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4记录生活4

今天是什么日子

2020.01.04

醒来:8.05

天气:晴朗

心情:沉静

昨日完成的任务,最重要的三件事:

1、星球日志1篇

2、哲学大问题视频三分之一集

3、工作分类条理勾画

改进:更加效率

习惯养成:和宝宝默写单词

♡学习·信息·阅读:

看星球日记的事件增加,这两日没有看小白文

感觉小白文的能量不足以让我感兴趣

现在更喜欢看文献类和经典类。目前还没有具体实施

给自己一个安排到日的小目标,每天完成数量多少章。

现在有几种选择,一种是格致或燎原的课前英文阅读材料。一种是选择英文原版书籍,跟着帕勒芒星球的读书计划记性章节分享感受和评论。

还有一种是自己选择日常经典书籍,比如之前在读书训练营获优秀学员奖的那套书籍还没有详细阅读。

需要成为一个习惯,就如从前看小说的习惯,成为每日固定爱好。

还有一些音频课程:心理学+文案+写作等等这些课程还没有听,需要做个排期。一天听几节,每天安排1小时左右。把之前囤的一些课程听完整。

另外格致和燎原的课程视频,这些日子需要安排听。

昨天看推文,在推文的冲动下报了某个编程的试听课,大概4天。

看这些自己需要花时间精力去听的课程,发现自己是需要的时间、精力很多,但是,自己因为没有进行合理的安排,所以反而将这些东西都停滞在那里,需要做起来。

此刻是12点27分,距离吃中饭还有一点时间,当然午饭我10分钟左右可以搞定,那么花一个小时,从此刻到1点半之间,完成1节写作音频课,记录笔记。+文案课2节课。先做起来。做完再来继续写。

写作音频记录关键词笔记如下

一、如何从零开始写一篇完整的新媒体文章

1、写作前的两个准备

心理时间准备,心理上接受中肯的评论,保持乐观的心态。

时间上的准备,可以选择固定时间写作,例如半个或一个完整的时间来写。

2、从0到1的写作流程

构思准备,注意选题大纲,选题不要太纠结,有感知度时需要好好斟酌;大纲部分,先设立小标题,然后考虑结构部分,可以考虑两种一种并列式,一种递进式。

正式撰写时,开头打开要引人注意,吸引读者兴趣;素材整理分析;结尾和开头同样重要,提升引导;修改,精修;确定标题,标题决定打开率。

复盘分析,主要两个方向,一个是写作过程,例:思考在哪个阶段?写的吃力或滞塞,原因是?需要做哪些方面提升?一个是根据数据和读者反馈分析。

3、写作误区

不要自嗨;不要说教;不要重复用语;不要给读者设置太多障碍;不要让读者自己做判断


以下是根据上面关键词,自己再回忆整个框架进行的回顾

感想复盘:心理上和时间上的准备。

构思准备,正式撰写,复盘分析,三点都很重要。

准备构思的时候选题容易不知道怎么选,这个时候切忌纠结,有一定的感知度的时候可以好好斟酌,否则先定一个选题去做。在大纲部分,结构上,一般有并列和递进两种。根据适合自己的进行选择。

正式撰写的时候,开头很重要,要吸引人,然后在写的时候,素材整理分析非常重要,可以进行多种层面的分类整理,融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输出。在修改方面,精修很重要,可以适当放一下,转换下思维,进行精修。最后是标题的确定,非常重要,是决定阅读者的打开度。

复盘分析,有两种方向复盘,一对自己写作过程中的各种点进行分析,例如那个点有卡涩有模糊,原因是hi什么,在哪个阶段?需要做哪些提升?怎样去提升。二是对用户数据和读者反馈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是可以看到是否具有可传播性能,一般可以单篇分析,也可以5-10篇进行综合分析。

针对写作误区,不要自嗨,这个思绪要在感性的流动中,有理性的思考,注意分寸感,而不是只是一个人的自嗨。

忌说教,以平等尊重的感觉对话。

重复用语少用,给人一种阅读疲惫感

不给读者设置太多障碍,其实就是话语精炼简洁,不要太过艰涩难懂的,会让读者难以理解。

观点明确,点明主题。


在脑海里对那篇音频进行回顾,其中有道理的结合自己的感觉和实际书写进行理解,基本这是个很浅显的框架。不过在听的过程里拆解对方的框架,也是对我自己的训练,在此,我再来重复回顾下大体框架。

开始是做两个准备:一个是心理一个是时间的准备、

再然后是对写的时候从构思、撰写、复盘,三个方面进行写。

在构思方面,注意选题和结构,结构以并列和递进两种方式为主。

撰写方面,注意开头重要性,注重素材整理分析,结尾也很重要,另外修改时注意转换思维来精修,最后标题确定非常重要。

在复盘方面,从两个方向进行,一个是对写作过程,一个是对用户数据和读者反馈

最后是在写作时的误区,要避免。比如,不要自嗨,不要说教。不要重复用语,不要给读者设置太多障碍,还有就是观点不要模糊,让读者不清楚。

在这样回顾两遍,对这个音频的框架就非常清晰了。


♡人际·家人·朋友

♡工作·思考

♡最美好的三件事

1、陪奶奶放松心情聊天

2、等宝宝上兴趣班

3、温暖的陪伴

♡思考·创意·探索

爱生活



2020.1.4|温度

今天看完圈友大部分的日记,心里有了这样一个词跳出,很多次朋友圈被人说我写的文字有温度,很温暖,一直感觉这是很平常的事,因为朋友圈分享都是因为感觉像分享了,就分享了,有很多家人朋友老是同学,也会默默看到彼此的近况。

然而今天突然这个词跳出来的时候,是因为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着刻意写有主题记录,想让自己以框架感,层次感去写一篇文章,去想着怎样去延伸,怎样分类,然而我的内心去少了我一直拥有的一份感觉:温度。因为在我写的过程中,我有着更多的拘谨,因为要记着那最初的主题,想着不偏离主题,时刻都在紧盯着。

我知道这种感觉其实就像是一个新手在骑自行车一样,想着不跌倒,所以一直绷紧着,却失了在平地行走的那种自如。

在一瞬间看到圈友们分享生活的状态时,看到许多烟火气,触动了我内心关于写作与文字的最初的感动。毕竟最初我爱上文字的输出就是因为在文字中获得或是喜悦或是感动等各种生动的情绪,就如每个长篇小说让我在其中犹如短暂的过了一生,在无数个长篇小说中,度过一个又一个人生的体验。那是刚毕业那年每天一本小说的感受,那时年少孤独,又有着不自知的敏感孤寂,在一本又一本小说里将每天的生活过得有温度。

后来结婚生子,生活中的琐事增多,但对我来说并没有觉得生活有太多不同,直到有一次一个朋友说,你是个精神世界无比封闭的人,或许太多的人和事可以进入你的精神世界中,当她那样说时,我一瞬间震惊了,因为我在想自己在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是否是真的这样,想想确实是的。

在看圈友们描写生活百态时,联想到现在每个周末以及每天和家人的感知度上,那些可以被感知到的快乐、微笑,丰富了我的内在感知度。而不再是仅把文字中的温度描摹,而是将文字中温度与生活中的温度重合起来。

这让我感觉在日渐的生动而立体起来,有时那种骨子里的疏离或许体现在无数的不知不觉,有时温和也像是一种隔离,隔离许多进入内在精神世界的人和事,在看过很多心理学书后知道,那也是一种对自我的保护,是感觉自己存在的一种方式,在边界不清的一些家庭模式中是容易存在的现象。

从自我感知到反推家庭模式,再到回看自我感知,这个过程中,看到,意识到,再到做出一些调整,都是在一步步的变化,在改变。

记得几年前一个老师和我说,你的文字中很完善的勾勒了一个非常平衡完善的人格状态,但实际上还差一点,直到几年后,一步步从言行做到和文字一致的时候惊讶的发现,我原先那些文字表达的状态感觉和温度,是如此的温暖。

知行合一,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感知到这种状态的时候是非常美妙的感受。持续觉察中。

今天在表达中,越写越放松,越写越开心,下午花了听了一篇写作分享的音频,将关键词和脉络先记录了下来,然后边记录边在内心拆解。几万关键词和脉络,又再脑海中回顾那个框架和脉络,偶有遗忘的,再次看关键词,这之后做了第二遍又自己的话语来记录那篇音频文字稿的内容。

此刻我再一次回顾下对方分享的那篇文字稿,以自己的感受穿插描述下那个文字框架:

1、写作需要做“两个准备,一个是心理准备,一个是时间准备”心理上有一种接纳中肯评论的容纳度,保持乐观的状态。

(1)在这一点上我感觉心理上的准备确实是需要的,很多时候我自己在过程中,有听到别人的评论,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小墨对我的文字节奏感的建议,那一次第一次感觉真实而中肯的戳中我的弱点,这种感觉从最初语言上温和接纳,但内心有那么一点难捱,到真实的从认知中去注意这一点,并尝试去改变,这个过程中像修剪树枝一样,一步步的调整,这种心理准备对于写文确实很重要。

(2)“在时间上,要有固定的时间进行输出,可以以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为基数。“这些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这一点上在实际写作中感觉很明显,现在到了晚上坐到电脑桌前就会习惯的留出一个小时左右的事件进行思考。

2、撰稿部分:

(1)在构思准备部分,选题上做到不要太过纠结,在有了一定感知度的时候,可以稍加斟酌,不要让自己陷入一个纷繁茫然的状态。这一点我非常有感触,有一天写有主题思考,最后发现可写的主题太多,每个主题我都有好多话说,然后开始有瞬间懵圈的感觉,最后,大笔一挥,好,就这个主题:有主题思考。然后开始一步步写下去。

在选题后,在结构方面,一般可以有这样两种方式,一种并列式,一种递进式的框架来构架文章。这个其实很多时候,在写的时候我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会提前想好是并列还是递进,我很多时候在写的时候并没有那么明晰,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尽可能的在尝试拆解、分析,找自己的思考框架的原因吧。

我感觉当非常清晰的有一个框架,在写的时候会更清晰,很多时候看小墨有些文章的时候我的感触也比较深。最开始产生这种感觉的具体文章我不太记得了,但是那个感觉我记得,读完,发现脑海中清晰的出现框架,然后感觉文章真好。

所以现在印象里很火的结构式感觉思维,大抵就是要这种清晰的状态。

(2)“在正式撰稿的时候,开头的展示非常重要“。如何把握开头的精彩是吸引读者的关键。是啊,所以开头如何精彩,这个方法论也很重要啊,怎样精彩,成为我们需要继续去思考的。

其后“素材整理分析是非常重要“,平时积累的各类素材分类后,对它的分析可以成为自己写文的关键材料。

举个例子,此刻这样一段复盘,就是我在拆解那篇音频文字稿后,记下的关键词,而此刻我就是根据脑海中的关键词在复盘这篇文字稿,而在回顾中,同时增加了我自己的一些话语,也成为今天的日记的一个小部分。

其后在文章写完后,“对于修改,可以停一下转换下思绪,再精修。“嗯,这个认同,实际操作中也是这样做的,当然具体怎样修改,也是可以有一些方法论的。

最后标题的确定,“标题是重中之重“,是吸引读者打开率的关键。嗯,具体怎样选择标题,也是一个可以写出一篇长文的。这样看来每个点,其实加上自己的技巧,感悟,都是可以以方法论的方式来展现出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这样看来,更加感觉,文章是写不尽的,总有无数的创新来展现啊,底层逻辑很重要,方法论也很重要,它贯穿于每个小点,可以让你产生无数的文章,忽然间有那么点理解很多写作者的创作思路的感觉。

3、复盘分析的时候,可以从两个方向来做:

(1)根据写作的过程,比如今天在写这一段音频文字稿回顾时,会时而会想照搬脑海中音频稿的内容,但实际上,那个音频稿中的内容 ,我觉得有些细节和我在写作过程中的感触其实是可以有变化的,在实际我自己的应用中,我可以做出一些调整。而不是直接将之背上,复制出来。

(2)根据用户数据和读者反馈来分析,这一点,我还没有完全去做,不过今天在看圈友的日记,然后我生出的感触,其实就是一种对圈友日记的一种反馈,一种感觉上的反思。

4、关于写作可能会出现这样的一些误区,

1、"不要自嗨",这一点我在写完191篇日记的时候感觉最明显,在开头那一百多篇很多次都是自嗨的状态,其实并没有考虑读者的感受和反馈。

2、"不要说教",其实这一点,其实和态度有关,当是说教的时候,其实姿态就是不平等的,在一种平等对话的状态下,以一种交谈对话式的方式,更好的和读者互动。

3、"不用语词重复",重复的语词会增加阅读的疲惫感,是啊,我在写日记的时候都在避免用相同词句来表达同一个事物,毕竟这确实让人感觉到感觉的疲乏呀。

4、"不要给读者设置过多的障碍",其实在看这个关键词的时候,我在想,其实就是要简洁精炼,让读者可以更为直接的理解含义,当然这和文学技巧中的陌生化等并不冲突,那是为了给与读者一种新意,而非设置过多障碍,注意过多障碍,其实稍微有点障碍,有时是为了更好对文章和内容产生兴趣。

5、这一点分享者的关键词我感觉不是太妥当,我直接自己理解成为不要让读者感觉观点模糊,而应该是观点明确,点明文章中心观点。

在拆解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很多未完成的细述,在很多个点上,我有很多的思绪要延伸下去,不过想想分享者的音频是个19分钟的音频,时间限制,肯定是不能深入的论述,不过从对方的框架中,我看到自己想写想表达,和相论述的,很多东西,今天第一次尝试拆解别人的文字,然后过程中用自己的感受和表达来阐释,

感觉自己写了一个新文章。

今天写的很痛快。又是愉快的一天,每天一篇有主题日记,真是幸福而又成就感的事情。写嗨的感觉。微笑,微笑,微笑~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1-04记录生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