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美诗美花六首: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寒露节气美诗六首,看看那些开在寒露时节的娟娟秋花

公历十月,农历九月的上旬,迎来了寒露节气。

寒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七个节气,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是晚秋的两个节气之首。古代的节气,是以太阳在地球表面的年周期运行,作为划分的依据,具有稳定性和科学性。寒露节气,就是太阳光线越过赤道,继续往南运行的中间时段,由于太阳光照的南移,北半球逐渐气温降低,积温减少,天气转向人们可以感知的寒冷。

此时的气温在15度到25度之间,这种气温走向和春天不同,是日渐下行的,如果春天,这样的温度可以滋生百树百花萌发,但是到了寒露节气,则是植被的收缩阶段,大量的树木凋零叶子,以减少营养的消耗,维持根本的生机,度过即将到来的低温冬天。也就是秋天整体的景色,走向萧条。虽然也有类似春天的明媚时段,但是整体是流逝消减的。

古人以寒露命名这个时段,是因为此时虽然北方干燥的冷空气南行,少雨干燥,但是地表和植被上的水汽热量,往往会凝结成露水,在寒凉里反哺土地,反而会给秋季的小草本农作物以生机,抓紧这个时段,种植秋天的作物,会有不错的收获。草芽菜甲一时生,固然是白居易写二月的田园,但是在寒露时段,农业上仍旧会有这样的美景和收获。露是水量指标,寒是温度指标。晚秋类似早春。

当然从人的体感来讲,寒露也分明了寒冷的到来,此时的水汽凝结成露,并因为温度下行,会凝结成霜。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那么诗经蒹葭说的就是这个时段,秋天的露水,逐渐从滚圆的露珠,变成累累繁霜,其中铁定是包含了寒露节气。

当然由于秋冬的划分是以温度为主要指标,所以往往古代的九月晚秋,当代才算作入秋。

当代赏芦花,其实是赏芦花的冬美,大量干燥枯黄的芦叶芦花,形成壮丽苍茫的美景,以黄褐色的萧条壮观为美。但是诗经蒹葭,却写的是传统八九月的芦苇风情。

此时芦叶青青,芦花发花如雪,而露珠凝结在芦苇叶子上,并不算十分萧瑟。古人此时往往回乡秋收,和家人团聚。稻田固然是金黄一片,实际水泽芦苇尚是青青一片。

那白色的花穗,青色的芦苇,像极了乡村清美健康的女子,它们如妻如母,如同灵动的姐妹,在水边眺望亲人,在微冷的风里,在清凉转寒的露水中。

这种水乡秋深的美景,也让游子有着眷恋,有着深沉的思慕。

芦花是花,而到了冬天,飘飞的芦花则是芦花的果实芦絮。

当然这两种景色都美,只是现代人,以金黄作为秋的标签正色,而往往将传统冬季的芦絮,看作秋之芦花。

至少在这首蒹葭里,晚秋的芦苇,依然是青翠柔韧的,只是连成了壮观的花海,摇曳成他思慕的情怀。


“寒露拂陵苕,女萝辞松柏。

蕣荣不终朝,蜉蝣岂见夕。

圆丘有奇章,钟山出灵液。

王孙列八珍,安期炼五石。

长揖当途人,去来山林客。”东晋 · 郭璞《游仙诗十九首 其七 》

如果不知道很多古代的花草名字,那么这首诗,对于许多人来讲,失去了立体美,甚至是模糊一片。但是如果你知道他到底写了什么,你会发现,原来寒露时节的山林,是这么的美。

陵苕是什么,是凌霄花,那种夏秋青色的叶子,开满向上朱红的花朵,给人色彩饱满的惊艳美。当寒露节气的露水,凝结在凌霄花的藤蔓上,有些纤弱的藤蔓草本,已经失去了活力,从依附的松柏树上枯萎凋落。

那么凌霄花和女萝的不同,在于凌霄是有自己的根,它借助悬崖峭壁,只是一种依托,而且这种夏秋的藤蔓花草,可以自己吸纳空气中的水分和营养,尤其是在温度适宜的晚秋,迎来了它的又一轮生机。但是女萝,则是靠着树木身上的腐质,当秋天萧瑟的时候,它获得不了寄生需要的养分,自然干枯萎落。

在这样微冷的秋天里,除了摇曳的凌霄花,山林还多木槿,这种花树,开花时间长,虽然朝开暮落,但是花期可以延续到晚秋早冬,绿叶紫花,花期长达半年之久。

山林的秋天,有着繁茂的树木,其凋零之感,没有平原上的那么迅速。

山中的石头上有奇异的花纹,山泉可以养生。当王孙公子关在庭院里靠吃山珍海味来养生时,山人却自在在山林里。

比如古代的隐士仙人安期生,就是在这一时段,炼药获得长生。

所以寒露晚秋的山林之美,让多少碌碌红尘的人,心生向往,那是如同桃花源缺又实在森系的洞天美景。

这里的秋花,有凌霄之红,木槿之紫,层峦叠嶂,仙气盎然。


“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

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

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

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

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 盛唐 · 王昌龄《斋心》

王昌龄的这首晚秋山行,分外清朗大气。

晚秋时节的山里,女萝还在石壁上攀爬,那山中的溪水,幽静曲折,听得见朦胧泉水的声响。

他将目光集中在山林常见的藤蔓葛上。

此时的葛藤开出最娇嫩的紫花,缭绕着山地黄色的菊花,娟秀动人,沐浴着山林的秋露。

古代秋天采集山野中的葛藤,提取纤维制作绳子衣裳,而葛根淀粉质多,是古人的食品和药材。

到了唐朝,纺织品多以人工种植的桑麻取代,只宫廷有少量珍贵的葛布,葛淡出人们的生活,相反却保留一种记忆的古意,所以在山林中看到露水中的葛花开,菊花开别有一种慕古情怀。

王昌龄写,早上饮用葛花菊花上的露水,晚上睡在松树下听着松风。

这样清贫而高古的生活,宛如灵魂得到自由和飞升。

当然王昌龄是个军人,体质好,寒露时节的山林清寒,被他写成了一种浩然和磨砺。

那摇曳在露水中的葛花黄花,有着清美傲然。

这里的秋花写了两种,葛花紫,野菊黄,好个明丽的秋的色彩和风情。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中唐 · 元稹《咏廿四气诗 寒露九月节 》

寒露节气在农历九月,属于传统的晚秋。到了寒露节气,古人知道,秋天即将过去,迎来寒冷的冬天。

而寒露节气的应节之花,则是菊花。

古代重阳节也在寒露节气左右,所以菊花是九月之花,是重阳之花,也是寒露之花。

在清凉微冷的露水中,菊花反而迎来自己的春天,一朵朵绽开了黄色的花蕊。

菊花这种草本,要求夜长昼短,温度在15到25度之间,黑夜积攒了内心的能量,露水滋润着花朵,在风露中俏丽开放。

菊花是妥妥的秋花,除了少量品种,大多数菊花盛开在晚秋。

不管外面是否狂风落叶,是否露重霜寒,是否太阳那些熹微,只要一点阳光雨露,它就勃然成最绚烂动人的秋美。

所以菊花带给人正能量,松柏四季常青,菊花也不错,迎露而开,它既然不为春天而来,必然是为了情谊,那松树,高山,幽人,就是它的知己,年年来会,无惧秋风。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

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

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

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中唐 · 柳宗元 《巽公院五咏 芙蓉亭 》

木芙蓉原产湖南,隋唐之后,交通便利,很快引种到北方。

因为盛开在晚秋,树木高大,花朵繁丽,为人们喜爱。

木芙蓉的引种推广,给了九月晚秋一种更绚烂大气的美。

柳宗元在湖南,从水边移种高大的木芙蓉到官舍,看着木芙蓉花开,低落的贬谪的心情为之一振。因为屈原也曾经流放湖南,屈原诗章里的芙蓉,在柳宗元看来,那是湖南特产的木芙蓉。有先贤的脚印,后来者,总会有着精神的依托。

看,那晚秋木芙蓉开花了,那清香在晨风里飘荡,在寒露中的花开,娇艳五彩,分外动人。木芙蓉因为感知阳光水分,往往早上开白花,中午开粉花,晚上开红花,一树花开,颜色错落和谐,那是树上的红白荷花。

因为木芙蓉相对高大,而花朵端庄俏丽布满枝头,一种高岸潇洒,随风摇曳,别有意韵。

佛教说色就是空,但是我就是爱着这晚秋的木芙蓉啊,一种凌寒娇艳的美,岂是色空可以尽道?

木芙蓉和菊花一样,是现实主义花朵,立足寒冷,笑傲秋风。

所以柳宗元听佛寺钟声是假,赏夜月芙蓉是真。

这里的寒露秋花是木芙蓉。


“素秋寒露重,芳事固应稀。

小槛临清沼,高丛见紫薇。

见欲迷交甫,谁能状宓妃。

又疑神女过,犹佩七香帏。

还似星娥织,初临五綵机。

绮笔题难尽,烦君白玉徽。”晚唐 · 唐彦谦 《紫薇花 》节录

还有一种花,就是紫薇。紫薇是夏花也是秋花。

紫薇花有种特别,是花开在长长的树梢,宛如紫色的花球高挑,随风摇曳,极有仙意。

紫薇树可以长得很高大,但是紫薇花还在高处之高。

所以蓦然间于树丛中看到一团紫薇花,是夏天的清凉傲岸,是秋天的振奋欢喜。

唐彦谦,用了三位神仙美女形容紫薇。

你看到那寒露中盛开的高挑紫薇,你会想到是洛神赋里的宓妃,有仿佛是宋玉笔下的巫山神女,那绿叶繁华,你竟然想,这是不是会织锦绣的织女呢?

这三位仙女,都是傲岸,清美,在天上,偶尔降临人间,留下美好故事。

而紫薇的美,在于在高高的枝头,一种清艳绮丽,照耀清秋。

这一首,是寒露节气的美花,紫薇。


晚秋固然许多树木都进入落叶休眠期,但是仍旧会有开在风露里的美花,它们虽然是完成自己的生命周期,却也带给人清凉秋天里的向上。

你还知道寒露节气,还有哪些花开放吗?请写下那些生生不息的花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寒露节气美诗美花六首: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