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屈原、粽子和龙舟,端午节还有……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端午节流传着许多传说,这些传说为端午节增加一丝神秘的色彩,让端午节有了相当重要的人文历史价值。

那么端午节主要有哪几种来历呢?流传广泛的说法有四种。

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现在的湖南。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示爱国。

据说,屈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便在每年这个时候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借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贤臣。

迎涛神

这主要是为了纪念吴国忠臣伍子胥,当时他含冤而死,死后化为涛神,老百姓们哀而祭之,才有了端午节。迎涛神的说法主要流行于浙江杭州地区。

龙的节日

这种说法主要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闻一多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由于端午节吃粽子、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再加之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故才有这一说法。

毒恶日

在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他们认为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有不祥之气。

相传宋朝皇帝宋徽宗赵佶是五月初五出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古代老百姓都认为五月初五是恶日,实际上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

除了以上这些有趣味的传说,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

赛龙舟

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后立马划船捞救,行至洞庭湖,也没找到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阴雨天,湖面上很多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便马上再次冒雨出动寻找,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大家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龙舟竞赛在我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地区则会划旱龙舟或舞龙船。

划龙船时,多有助兴的龙船歌。就像湖北秭归划龙船时,他们会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

挂艾草、菖蒲、蒜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又被称为“三种武器”,古人认为这三种植物可以驱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还有些地方会在门口挂艾草、菖蒲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

画额和戴香包

端午节当天,有些地方的人会用雄黄酒在小孩额头上画“王”字,因为雄黄可以驱毒,而且还可以辟邪(即“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虎为兽中之王)。

不仅如此,他们还会给小孩制作精美的香包。而戴香包可是有讲究的:

“老年人为防病健身,一般要戴桃子、苹果、娃娃抱公鸡等形状的香包,象征万事如意、家庭和睦。小孩则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香包。如果是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姑娘就会提前精心制作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

沐兰汤和饮雄黄酒

端午节的时候,很多人会洗浴兰汤,当然这个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后来一般用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白玉兰等花草。

古时候,人们深信雄黄与雄黄酒能避鬼邪、杀百毒。 据说喝了雄黄酒可以不受蛇虫的伤害,至今,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惯。

端午节从远古走向现代,它既代表过去,也代表未来,是我们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民族凝聚力的典型象征。

你可能感兴趣的:(除了屈原、粽子和龙舟,端午节还有……)