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儿子讲故事之《三字经》(德)

      《三字经》在我国幼儿的启蒙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就不多说了,因为我本人很喜欢国学,又当妈了,每一次给孩子买儿童故事书的时候,都觉得这些故事西方文化的味道太浓了,而中国自己的故事则很分散,很难找到一本满意的。我记得我小时候看过一本故事书,叫做《三百六十五夜》,里面的故事都特别经典,比如孟姜女哭长城、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精卫填海、宝莲灯……可是现在的《三百六十五夜》好像只是书名一样,但是内容全换了。在网上找了很久都失败了,偶然一次给儿子念《三字经》的时候,突然想到,为何不自己把手边的这些启蒙读物里面的故事整理出来呢?我看了一下自己的书架,挺多的,整理出来够宝贝听好久的。

我把《三字经》按照内容分成了六块,方便孩子以后记忆(我听说现在的孩子小学要背国学),分别是:德、礼、见、文、史、习,然后分块整理。


德篇: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这部分可以给孩子讲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人的本性之争


人之初,性本?


2、周处除三害


周处除三害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馀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陆机、陆云),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选自《世说新语》)

3、孟母三迁


哭丧
屠夫卖肉


断机杼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这里的“三”字还可以通过解释引出其他故事,比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成虎……等

4、燕山五桂,也可以叫做五子登科


燕山五桂

       五代窦禹钧有5个儿子,家教甚严,建书房40间,买书数千卷,聘请文行之士为师授业。四方有志学者,听其自至。5个儿子聪颖早慧,文行并优,均先后中进士。燕山好友冯道与曾赠诗赞曰∶"灵椿一枝老,丹桂五枝芳。"时人赞为"窦氏五龙"。又称燕山五龙。

这个故事出自《二十四史》,原本的民间故事还要长一些,这里只是做了简单的介绍。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对于这句话的故事,无论古今中外的名人伟事,还是身边的平凡日常,都可以拿来作为案例分析给孩子听。

6、玉石产品的加工过程

      “切、磋、琢、磨”。切,指的是将原石切开,看看石头里面到底有玉没有,有的话,玉的大小如何等;“磋”,指的是将石头中的玉磋出来,形成“璞玉”;琢,指的是按照璞玉的形状进行雕琢;磨,指的是抛光,让玉件显示出更加亮丽的外表。

7、《礼记》,从而可以引出“礼仪之邦”。


儒家思想:和

      《礼记》的内容和范围较广,而且内容较为生涩,所以,在给孩子讲的时候可以先将该书轮廓,或者是身边经常用到的一些礼仪,其它的可以先缓一缓,等到孩子可以消化的时候再来。


       有些故事用的是古文原版,感兴趣的妈妈可以给孩子念念文言文,因为中国的古文,在韵律和节奏方面非常好,读起来朗朗上口,犹如童谣。如果不想读文言文的妈妈也可以用白话文版本的,由于白话文的版本到处都有,所以我这里就不提供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给儿子讲故事之《三字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