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公众号 @ 逆刘而上,作者刘媛媛。
朋友给我发了一篇文章,打开一看,四位戍边烈士遗属的优待抚恤细节。
烈士的褒扬金和抚恤金发放到位了,家中有困难的,都给解决了困难。
比如陈祥榕烈士,他母亲一直在外地打工,为了照顾她的生活,当地的县城给烈士母亲提供了工作岗位。
他姐姐原本在福州某一个单位见习,弟弟牺牲之后,姐姐离职回到原籍照顾母亲,当地也给安排了工作。
最令人唏嘘的是,陈红军烈士的妻子已经怀孕五个多月了,这就是遗腹子,孩子出生,这辈子都不可能看到爸爸了。
为了帮助他的家庭,当地的政府给他的妻子提供了周到的孕产期服务,得知他妻子是声乐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还主动对接了教育部门,协调她到西安音乐学院教师岗位工作。
无论如何优待烈士,都没有办法弥补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遗憾。
所以这一次对于优待细节,没有人再“发声”了。
我记得,那些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冒着生命危险去做医疗支援的医护人员返乡时,也曾经给过一个优待政策,就是给所有医护人员正在中高考的孩子加分。
那个政策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大多数人的反馈都是,可以优待他们这些医护人员,比如加工资,但是不同意给他们的孩子加分,因为这对其他孩子是不公平的。
那个时候所有的人都忘了,医护人员在赶赴武汉的时候,面临的也是生命的不确定性。
是不是他们要真的丢掉性命,给出的抚慰才算合理?
当真的有牺牲出现的时候,再问自己,就算是给你这么多的优待,安排工作,子女加分,加上慰问金和抚恤金,又有多少人愿意冲向战场?又有多少人敢冒这种生命危险呢?
01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英雄
四名牺牲的烈士,年纪都太轻太轻了。
最年轻的陈祥榕生于2001年,只有19岁,被发现牺牲的时候,他保持着护住营长的姿势,趴在营长身上。
拼力救助战友脱险,然后自己淹没在冰河之中的王焯冉,突围后返回去营救战友最终牺牲的肖思远,都不过24岁。
这群人当中,年龄最大的是营长陈红军,也才33岁。
有网友评论道: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就是这样,逐渐从被比自己年长的人保护,到被比自己更年幼的人保护。
但其实这些更年幼的人,他们也是普通人。
19岁的小战士写下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当部队问他的妈妈有没有什么困难,那位母亲说的是:我没有什么要求,我只想知道榕儿战斗的时候勇不勇敢。
王焯冉在执行任务前写下了家信,信里跟奶奶说我牵挂的就是您,想好好让您享福。
对爸妈说,儿子不孝,可能没法给你们养老送终。
肖思远有一张珍藏在钱包里的照片,照片上是她心爱的女孩,女孩支持他在部队长干。
他说自己想娶她,给她做一辈子的菜。
他的妈妈理解儿子作为军人的职责,理解保家卫国不能往后退,可妈妈说:这些我都明白,但我就是特别特别想他,我只是一个母亲。
刚刚我提到的马上要当爸爸的营长,他答应妻子,等到退役后就一起带孩子、做饭、钓鱼。
没有人生下来就是英雄。
他们都是爸妈的儿子,姐姐的弟弟,奶奶的孙儿,女友的恋人,妻子的丈夫,还有未出世孩子的父亲。
普通人挡在了普通人面前,就成了保护神。
我们常说: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这句话太过文艺了,负重前行的重,到底有多重?
它是很多的青春,很多的爱和约定。
是很多人等不到亲人朋友回家,是很多人的一生。
一寸山河一寸血,并非虚言,而是诺言。
我们已经没有办法追溯,他们为何选择这样伟大的岗位,可能是因为年少的英雄梦想,也可能是因为家国的责任。
伟大之所以是伟大,就是因为普通人做到了那些普通人都不曾做到的事情。
02 歌颂无力,但我们还是要歌颂
对于年轻的牺牲,最引共鸣的一条评论是:黄昏将至,我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水,想不通这些身强体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我在深夜惊醒,突然想起,他们是为我而死。
每一份工作其实都有责任和奉献。
你当医生,救病治人是一种责任;你是一个公务员,给人们解决问题就是你的责任;你是一个清洁工,那么把这条大街扫干净就是你的责任。
工作是没有贵贱之分的,但是价值有大小之分。
有些人的奉献,不只是因为工作责任,他们是认认真真地投入了自己的一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23岁大学毕业的时候,在毕业分配志愿书上写: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然后他就真的被分配去了。
他“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试验田;如果不在试验田,就一定在去试验田的路上”。
他把自己的一辈子,都奉献给了土地。
还在网上看到过一张刘华清将军的照片。
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海军之父”“中国航母之父”,可他人生中第一次登上航母的时候,是看别人家的仪器。
美方以保密为由,不让碰仪器,他就踮起脚、前倾着上身,想看得更清楚些。
照片,记录下了他的渴望。
他一辈子三进海军,军事生涯近70年,其中三分之一,都奉献给了海军工作。
张桂梅出现在感动中国现场的时候,手上贴满膏药,因为关节痛。
早上要吃十多种药,中午吃五种药。
白岩松说她,“大姐这是在拼命啊。”
张桂梅说,“拼就拼一点吧,现在是当妈的感觉。”
有的时候我甚至会想,对于伟大的歌颂,是我们的一种私心。
给他们歌颂,给他们赞美,给他们褒奖,甚至给他们抚恤金,仿佛就能让我们的内心达到平衡:烈士们,那些牺牲奉献者们,他们已经得到了他们应得的。
但他们的牺牲有多大呢?换一句话问你,你就知道答案了。
如果是你的孩子,你会不会让他去过这样的一生?大多数人的答案都是不会,不舍。
这就是为什么歌颂无力,我们还是要歌颂,我们还是要赞美。
这也是为什么歌颂和赞美,都无以描述这种伟大。
写这篇文章,我仿佛也得到了一种安心。
但这种安心里面有愧疚,你跟我都懂。
每晚十点,更新思维干货,成长感悟,还附带晚安电台~来源 l 逆刘而上(ID:yuanyuankao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