策略是应对“不一致”的一种新策略——非整合的思路。

2015年,心理学家雅各布·拉姆兰兹和雅艾尔·本雅米妮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非整合,他们补充解释道,这个概念的意思是“维持着的不一致”。

“非整合”指的是一种“人类忍受认知/情绪上的复杂性的能力”,表现在“维持不一致,承受矛盾、不连续(断断续续)、以及悖论,同时不感到紧张不适”。

雅俗儿的手帐

具备“非整合”能力的个体,不需要不断去整合生理-心理的各个层面,以及每个层面中特定的存在物(例如,认知、价值观、情感等)。

具备“非整合”能力的个体,不会通过操控自己的认知、价值观、情感等,去解决紧张和不适,而会允许矛盾的多种认知、价值观、情感同时存在,接受并且维持它们。同时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会让他们感到分裂,他们仍然感觉到自己是“整体的”。

给大家三个小tips,应对关系中出现的不一致

1.不要失去整体性眼光。当陷入痛苦的处境中,人很难看到其他的事。不要执拗于当前的冲突,回忆那些共享的美好时光,一起克服的艰难时刻。同时要谨慎于过分乐观和不现实的评估。

2.加强彼此的交流。不要抱着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可以规划谈话的时间。到公共场合讨论,避免情绪的爆发。说话前多思考,等对方发言结束后再做回应。更多以第一人称来表述,不要过分揣测对方的想法。

3.将注意力放在所需之处。不要借题发挥,将危机扩大和恶化。冷静认清危机的原因,努力解决问题。若在根本性分歧上难以一致,尝试用更宽容的态度对待分歧。

代际关系重构
雅俗儿的手帐

从青春期到成年,矛盾是我们与父母关系中的常态

Fingerman(2012)等人的分析发现,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从青春期到中年,子女与父母对彼此的情感,那么在大多数的关系中,双方的情感联系都可以用“矛盾”来形容。

这种矛盾指的是,子女和父母的关系同时具备情感上的团结,又包含许多情感上的冲突,正面和负面的情感混杂在一起。

雅俗儿的手帐

为什么会产生矛盾的情感?

1.个体独立要求与家庭分离;

2.双方都在进行“有策略的自我暴露”;

向他人暴露自己的私人信息,让他人了解自己,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真心话”,在心理学里叫做自我暴露(self- disclosure)。无论是在友情、爱情还是亲情中,自我暴露的深度和广度往往是使关系走向紧密的关键因素。

但在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中,很多时候因为特定的目的,双方都没有进行充分的自我暴露,这被称为“有策略的暴露”,主要体现为隐瞒信息、有选择性地透露信息或者传递错误的信息。它不是恶意的,而是出于维护关系的和谐和稳固的目的。

3.子女和父母之间缺乏对彼此的信任;

雅俗儿的手帐

如何和父母“重新链接”?

1.警惕“伪独立”状态。

独立不是与父母决裂,也不等于与父母情感隔离和回避。你必须明白的是,你的独立和父母之间的链接不是非此即彼的。

2.主动修复你与父母的过去。

3.抛弃偏见,选择信任。

给予你的父母“有能力”的预设,而不是本能地认为他们“不能”学习和理解你现在的生活。有时候,他们并不像你想象中那么古板或者不通情理。

4.逐步向父母介绍一个新的你。

煎熬感
雅俗儿的手帐

每当我们遭遇到伤害,我们的大脑和神经就会作出反应,让我们感受到痛楚感;而煎熬发生在人们感受到痛楚感之后,是由引起痛楚感的负面事件引发的负面状态。

在煎熬的状态下,人们会有一系列负面的感受、行为和情绪。像是慢性疼痛、情绪低落、失眠等。

雅俗儿的手帐
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煎熬感?


1. 压抑与否认负面思想/情绪的意图,让我们更加煎熬

2.将头脑中的想法与现实混淆,会让我们更加煎熬

3. 僵化的自我,会加深我们的煎熬

4. 如果我们能从痛楚感中找到意义,我们就不会那么煎熬

雅俗儿的手帐

解决策略

1. 学着注意与表达想法与情绪:给它们“贴标签”

2.记录“去混淆日记”,避免混淆想法与现实

3.去除自我概念化

4.为自己的受苦找到意义

你是你的整个人生,是不断变化、流动的各种想法、感觉、角色的集合。不管你身上发生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都只是某个时刻、某段时间内的状态,都只是你真实的自我中的一小部分。慢慢地你会发现,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很多层面、不同程度、甚至相互矛盾的真实,越接纳这种复杂的事实,越少会为自我的冲突感到煎熬。——愿你能接纳你的苦

郑重说明:本文内容均来源于韩大爷杂货铺的“100天精华领读营”课程内,韩大爷的提供的清晨音频文稿!!!

你可能感兴趣的:(手帐|每周给你5个理论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