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1

那个乖小孩儿,是真的懂事儿吗?


记得在一期节目中。伊能静说起她的儿子哈利,是因为她希望儿子大学专业学习编剧,哈利则想报考其他的专业,并且怼伊能静: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用你已经知道的,判断我不知道的,就是不对的。

当时作为妈妈的她被儿子这番话说的哑口无言。

伊能静对于育儿很有自己的见解,陪伴、鼓励、引导都做得很好,可以说是一个满分的妈妈,很多网友都大赞是“教科书式”育儿典范,都可以出书了。

这么优秀的妈妈,都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翻车。

何况我们这些平常人呢?

为人父母,常有的疑惑是:为什么从前那个听话的孩子会变得如此不知天高地厚?父母经常说:都是为了你好,父母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为什么就是听不进去?你还小你什么都不懂,父母都是过来人你要相信父母,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有时最爱自己又最伤自己的偏偏是父母。

我们应该理解感激回报,可有时,爱里也掺杂了伤害。其实太乖的孩子未必是好事,他们也许只是在顺从抚育者的需要。

我有个同门的叔叔,年龄比我大几岁,不喜欢和外人打交道。说话声音细小,慢慢吞吞的。名牌大学毕业。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很好。手上有一道很明显的刀疤,那是小时候跟着妈妈去地里干活的时候,喊妈妈,妈妈一回头不小心划了。至今还清晰可见。那么小的孩子捂着伤口:妈妈,别担心,我不疼。真是个好孩子。所有的人都这么夸奖。现在回忆起他还是满脸的骄傲,为充当一个保护者。

他还有一个哥哥,完全天壤之别,学习成绩不好,只勉强上了大学。从小和父母吵架,经常把妈妈气的拿着棍子满村子的追。

这是不是很常见的事实?其实这个叔叔充当了妈妈的情绪的照顾者。

当抚育者自身情绪这一部分发泄得不好的时候,他们常以恩人的姿态出现在孩子的生命中,赐以衣食,但是孩子却往往反过来充当照顾者情绪的角色。这也就是孩子长大后压抑的根本原因。

我这叔叔,大学时谈了一个女朋友,可是却丝毫感觉不到恋爱的甜蜜,甚至有时候会觉得疲惫,他说:对她是各种细心照顾,天天买早餐,给她买喜欢的各种东西,请她看电影,去旅游。甚至连内衣都帮她洗,在他累的时候想要她的安慰,每当这时,女朋友就傲娇的说:我就不就不要。他甚至都因为这闹分手。其实不难发现,他哪是在谈恋爱呀,明明就是在寻找母爱。

就连室友都说:他绝对是一个好老公,绝佳的好男人,但是他不会谈恋爱。

父母没得选,但是当恋爱时,我们童年时所缺的都期待在另一半身上得到弥补。所以有人说,婚姻是一场漫长的心理治疗。伴侣是彼此最好的心理咨询师。

我这个叔叔,在亲密关系中,是一个典型的顺从者。

顺从者怕被抛弃,怕被别人伤害,怕别人生气,怕处罚,怕被贬低……他从小顺从他的母亲,长大后这种情绪投射到他的对象身上。

他一直压抑这自己,所以在亲密关系中感觉不到甜蜜。

我们顺从是希望我们顺从的对方对我们赞许。

如果他们有界限,一旦越界就会感到受伤。自己的界限就不断的松动。这时就会产生新的界限,随着界限不断的松动和被挑战。内心的恐惧就被组建起来了。

所以父母要教会孩子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说出“不”、“我不要”、“我不接受”、“我不喜欢”、“我不要那样”“你这样做,我不开心”.......这样的话,不仅是阻止不好的事情进一步的发生,也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保护,更能建立完整的人格。

心理学中的人本主义就是特别强调人的正面本质和价值,而并非集中研究人的问题行为,并强调人的成长和发展,称为自我实现。

我就认为:人与人之间也是一样的,不管是父母和孩子、夫妻之间都是要讲究平等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思想。不能随意的把自己意愿强加到他人身上。

不要将“应该”、“好”.....这些词对孩子和身边的人进行道德要求。特别是孩子,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那就让他学会做自己。你也学会做父母。

教会孩子做他自己,比一味的要求做一个好孩子强很多。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成才、家庭和睦,可是我们父母不学习,不改变,这一切也只能是希望,并不会自动变好。

就像董卿说的那样: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你就努力做一个那样的人。

爱是一切的根源。

父母进步一小步,孩子就能获得一个海阔天空。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