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0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2018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演讲时,给学生们分享了一些学习建议。这些建议对职场人士也有借鉴意义。

施一公说,本科生以学习人类长期以来积累的知识为主,博士生则要通过科学研究发掘创造新的知识。探索新知识,就必须依靠批判性的思维逻辑。在他看来,养成批判性思维最直接的一个途径,就是对负面结果进行分析。

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负面结果很常见。施一公介绍,一名博士生,如果每一个实验都很顺利,通常只需要6至24个月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所需要的所有结果。然而,美国生命学科的博士研究生,平均需要6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得到学位。这说明,绝大多数实验结果都会不符合预期。

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排除不正确的方向、找到正确方向。施一公说,任何一个探索型研究课题的下一步进展,都会有几种、甚至十几种可能的途径,这时候要做的就是去尝试和排除它们,“一个可靠的负面结果往往可以让我们信心饱满地放弃目前这一途径,如果运用得当,这种排除法会确保我们最终走上正确的途径”。施一公经常告诫并鼓励自己的学生:只要你不断取得可靠的负面结果,很快就会走上正路,而且,不断分析负面结果的过程,也会让你拥有强大的批判性分析能力。

施一公还建议学生们,切忌一味追求完美主义。他做实验的方法是:只要一个实验还能往前走,就一定要做到终点,尽量看到每一步的结果。如果得到的结果大致符合自己的假设,这时候可以回过头去仔细改进每一步的实验设计;如果实验设计和操作都没有错,得到的结果却不符合自己的假设,这意味着,你的假设可能是有大问题的,应该及时排除这个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