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方法考虑性能,流程方法考虑设计模式。
你需要做个什么东西,要做到什么水平。
你需要干什么,什么你不用干,什么你不能干。
客户给的需求,老板给的需求是功能需求;自己给的需求,代码给的需求是非功能需求。功能需求简单,一眼望穿。难点在于非功能需求。
明确非功能需求(实际上是扯淡)。你只能凭经验明确一部分,大多数还是实践的时候遇到坑反馈给你,你才能明确。所以这里需要明确的是非功能需求的功能方法。
提炼重点、难点、核心功能。
有些功能需要调研,写demo,不要一开始写,写出坑,改的时间都没有。
垂直的(分不用模块),前边工作做好了,就开始做划分(子系统、子模块)。
没有关联的能分开就分开,可能分开的是一个子系统,也可能是一个子模块,很多时候是一个文件一个类。
水平的(同一模块分不同层次),就是把一个模块分层。
把一个类分成base sub,一层一层的关联下来。减少改动,提高复用性,容易检查和修改,也容易理解。
[补充一下切割,切割有三要素:数据结构、功能和流程]
1)数据结构关键是思路核心,这个看经验
2)功能简单粗暴,粒度越小越好,单一,不该管的事一律不管
3)流程所谓逻辑,原则是流程就是call call call(调用),流程里一定不要做功能,会很乱,拆不开合不 上,难以重构
就是设计里常说的耦合问题。耦合问题的原则是内聚、外解耦(官方叫 高内聚、低耦合),这里说的分合是什么时候分,什么时候合。
按照7、8部分的切割。能切开的都分,切不开的都合。另外,作为功能集的一定要分;作为框架集的一定要合(不然你写一堆接口 ,自己调着都烦)。
解耦要看实际情况,不要一昧的解耦,当然都耦合在一起,谁痛苦谁知道
复杂一点,需要做抽象,转换,把一个问题转变为另一个问题
换个形式,比如使用设计模式,用于改变流程,其实就是改变了代码的理解方式,换汤不换药
就是偷,自己做不明白就偷别人的。先用起来
用着用着等你理解了,再去改造成自己的。先要结果,再追求提高
[补充一下仿造]
比如对于设计模式中的工厂方法模式,一开始不理解,可以先拿来在项目中简单模块中使用, 后面用的多了,理解深了就可以改造拓展
这里对部分概念做一下补充(还是针对 流程、功能方法和数据结构)
重构和设计模式,只能用在流程上功能方法是比较单一的,除非你写的有问题,不然就那几行,没什么可重构的。
主要重构的是流程,流程复杂化、不容易理解和控制。重构就是改的简单容易理解一点,那怎么简单起来呢,应用设计模式一开始的时候,除非你很有经验,不然的话,不用考虑设计模式的问题。当你开始挠头的时候,怎么这么乱,都不想写了,这个时候开始重构,引入设计模式。
数据结构影响功能实现和性能。
功能实现基本大家都能做到,其实实现功能根本就不是程序员的追求。追求的是怎么实现好。
如果没有性能问题,不要轻易重构。数据结构在流程里是可以转变的,通过功能方法转变,所以方法设计好了,数据结构和流程是可以解耦的,不太需要关心
功能方法设计,简单 简单 简单,不要一个方法做多件事,恨不得它是万能的。相反只要这个方法能做好一件事,就是一个合格的方法, 粒度就是单一,容易拿掉、修改和重现实现,而且便于理解。
设计模式实现是非功能需求,如果想不到适用性,就不要强加,没啥用多写多看,有经验再用
下面是一个 windows项目为例的实用框架搭建
https://blog.csdn.net/qq_27096221/article/details/10364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