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进入青春期,会有哪些心理变化?

李玫瑾老师谈家教

导读:

青春期也叫早期教育缺陷的补救期,这个阶段,孩子虽然很难管,但12岁之前的问题还能管过来,因为还没有完全定型。

青春期有两个变化,第一生理,第二心理。生理有两个变化,身高和性发育。心理变化比较复杂,独立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尊(自尊心特别强)、逆反、幻想(抽象思维加强)、结伴(同伴影响力非常大)、性意识觉醒。

青春期是出现违法犯罪的高峰期。

为什么有些孩子会结交坏孩子,变坏?只要有这种行为,他一定不安全,家长不要骂孩子,不是他的问题,因为只有结交坏孩子,他才不会被人欺负。


正文:

青春期从十二三岁开始,一般是性功能的发育期,也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危险期,人的第二反抗期。我给增加一句叫早期教育缺陷的补救期,也就是在这个阶段,孩子虽然很难管,但12岁之前的问题还能管过来,因为他还没有完全定型。如果这个人到21岁之后,你要想再改变就很难,所以越早越好。当然也并不是说人不可改变,要看什么了。比如说人的看法、认知的东西一生都可改变,但是性格不会是那么多。

青春期有两个变化,第一生理,第二心理。生理有两个变化,身高和性发育。心理变化比较复杂,第一独立性,第二自尊,第三逆反,第四结伴、幻想、性意识觉醒。

犯罪问题调查有一个专项调查,发现青春期是出现违法犯罪的高峰期。英国做的调查14岁开始是旷学的高峰期,15、16岁是人成瘾的高峰期。现在我们国家毒品控制很严,但网络成瘾就在这个时期。犯罪的高峰期,16岁男性,21岁女性,10到17岁的占查明罪犯的四分之一,14到15岁的犯罪率占到14%,很高。

青春期发育出现身高生理变化以后,人的心里也会有些变化。有口头禅,一般小孩刚会说话,就三岁上下,出门一张嘴“我妈说”,“我妈说”不让拿人家东西;上幼儿园是“阿姨说”,“阿姨说”这事儿不好;上小学是“老师说”;到初中就开始“同学说”,同学都说这衣服不好看,这牌子不好;高中时候开始“书上说”;现在是网上说,然后是“我说”。在前三个阶段,孩子都是仰视的,就是妈妈老师阿姨。到初中之后,就是平辈。这个时候,身高变化会带来一种心理上的变化。孩子在仰视的时候,他会有一种心理自觉,不自觉地服从。当面临一个比你高一头多的人,你在他面前哪敢怎么造次,一般我们都老实一点。但是当面临一个比你还矮的人时,你会怎么样?

我们研究犯罪心理有一种叫先杀后奸。有一次,他们遇到这个案子,打电话说这是个变态,我说不是,他说那是什么,我说这男的一定身材很矮,这女的活的时候,他不一定打得过,所以他要先杀后奸。抓到这男的一米五三。所以讲这个视觉会对心理有影响,孩子也一样。

心理学也有这么一个实验,让家长们体验孩子的心理,这个正常身高,就是一米七吧。模拟当六岁的孩子,然后在一个家庭,进去以后久违的感觉。一看冰箱那么老高,一看开灯的位置那么老高,上床都在这位置,吃饭的桌子都在这位置。大人出来以后讲,现在知道孩子为什么那么依赖大人,因为他自己做事很困难。现在孩子为什么那么有好奇心,他什么事都搞不清楚,够不着,这个时候孩子是依赖你、依靠你的。但当他视觉这样,就很难了。什么呢?平起平坐。

第一种心理变化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他个头跟你一样高的时候,他就不希望你再替他做主了。比如在超市里遇到一个妈妈,跟那孩子可逗呢。妈妈在这排队,因为人很多,叫儿子说你快点挑,我这都快到了,儿子说谁让你来了,你快回家、回家去。妈妈说,我好心给你排队,不这样的,但儿子还是说把钱给我,你走你走不要管。妈妈说给你多少合适,二十行吗?太少了,一百一百,我剩下还给你。他妈后来就说,你看这孩子。我说这叫青春期。

我有一个同事讲,什么叫青春期呢?说孩子下学,跟他妈说:我回来了,我饿了,这都不叫青春期。他说:妈我回来了,嚓进屋里,把门咵关上,这叫青春期,就是不跟你说话了。也就是他开始回避父母的干涉,为了取得更多的自主权,他开始回避谈个人的事情。比如分数问题,异性交往问题。青春期开始,父母明显觉得孩子跟你沟通上有隔阂了。还有对以往权威的否定。很多事,你别说,我自己知道,你让我自己考虑。我知道这人好坏,用不着你说。他就开始有这种意识了,这都叫独立。

第二点,自尊心特别强。孩子有时会特别在乎别人对他的态度,所以中学生有一个特点,他学习好坏跟老师密切相关,这不是智力问题。他原来数学很好,但换一个数学老师马上下来了。为什么,这说明老师不对付,他很在乎老师对他的态度。孩子自尊心这个年龄段非常强。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很多没这个意识到,尤其是母亲。孩子三岁之前,母亲对孩子唠叨非常重要。可到了青春期,母亲要把嘴闭上。比如有好多孩子的母亲跟我咨询,说我的孩子对我一点也不尊重。我说肯定的,话多就没有威严。所以到了青春期,母亲第一件事就把嘴闭上,少说话,多看着点,关键时候说几句,这才有效。

我们说话,有时候你只要说到了,他知道了,你就不要非让他承认。一般在这个年龄,让他承认错误很难。比如你说,你这个什么事不应该这么做,我就这么做,那你自己看着办,扭头走。但你要说你这样做就不对了,你为什么不承认,那吵吧,你们俩吵到最后,他肯定对你不恭敬,肯定不甘心。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要了解他们。

第三点,逆反。孩子从小长到大,一般爸爸妈妈的光荣历史,他基本都知道了,你再怎么说他都听过了。我们当老师有那种感觉,讲一次课,大家听新鲜,讲第二次,第三次,你就心里打颤了。为什么,你弄不好前几次讲的案例,在这里又提了。你前面叨叨的话,你又说了。比如我讲三门课,我都不愿给学生开太多,就怕冲突,你自己不知不觉会重复。

孩子也一样,你父母再说,你第一次说你好好弹琴,大了以后能挣钱,真的他会好好练,到后面再说,就行行行,我知道了,你再说,烦死了。所以话一多就烦了。这孩子逆反心理,就这样从小到大,听了没新意了。再一个你小时候警告他的东西,没验证。比如再说不要跟陌生人说话,都不信了,可那恰恰还是有危险性。就是对于熟悉的教育宣传,表现怀疑或不满足,喜欢标新立异,喜欢否定父母的教导教诲,探索自己的信仰。这时候他很容易出现固执、任性,弄不好就离家出走。在这个过程当中,教育改换方式,父母话点到为止,不要坚持太长时间。

第四,抽象思维加强。这个时候他思维变化,孩子到这个阶段青春期后期,思维已经进入到最高层面,就是我们讲抽象思维。他有一个特点,他形式上智力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但内容匮乏。我们都知道思维取决于两个东西,第一,他有没有这个能力,第二;他的内容。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有的人生活当中,他缺少社会阅历,光靠书本是不行的,这个过程孩子会出现什么?他会寻找一些社会替代材料,比如小说,一些虚拟的世界,孩子的这个阶段特别容易出现靠想象来弥补现实的不足。

因此他不轻信人言,但亲信书本,亲信一些文学作品、一些人物形象。比如说他看一个电影,他觉得这样就是英雄,他就想做这样的人,包括我们这个警察的专业。很多人小的时候想当警察,咱们真当警察了,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呢?那就是他小时候的警察一定来自某个影视片,他觉得警察就应该是这样,但事实上警察没那么好。我就讲,警察也是凡人,警察也有愚蠢、出错、疲倦、不行的时候。他只有真正自己做警察了,才知道警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职业。

现在证据意识要求这么强,警察真的有很累的时候。上次我在基层办一个案子,好家伙都去找那嫌疑人去了。他老婆在门口堵着,几分钟的功夫,里面喝了毒药,那样警察还得把他送医院,还得负责给他治病,因为你要去抓了他喝了毒药。最后你还没确定他有罪,你得先抢救,你还不能审讯,破个案子现在非常困难。有的时候大家对警察要求很高。我为什么老替警察说话?我说你们真的不能这样说,警察有时也怪可怜的。虽然也有些警察很可恨,但绝大多数还是好的。那么孩子就觉得警察是什么什么样,所以这些都是崇拜对象。

在这个认知过程当中,有时候孩子会出现幻想。我们发现很多变态幻想类的犯罪都往往在这个时期,就是他这个时期没有同性朋友,迷于书本与网络。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特别要注意,第一,让他交朋友;第二要把它拔出来。怎么去拔?多方面,比如说不要光逼他学习,要带她去弄点音乐、搞点体育,学点什么独特的东西,孩子兴趣越广泛,他越不容易出现痴迷于网络之类的情况。

第五个心理变化是同伴影响力上升。这个孩子的心理发展到了青春期,他开始独立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事实上不可能独立,因为他会遇到很多麻烦。其中一个最常见的是欺负。人类早期是体力战争,个人早期就是力量交锋,那孩子之间欺负,开始就看谁个头大,谁有主意。有些孩子在这两方面不适应的时候,他往往会受欺负。受欺负的时候,这个年龄段,孩子不好意思去找老师。你想,小学生如果课间被欺负了,他可以哭着进教室。到初中也要这样做,那全班同学都会笑,绝对不可能,他不会找老师,有时候也不告诉家长。有很多孩子这个阶段往往会遇到很多麻烦。那么他最好的依赖就是同伴。因此,有些孩子这个阶段,他往往去寻找谁呢?他学坏,找坏孩子交往,家长就恨就骂他:你怎么不跟别的孩子交往,怎么就跟他来往。我跟有些家长说过,你不懂孩子,只要有这种行为,一定不安全,你不要骂他,不是他的问题。因为只有结交坏孩子,你才不被人欺负。

第六个,性意识的觉醒。这个阶段,他性发育,生理有这现象了。有这现象,父母不说话,怎么办?他就一定会去琢磨。这个琢磨,一般都不是目光对视的去琢磨,应该只是单向的,看看什么书、电视、录像。还有一些通过跟一些孩子谈,聊聊这个。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我叫隐性观众。这种隐性观众很容易使一些孩子开始受刺激,出现生理冲动,然后去做一些冲动行为,我们这叫过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会有哪些心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