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到?古诗词还能诠释科学道理?

你能想到?古诗词还能诠释科学道理?

面对学习,我想每一个家长都是一样的,不仅抓狂而且抓狂了还没用。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要是孩子们还是低年级时,那就还好,毕竟还可以和孩子一样读,一起背诵,小学阶段的古诗文大多数篇幅短小,读起来朗朗上口,识记也容易。但是如果到了中高年级,嘿嘿,不仅篇目不断增长,而且每一句诗歌就不仅仅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那么简单的内容了,古诗文的意蕴含量开始增大,背诵难度也增加,然而你可曾想到?古诗词还能诠释科学道理?还能解释相应的现实生活现象?

如果你想不到,那么读读《古诗文中的科学》你就懂了,我们可以在古诗文中获得什么。

事实上,古诗文其实就是诗人写作的时候从现实生活里概括出来的东西。在现实生活里很多常见的现象其实就是我们所见识到的知识的总结。以古诗文里的文化来说,天文、地质、物理、历史等知识全部都有,几乎一首诗就是一种生活现象的总结。《古诗文中的科学》让我们看到的更是深刻科学道理。

不信?那就来看看。

以储光羲的《钓鱼湾》为例,内容简单得很“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内容看起来特别简单,就是因为潭水非常清澈,所以荷叶一动,鱼儿就被惊动,迅速离开。想想,这里是不是和我们的“光学”的知识很类似,所以《古诗文中的科学》给了解释“光的折射现象”,这些内容之后,给出了一种光学内涵的揭示“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为什么会觉得水浅,就是因为水面上的光折射了。

哈哈,这样的解释不仅专业,而且揭示了内在的涵义,让人一切都通俗易懂而且亲切了。

再像初中课文中必学的篇目,《三峡》 郦道元:“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声音为什么会在空山谷里传这么远?而且还会久久不会断绝?其实,这涉及到“声学”的原理,以文中的科学道理的揭示来说,“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现象,回声到达人耳,要比原声晚0.1s。”所以尖锐的声音在这里不断形成了回响。看,这样的故事情节一样的科学道理,就显得相当有意义了。

再像卢纶《塞下曲四首之四》 中的名句:“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声音的传播和震动,这里就涉及到共鸣的知识点了,这样的诗歌读起来就是饶有兴趣的故事了嘛;再像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所写的内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力气可厉害了?其实涉及的就是物理学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的道理;再像名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怎么天气暖和了,这香味一下传播得就远了?其实呀,是因为“温度会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

这些故事真的是太有趣了,我们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体”的传统,诗歌本来就是可以涵盖各种历史知识和文化的绝佳载体,所以我们要是可以在古人的智慧里撷取这些精华,那就足够让我们觉得精彩和出色啦。《古诗文中的科学》收录了127首古诗文,其中47篇是新课标必学必背的古诗文,同时也加入了8篇高中里难懂的长篇古文。这样的设计足够涵盖所有的知识面,让我们了解了知识,同时还可以初步学习到了数理化的小知识,配上精美的图案,孩子自然就喜欢得很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能想到?古诗词还能诠释科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