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孩子讲家史九:我的求学之高中

三  我的高中

我的高中离家就更远了,在离我家20多公里的一个镇子上,是当时很有名的重点中学。全县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生都在那里。我去上学当然得骑自行车了。那时我爸也有了自己的摩托车,自行车就完全属于我的了。

去那里上学,首先就是住校了,我们的宿舍,那叫个绝呀,是一个很大很大的大礼堂,中间用红砖墙分开五个大格子,每个格子里有两排大通铺,就是用木板铺成的两排十几米长的大床,床离地高近1米,当时班主任安排我们住宿就是在那个大通铺上给我们分位置,一人一小片,因为班里有60多人,男生占一多半,也就是近40人,所以那一个大通铺上就要躺40来人,人挨着人,被子压着被子,因为一个格子里是两大排,这就意味着是两个班级,因为大礼堂里有五个大格子,这就意味着有十个班级,十个班级,那就是好几百个男生,那个红砖墙本来也不高,大家经常可以跨过砖墙跳到别的班级的通铺上去,每到晚上下了晚自习回到宿舍,唉哟,那个壮观啊,几百个男生睡在同一屋檐下,大呼小叫,一人放屁,全场听见,有吼的,有唱的,有笑的,有骂的,当全都躺下来了,该静了吧,突然有人手拍了下大腿或者肚皮,叭的一声脆响,好嘛,接着便是叭叭、叭叭叭、叭叭叭叭叭叭叭,没完没了的拍。这会儿我们的老教导主任就要出马了,他拿着强光手电筒,至少是五节电池的那种,四下一照,哑着嗓子大声一吼:“我看谁还拍?!”马上静下来了,静了一分钟,然后“叭”又一声,灯光马上打过去,“谁拍的?”刚静下来,突然在一个完全不知道的角落又“叭”一声,“都给我起来!去操场跑步!”终于全静下来了。十几分钟后便传来此起彼伏的鼾声,然后还有叫骂声“你他妈的打呼噜打这么响,还让不让人睡?”然后又静了下来,便开始听到老鼠窸窸窣窣的跑跳声和叽叽喳喳的叫声与撕咬声,因为我们那个大礼堂的最靠近大门的那个地方,是一个比较小的格子,那是我们的学校的粮仓。

我们每个同学上学的时候,几乎每个月都要从家里带上一大袋子麦子,至少也得80斤重,大部分都是用自行车驮到学校的,那时的我,骑着自行车驮一大袋麦子,80多斤,我真的常常控制不好车把,骑到路上都是常常险些摔倒,当然也的确摔倒过几次。到学校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麦子过称,倒入那个大粮仓,全校所有的同学,都要排队过称倒麦子,这也是一个非常壮观的事情,负责收粮食的那个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政治老师,人还算不错,只要你的粮食杂质不是很明显,不是太潮湿,他都能让你过关,否则那就要让你倒到操场上去凉晒了,那些粮食存入粮仓后,那个老师真正的工作是磨面,在旁边有一个房子,那里便是学校的磨面机房,我们会亲眼看到我们交上去的粮食,几乎每一天都会再运到磨面机房磨成面的。我们的粮食称过后,会给我们开据一个收据,拿着收据来到学校的换饭票的地方,根据斤量兑换成饭票,记得红色饭票是20元、绿色票是10元、黄色的是2元,还综色的是1角,我每次都是有好几十斤的饭票,一般都能吃一个多月,凭着饭票去排队打饭,有几个窗口是卖馒头,那是秩序最乱最差的地方,每天各种打闹,各种拥挤,才会挤到窗口,如里去得早了,排到头里,那当然是再好不过,所以为了排队不拥挤,我继续充分发扬了初中时养成的健步如飞的快走暴走风格,一下课,只要老师不拖堂,我都是以最快速度冲出教室,冲到买馒头的窗口,在那里等候购买,我常常有幸看到操作间里的情景,那放馒头的大箩框里是满满的刚端出来的馒头,上面会盖着一层很是脏兮兮的根本早已看不出是白色的白布,白布上面是满满的一层层的苍蝇,师傅们看到我们兴冲冲地跑到了窗口,他们便抓起肩膀上搭着的脏脏的毛巾,用手一抖,苍蝇四散而起,再抓起盖馒头的那个脏脏的大白布,一下子掀起,苍蝇早已习惯似地心知肚明地飞远了,白白的馒头便呈现在我们眼前了。那馒头很大很香,我一般一次性是要两个的。当然有时不见得都是馒头,学校还会轮流着做些蒸卤面的。我也会要上一大碗,吃卤面其实更省事,不用再去打菜了,吃了卤面直接去接一碗开水一喝,顺带把油乎乎的碗也洗了,特别省时间的。

说起打菜,我觉得我们学校做得还是很不错的,在外面有一个长长的棚子,棚子下面用玉石板垒起一个长长的台子,台子上面是一排的大盆,盆里当然就是满满的菜了,印象最深的是炒茄子、炒豆角、炒白菜、炒东瓜等等,那个菜特别的油,而且那油很黄,就是感觉不香,每次吃过饭后,碗里面都是厚厚的一层油,有同学说那是棕油,我也不懂得这个。一般两角的饭票就能打一碗,我都是一次只打一个菜,吃了用开水一刷就去教室了。可能学校为了照顾教师家属,同时也方便我们吃到更多的美味,有几个教师家属会自己从家里做一些菜,用小点的大盆端到我们打饭菜的地方,当然他们就没有棚子了,他们就一溜儿地坐在墙根,一般比较多的是做的西瓜酱,特别好吃,还有一个老奶奶,人特别好,她常常用一个小盆,用盐水煮一些白豆腐块,里面放的有姜有花椒有几粒辣椒,煮得咸咸辣辣的,还有点五香的味道,我吃着特别的好吃,更主要的是不油,而且还特别便宜,五分钱就能给两大块,我有时常常就要两大块豆腐,再配上从家里带学校的我妈做的酱,这就是一顿很美味的饭了。那些水煮豆腐如果去晚了,很快就会卖完的,因为我们那时好多同学家里还是比较穷的,都很会过日子,很知道节俭的。

说起同学,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一个是我们的班长,也是学生会主席,因为他在学校,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非常的卖力,非常的投入,学习当然也是很不错的,特别是运动会的时候,那些没有人愿意参加的项目,比如800米这些特别累人的项目,如果没有人参加,他就会主动参加,他还是我们班的体育委员,特别是早上跑操的时候,我们那时跑操要求非常的严,不亚于现在的衡水中学,要求队伍非常整齐,口号非常响亮,那么带队负责喊口号的就是他,尝尝他的嗓子都是哑的,因为他都是尽最大努力尽全力来喊口号的,他的家里非常非常的穷,以至于穷到我们学校的校长,校长夫人很多老师都到他家去慰问,听说校长夫人到他家之后,一看到他家穷的那个样子,当场把自己身上穿的毛衣脱给了他。他一直带着那种感恩的心,努力学习,努力做事,后来具体考上什么大学我也不清楚了,只知道后来同学聚会的时候,听说他毕业之后分配到了镇里的一家银行,而且还很快做了负责人,然后没过几年他就被捕了,原因是贪污。我想应该是贫穷的经历,让他对金钱有了太多太多的难以抑制的渴望吧。

还有一个同学,好像是高一的时候,我们同一个班,他健壮如牛,性格极为和善,有一天晚自习,他突然觉得头晕,然后一头栽倒在地,同学们赶紧报告老师,把他送到医院,然后第二天他就去世了。后来据说是先天性心脏病。还有人曾经组织去他的坟上看过,我没有参加。

高中的三年,我学会了更快节奏的生活。我学得那时我走路真的有风的感觉,走起路来两耳边都是呼呼的。

我继续发扬了初中时早起的习惯,从来都是早上5:30之前就到教室了,那时班里面往往会有十多个人的。学校推闸送电的时间一般是6:00,所以我们要至少点半个小时的蜡烛,于是我们班绝大部分同学的桌子里都放着大包小包的蜡烛。后来我还4:30到过教室,我仍然不是第一个。

从一进教室,我们就是读书,我读书都是全力投入的,所以声音从来都非常的大,我的大嗓门应该就是从那时候练出来的,班里还有一个男生,还有一个学音乐的女生,我们三个是著名的大嗓门,一读起来什么都不管了,只要我们三个人一开腔,其他学生都要堵着耳朵,或者和我们一起大声朗读。我们班朗读的风气特别好,应该与我有关。后来我就专门要求老师把我的座位放到挨着墙的地方,我就对着墙来读,这样感觉就不会影响别人了,不过我读起来对着墙好像感觉声音更大了,因为对声音有反射。

我那时给自己设计了非常具体严格的学习时间表,比如哪天的早上,从几点到几点是历史,几点到几点是政治,然后才到了正式的早读时间,再按课表的要求读语文或者英语,再在早饭后到教室读地理,等等。我全部都有详细的计划。几乎每天的早上,我都会把所有的科目需要读背的全部都过上一遍,常常哪个知识点在哪一页我都清清楚楚,也可能正因此,我的历史、政治这些学科尤其的好,语文当然也有几次考过班里第一的,但英语却一直没有起色,于是我把大量精力投放到英语上,我老家的隔壁邻居,他家的儿子正好在我们那个学校教英语,而且还是很有名的那种,我就在他的关照下,大力学习英语,背词典,一天一篇英语小日记,大量摘抄整理英语周报上的知识点,各种招儿都用了,英语成绩最好记得是106分。无数次都是92分。后来我想想,如果当初没有投入那么大,我的英语恐怕就会只有几十分,大学是断断考不上的了。

我一直不喜欢数学,但好在我也把大量时间投入到了数学上,难题的确是不会,也听不懂,但容易的题,小有难度的题,我是能做到基本不失分的。不喜欢,但也不太差,这个感觉还是不错的,当然前提都是我的巨大付出。后来我认识到,这可能就是我的命:必须全力以付,我才有可能保持一个与别人比勉强不太差的状态。现在依旧如此。

在高中三年里,我还养成了几个非常好的习惯:

一个是看报,特别是吃过晚饭,我常常会端着饭碗在报栏边吃边看,我们学校那时可是没有什么餐厅的,我们全部都是露天吃饭的,每当开饭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校园里满地蹲着的都是吃饭的人,一般是三五个人围成一圈,把打菜的碗凑到一块,大家围蹲一起,热热闹闹地吃起来,如果小风一起,呵呵,尘沙飞扬,大家就要赶忙地端起碗揣到怀里躲避风沙了。再看乒乓球台那里,更是站满了人,那可是我们天然的大餐台啊,这些地方也挤满了人,那只有去我们大礼堂宿舍的门口台阶了。如果下雨了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只有去教室了。

而我为了节省时间,我继续发扬了我初中时期养成的独行客的习惯。我发现,只要和别人在一起,就一定会出现各种磨跡,各种延误,于是我变得越来越独行,我端着饭碗,来到学校报栏前,边吃边看报,看到有趣处,这个有趣往往是感觉对写作有用,可以用来当写作素材,我会马上回教室拿出我的专门笔记本把那新闻给摘抄下来,我记了厚厚的好几大本,这个习惯后来越来越严重了,我爸有时会经常把他们单位里的报纸给带回家,主要是让我妈糊鞋底用,我都会通通拿来看,然后剪贴,我有自己厚厚的剪贴本,后来连我爸拿回家的老年春秋杂志也看也剪。这个习惯直接影响了我的大学和后来参加工作,我一直有收集素材整理资料的习惯。

体育健身上,我养成了两大习惯,可能因为身高的原因,还有独行侠的状态,我不会打蓝球、也不会打当时最火热的乒乓球。我的爱好竟然是拉单杠和跑步。每天下午放学,晚饭之前,我就会先跑几圈,然后来到单杠前,一个纵身,双手抓起单杠,两臂一用力,将全身带起,由于动作的迅猛,我会把整个身体高高地向上抛起来,然后直接将单杠上的横梁拉到肚子下面,我的整个身体会用两只手臂支起来,然后再迅猛向下,以单杠横梁为中轴,以小腹为支点,让整个身体快速旋转起来,大概七八圈后,我又趁势一口气拉40多下单杠,最高纪录达近60下。可以说我是臂力过人了吧。每一次我拉单杠,都是哗啦哗啦地好一通响,力度非常之大,常常引得别人驻足观看,我常常一通拉起几十下之后,在最后一下,用力一丢,整个人弹起来,嘭的一声之后,扬长而去,身藏功与名。只留下单杠架子,发出颤抖的声音。

我在跑步上也算是一绝了,学校高中三年举行了三年冬季越野赛,我是年年参加,学校要求每个班要有18个男生参加,那我自然是其中一员了,越野赛,是要跑出校外沿着公路跑的,一万二千米,24里地,差不多快跑到我家里了。这个赛事是我们学校非常重视的大活动,每次开始的时候,那队伍真的是浩浩荡荡,女生是一万米,男女生一起,好几百人,沿路直向东跑再到某个固定点返回到学校,取前6名,我每次都是得第七名,前边的都是体育生,我当然是比不了的。为了准备这场赛事,学校提前一个月就要发动各班学生进行长跑训练了,我们班主任常常和我们一起早上5点多起床,陪着我们沿着公路一起跑。有的时候,我自己也会训练,我会从学校一口气跑回家,把我妈吓一大跳,以为我出了什么事,然后到家我吃点东西又跑回学校,这一来一回那可是四十多公里了。这种训练我一般会趁着周末进行的。

我想我的身体素质应该是在那个时候练出来的吧,不过想一想,我初中的三年生活,差不多也是天天跑出来的呀,早上,中午,晚上,全是来回的快走暴走,或者一路小跑,到现在,人到中年,我能做的体育运动也就是跑步,我还继承着我早年的生活,5点多起床,然后去跑步。

后来我上了大学,是我们村几少的几个大学生,直到现在,我们村子里走出的大学生也不是很多,多数人又回到了农村,种地,外出打工。而我远远地离开了那里,十几年都不回去一趟了。而我的生活习惯,基本上还是我青少年时期的习惯。


吾尝以此示子曰:

乃父出于农陌,行于教坛,求学甚苦,生性愚顿,毫无秉资,惟勤与善,他人一能十之,吾常十不及一,自逼苦行,奔波如风,独为少聚,以求专心。汝有二姑,亦勤劳如是,早自立业,诫汝姐弟甚严。吾家子女,皆非富贵之人,惟行苦善,消业积德,方有立世之能。汝辈之运数,全在此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给孩子讲家史九:我的求学之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