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9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Daniel T. Willingham

阳志平老师推荐的育儿元书3本之一。我认为这本书总括的一句话就是:神经可塑性。学习是个神经元建立连接的过程记忆。

本书第2-8章都在还原学习的这个神经过程。本书是认知心理学家写的,他的优秀同行也在coursera上的learning how to learn(学习如何学习)课程中有生动的动画版解释,可以参照步步登天方法论、步步走出厌学症。

学习像在玩乐高,一开始你是比较简单的事实,把这些关联的内涵组成乐高积木的组件(长期记忆、神经组块),之后就容易拿这些组件进行创造性的拼装(在容量有限的工作记忆中。)

死记硬背能培养出我们要的人才吗?

第二章,事实性知识先于技能(Factual knowledge precedes skill.):

我们都讨厌死记硬背,或希望学生学习思考。但什么是思考?

思考是将信息从长时工作记忆区域拿出到工作记忆区域,然后重组信息的过程。所以要学生思考,或要学生习得可以技能之前,应该先给学生展示各类证据,随着这些证据慢慢变化(或许是以故事这样易于吸收的形式)为学生的背景知识,新的技能开始习得。

批判性思维之所以极其艰难,要点并非你不了解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而是在于你还没有掌握足够多的批判性思维的证据。

这好像写文章,你不是边学中文字边创造,你是熟知中文字,字组成词、词组成句子、句子组成段落、段落构成文章。

图一

第四章,我们通过已知理解新知(We understand new things in the context of things we already know.):

背景帮助我们获得知识,所以在学习新的抽象概念时,可以用已知的相似的具体例子来帮助自己。我们的大脑更习惯掌握具象化的知识,养成找具体例子的习惯,会让抽象知识更好学习。譬如本文就用写作文例子,解释学习为什么应该循序渐进,先是认识中文字,才是写出文章。

努力是值得的吗?像顶尖专家一样做事是可能的吗?学的慢怎么办?

第五章,练习先于熟练(Proficiency requires practice.):

一样的道理(参考图一),反复提取导致熟练。这个道理《刻意练习》一书也有谈到。大师是每天记录、设定标准、反复改善才逐步养成的。神经元的建立非一蹴可及。学校课程中有许多测试,其实也是刻意练习的一种方式,不需要太过反对。

第六章,早期认知能力的训练与晚期截然不同(Cognition is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early and late in training.)

专家和卓越的问题解决者不是一夕养成的。

第八章,通过持续努力可以提升智力(Intelligence can be changed through sustained hard work.):

哈佛心理学家Perkins将智力分为神经智力、经验智力与反省智力。这三种智力,其中,来自遗传的基因层面的神经智力大约解释50%,而经验智力更多来自领域知识、反省智力来自元认知能力培养。后两者是可以习得的。神经具有可塑性,比如伦敦的出租车司机因为道路复杂,他的海马区比其他城市的司机要大。

为什么卡通记得牢?课本却过目即忘?

第三章,记忆是思考的灰烬(Memory is the residue of thought.):

什么是记忆?好比思考的反向工程,你一次次在工作记忆区玩味这个新接受的资讯,直到大脑神经元火花的余烬一层层堆叠固化到长时工作记忆区为止。

一个资讯来,如果可能的话,可以用故事的架构(书中的4C, casulity, conflict, complications, and character)来玩味资讯,这些事的个性如何?目标是什么?阻碍何在?因为主要目标而起的其他限制是什么?他怎样选择?最后怎么了?

比如,我今天下午在考虑如何烤面包的问题。拿”热对流“这个角色来说好了,她的个性是通过加热空气,来使面包加热。她的主要阻碍是烤箱的东西放太多时,她无法对流。她烤箱里其他的加热同伴是辐射热和传导热,拿辐射热来说好了,她倾向积聚在烤箱内侧,烤箱外侧玻璃门这边的热会逸散,所以如果烤的时间长要注意换个侧边,否则内侧面包容易烤焦,更好的是控制烤的时间,使水分逸散在合理的程度,都烤熟面包,就没有换边问题。辐射热是光谱,吹风不会影响他的功率,随意就算烤箱有风扇,顶头的烘焙时间太长,还是会使面包上层烤焦。

我发现通过掌握事物的个性,他们的影响,与其他事物的交互作用,我更容易记住网路上一大堆关于烘焙的资讯。通过反复推想事物的个性,也为我未来的批判性思考或创造性思考搭建舞台。

另一方面,要注意的是,记忆是思考的余烬,所以你要注意你引导学生/孩子/听众思考什么。书中举到一个例子,由于饼干是逃跑奴隶的便于携带的主食,所以为了小学四年级一个 “Underground Railroad”的单元,老师出了一个烤饼干的作业。

听起来很有趣对吧?但事实上,作者指出,孩子可能花40秒想一下饼干跟 Underground Railroad的关联,但在剩下40分钟在考虑怎样操弄面粉和起酥油(shortening)。你认为孩子最后会记得的是什么呢?

这也提醒我一种观点的不可信赖。他们说后现代的一切批判和解构,让我们看到一个无所依靠的混乱世界,这正好提醒我们心中对于信仰和秩序的渴望。基于记忆是思考的余烬,我认为看完那些后现代电影,不被虚无的思考淹没就很不错了,人脑应该是很难进行什么反推的(我不是反对后现代,后现代崛起有时代要求,工业革命之后,一切社会关系都变化迅猛时,只遵照传统是行不通的、思维僵固也是行不通的,灵活、质疑的时代新声在当时是恰如其分的)。

图二

多元智能怎么说?需要不同学习方法吗?

第七章,儿童在学习方面的相同远远大于不同(Children are more alike than different in terms of learning.):

多元智能提倡了认知风格的不同,即便每个人确实有禀性上的差异,但没有科学证据指明学习方面的类型差异存在,面对抽象的学问,孩子的学习路径或许就是上述的神经元建立过程,没有太大的差异。

“啊哈”时刻让我们保持学习的动力

第一章,人类并非天生优秀的思想者但天性好奇(People are naturally curious, but they are not naturally good thinkers.):

我们很难针对一个艰难的问题持续思考,可是我们天性好奇,所以大问题如果能拆解成小问题,我们能在解题的过程中,获得激励(When you solve a problem, your brain may reward itself with a small dose of dopamine, a naturally occurring chemical that is important to the brain's pleasure system. )。当我们保持好奇和兴趣,我们就有可能持续思考。

应用在学习里,可以尝试先记住一些背景知识,然后当我们应用背景知识去理解看到的实验展示或解决问题时,我们就会有那种“啊哈”的学习快感,这可能激励我们持续学习和深入思考。

我自己常有体会,整理读书笔记的过程中如果想通一些事,或是与以往的知识串联,就会很快乐。像是本文就与我2016年学习过的《学习如何学习》高度一致,我就有思索学习的喜悦。

教书是需要刻意练习的复杂认知技能

本书最后一章是讲“教学必须通过练习提高”(Teaching, like any complex cognitive skill, must be prac- ticed to be improved.):

师者良心,教书是高尚的职业,值得终身追求。教书是复杂的认知技能,要日益精进要刻意练习,要1)自我监控(比如写日记);2)能够得到反馈;3)反复练习。

(这篇笔记参考许多阳老师的网志,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2-09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Daniel T. Willingh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