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篇

【原文】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译文】 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去做费邑的长官,闵子骞(对来请他的人)说:“请你好好替我推辞吧!如果再来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边去了。”

【注释】

 季氏:此季氏不知是桓子还是康子 闵子骞:闵损,字子骞,鲁国人。孔子弟子,少孔子十五岁。列名于德行科。孔子称赞他孝。

 费:音bì,季氏的采邑。孔安国:“季氏不臣,而其邑宰数畔(叛)。闻子骞贤,故欲用之。”

为:替。

 辞:推辞掉。钱穆:“闵子不欲臣于季氏也,故告使者善为我推辞。”

复:再。意思是再来召我。

汶上:即汶水之北,即齐国境内。汶,水名,在齐南鲁北的边境上。《集释》:“水以北为阳,凡言某水上者,皆谓水北。”

【相关人物】闵子骞(公元前536--公元前487),名损,字子骞,中国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元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中,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 《单衣顺母》,亦即俗称的《鞭打芦花》。文曰:“周闵损,字子骞,早年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锦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手无法握住缰绳。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有诗赞道: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闵子骞由此被奉为历史上最为孝顺的二十四个典范人物之一。

【延伸】《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 孔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闲于其父母昆弟之言。”(陈髃曰:“言子骞上事父母,下顺兄弟,动静尽善,故人不得有非闲之言。”)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如有复我者,必在汶上矣。”(孔安国曰:“去之汶水上,欲北如齐。”) 孔子教导他的弟子,要“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学然后用,以己之学问经邦治国,不会皓首穷经,更不会隐居。 所以,本章闵子骞不是不想去做官,而是季氏不臣于鲁,而其邑宰亦屡叛季氏,闵子不欲为此不义之费宰。明确地告诉来召他的人:好好替我推辞吧!倘如再来召我的话,我必然离开此地,远走汶水之北,到齐国去了。

公冶长篇第五: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漆雕开不仕,言对此事未能自信,是因为自觉本事没学到家,是以不想遽仕之,子闻之而喜悦。

季桓子想聘请他当费邑宰,管理费地(今费县)。起初闵子骞不同意,对来人说:“好好给我辞去这个职务,如果再来,我就离开此地到汶水上去(暗指离鲁奔齐)。”可是后来经孔子劝说,还是任了费宰,并把家迁到东蒙之阳,村名闵子庄(今闵家寨)。他治理费地很有成绩,但看不惯季氏行为,最后毅然辞职。由此可以看出闵子骞刚正不阿的品格。 费邑是鲁国季氏的一个重要据点,不仅城高墙厚,人口众多,百姓富庶,而且邑中士人训练有素,武备充足,因此季氏历来对邑宰人选非常重视,邑宰如果效忠于季氏,就能有力保障季氏在鲁国的专权地位;邑宰如果听命于公室,就会对季氏构成严重威胁。 早在季平子当政时期,鲁国君臣交恶,费邑就成为双方争夺的一颗重要棋子。当时费宰南蒯(kuǎi)与鲁昭公之子公子慭(yìn)勾结,并得到鲁昭公默许,以“张公室”的名义举费邑叛,归附于齐,给季氏带来巨大的损失。后来季平子派兵围攻,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才收复费邑。季桓子当政时期,费宰是公山弗扰,他是季氏的资深老臣,为人忠厚老实,对季氏也忠心耿耿,后因与季氏家臣仲梁怀之间产生矛盾,又受到阳货等人的蛊惑,渐生反叛之心。阳货之乱后,公山弗扰看清了贵族阶层软弱和虚伪的本质,便开始秘密筹划反叛。其间,他曾想拉拢在鲁国一直未能受到重用的孔子入伙,孔子居然也动了心 。后来孔子因为受到鲁定公和季桓子的重用,出任中都宰,一年后擢升为鲁司空,旋即又由司空升任大司寇,此事才不了了之。孔子在任大司 寇期间,向鲁定公提出“堕三都”计划,季氏的费邑首当其冲。在实施“堕三都”过程中,公山弗扰终于率领费人发动反叛,他们攻进都城曲阜,将鲁定公和季桓子等人围困在季氏之宫的武子之台。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孔子临危不乱,指挥若定,最终战胜费人,公山弗扰等人出逃齐国。 平定费人叛乱后,季桓子便开始物色新的费宰人选。按理说费宰应该先从季氏族人中选拔,可能族中一时没有合适人选,季桓子便把选拔范围扩大到孔门弟子,因为当时孔子与季氏关系密切,季氏对他言听计从,“孔子行乎季孙,三月不违”。此时孔门大弟子子路在季氏当家宰,平时他与季氏言谈之中,必定提及孔门弟子,因而引起季氏的关注。在孔门弟子中,闵子骞的地位很高,影响力也很大,《论语》书中弟子称“子”者仅有他和曾参(曾子)、冉有(子有)三人。他年富力强[7],才干出众,被孔子列为“德行”特优,并称其为人孝悌。他为人处事最大的特点是低调沉稳、精明强干,虽然平时话不多,但心里却很明白,所以孔子评价他是“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季桓子此前对闵子骞已有所了解,此后又对他进行了多方考察,最终决定聘请他担任费宰。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闵子骞断然回绝,他让人带信给季桓子:“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汶上”指的是汶水之北,抵近齐境。意思就是,如果季氏再派人来请我出仕,我将投奔敌国,由此可见其态度之坚决。


【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注解】

颜回: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首,被尊为“复圣”。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陋巷:里中道曰巷,人所居亦谓之巷。陋巷即陋室。

【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解析】吃着一碗粗茶淡饭,喝着一瓢水,住在破陋的巷子里,人们都不能忍受(这种环境)而感到忧虑,可是颜回却不会改变志向,因为思考而乐在其中,因为生活的重点在精神而不在物质。 这是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雍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